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资料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0266835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资料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按课文内容填空。我觉得这些词语好在 。(2)找出这段话中意思相近的三个词写下来。( )、( )、( )。(3)这段话按从 到 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4)画横线的句子先写大潮的 ,我是从 这个词语知道的;再写大潮的 ,我是从 这个词语知道的。(5)本语段主要运用 的修辞方法,把大潮比作 、 和 。2、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他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

2、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1)从这段话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和 ( )。(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描写大榕树 。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描写大榕树 。(3)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语气应当( ) 激动低沉 激动响亮 平静舒缓 平静低沉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

3、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给带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兴(xng xng )奋 应(yng yng )接不暇(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晰( )高兴( )动听( )目不暇接( )(3)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应接不暇”的句子,画上“ ”。(4)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画上“”线。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句子中两次提到“鸟的天堂”,它们的意思不一样。第一个指 ;第二个指 。5、 噢 是这么回事呀 巨人终于明白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 唤来寒冬的 是我那颗任性 冷酷的心啊 要不是你提醒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 谢谢你(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4、2)写出它们的反义词。盛夏( ) 热忱( )(3)片段中描写巨人醒悟后行为的句子是 ,巨人在醒悟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 和 ,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 。(4)“提醒”的意思是 ,文中的 “提醒”是指 。(5)片段中“ ”和“ ”两个词语表现出巨人对自己深深的自责和悔恨。(6)读了这段话,我敢肯定春天会来到巨人的花园,因为 。6、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1)这段话中和眼睛有关的词语是( )、( )、( )。(2)这几句话中用了两个“看了一会儿”。第一个说明: ;第二个说明: 。(3)我知道小鸟唱去年唱过的歌

5、给灯火听,是因为 。7、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1)鹅的高傲主要表现在 、 、 之中。上述第二自然段主要写鹅的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鹅的 。(2)“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在文中

6、的作用是 。上文中有相同作用的句子还有“ ”。(3)上文中第三自然段围绕“ ”这句话来写,具体从两方面介绍了鹅步态的高傲: 和 。8、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这段文章选自课文 ,作者是 ,本学期我们学过的课文 ,也是他写的。(2)这段文章围绕 这句话,描写了猫 、 、 的特点,充分表达了作者

7、对猫的 之情。9、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侯没有火车( )汽车( )没有起重机(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1)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标点符号。(2)在画线的句子里圈出描写动作的词。(3)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4)画“”的句中,“多少”表示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 。整句话表达了作者 之情。10、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

8、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 j)乎不留一点儿痕(hn hng)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1)划去短文中画线字不正确的读音。(2)用“”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这个比喻句用 和 来比喻 ,突出了昆明湖的 和 的特点。(3)文中“慢慢地滑过”的“滑”用得好,既说明游船、画舫行驶得 ,又让人体会到昆明湖的 。(4)这段课文描写了登上万寿山向下望,所看到的颐和园美景。作者先描写了 、 和 ;再写正前面的 、 和 ;最后写向东远眺时所看到的 和 。1

9、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 )!前面的( ),后面的( ),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按课文内容填空。(2)从这段话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和( );( )和( )。 (3)读了这段话,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 的美,再写 的美,最后写 的美。12、(1)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这时”指的是 。“中华不振”的含义是 。从租界回来,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 。 (2)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里的“崛起”是指 的意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是 。读这句话时要读得 、 、 。13、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1)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2)文中介绍了 、 、 、 这四种作文修改符号。(3)从 、 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叶老先生对作文修改得认真、仔细。 (4)读短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一下子愣住了”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