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4909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0181395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歌子教学设计49092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渔歌子教学设计49092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渔歌子教学设计49092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渔歌子教学设计49092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渔歌子教学设计49092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渔歌子教学设计4909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歌子教学设计49092(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渔歌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渔歌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渔歌子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通过写景赞美渔家生活情趣的词。着意描绘了秀丽的水乡风光,远山青翠,白鹭高飞,桃花火红,意境优美而深入活泼,富于诗情画意,充分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中悠闲而自由的生活乐趣。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

2、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1观看录像渔歌子,先向学生交代学习任务,然后简介作者,理解诗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了解下文的兴趣。(板书课题:渔歌子,齐读一遍课题)。张志和,初名龟龄,字子同,自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叟”,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隐居的生活。(对于本首词的作者要详细了解,更能体会词的内在深意,继而为体会诗人的人生志趣铺垫。先给学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时间,然后教师补充。这样才会使学生查找资料的愿望长久保持下去。)2听渔歌子课件录音,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

3、;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2、自由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象这首词都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关注词中描写的景物,为想象画面做准备。)3出示图象: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微风、细雨,这使一幅多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一幅春的画面吗?(发展语言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借助这些词汇所展示的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既接受古代汉语的熏陶,有发展现代语言,一举两得。)4、小组交流,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1、教师有感情朗读渔歌

4、子,再入意境。【自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这也体现了对学生学法上的辅导,让学生掌握读诗的方法以形成自学能力。】2、指导朗读,想象画面。(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3、小组轮读,相互欣赏。4、学生有感情朗读,感悟意境。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2根据诗意加以配乐,体会古诗意境,创作画面或者创意表演。(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5、1)唱支歌来表达。(2)跳支舞。(3)画一幅画。渔歌子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3、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情境。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付娜的古筝曲渔光曲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9 词两首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请同学们拿出笔和本子,一起来写写这首要学的词渔歌子。【设计意图:课的开始设计这个环节是学生初步熟悉词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好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写字的能力。】3、解题:渔歌子,词牌名。二、读中明意

6、,读中悟情(一)、学生自读,读通、读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三)、检查、指导: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利用多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词之美。读出韵味和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这正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入文本的桥梁。】(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1、过渡语: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

7、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读懂词的每一句的意思吗?能不能它读成一幅画呢?2、示范:读着“西塞山前白鹭飞”,你读懂了什么呢?如果就让你来画这西塞山,你的山会是什么样的?你会为它涂上什么颜色呢?并试着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交流:生a:我会涂上绿色,因为山上有苍翠挺拔的树木,是绿的海洋。生b:我的山是翠绿色,因为我从“桃花”一词可以知道这首词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小草发芽了,但长得还不是那么茂盛。生c:我的山是五颜六色的,因为山上不只有嫩绿的小草,郁郁葱葱的树,还有各色各样的野花。生d:我的山前还会有白鹭在飞翔,我想把这些白鹭画成不同形状的,有的展翅翱翔,有的在呼朋引

8、伴,还有的正要飞翔,这些小精灵有的排成“人”字形,有的排成“一”字形。【设计意图:让学生为自己所作的画涂颜色,这就是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这要比那个生硬的问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要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更能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3、播放轻音乐渔光曲,学生轻声朗读全词,理解其它三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自己心中出现的画面。【设计意图】古筝曲的导入,可以感染到课堂里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尽情畅游在诗词所描绘的美妙画面中。交流:自己心中的画面,尝试用口头描述或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设计意图:借利用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9、朗读能力。通过自己的想象再次真切地感受诗词背后蕴涵的感情。】4、精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诗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情况:a、学生自由反馈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说出词意。(3)、并将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写下来。【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诗词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下整首词意的过程是学生将对词 “碎片”的理解整合的过程,是对词整体认识的回归。】渔歌子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能认识“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

10、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学法渗透:通过此课,让学生意识到,诗词可读,可画,可唱。结合课文拼音、注释,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和已学诗词是学习诗词的好办法。课前谈话:复习学生学过的词忆江南。了解学生对词的掌握情况,因学定教。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二、初读古词,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让学生先把整首词读通读顺,划出不理解或难

11、理解的词句。2、检查六个词的读音。第一步读准字音(西塞山、白鹭飞、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不须归)3、让学生对词语进行质疑,理解词义“箬笠、蓑衣、不须归”等。再读词语,第二步读出词语的含义来。1、教学本课生字,着重指导“塞”字书写。2、学生字正腔圆地读读整首词。师范读,学生试着再把词读得有板有眼。3、让学生畅所欲言,读了这首词有什么感觉。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1、伴随着音乐,想象画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还想到了什么。2、同桌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画面。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画。适时引入有关春天的其他诗词,丰富画面,感受意境;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让学生把整个画面连起来

12、具体生动地说一说。2、配乐感情朗读全词。四、揣摩语言,指导背诵。1、第一次背诵,看着板画,试着背诵整首词。2、第二次背诵,闭眼,边想象边背诵。3、第三次背诵,边背边想:这首词美在哪?4、交流这首词的美:色彩丰富、动静结合。五、对比拓展,升华情感。1、学生交流为什么张志和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a、这里如诗如画,令人如痴如醉,女生读前两句词。b、作者怡然自得,怎不流连忘返,男生读后两句词。2、引入张志和的生平,进一步理解他的“不须归”的原因。3、拓展延伸:出示另一首渔歌子,学生自学感悟。4、交流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5、全班身临其境地朗读渔歌子。六、吟唱歌曲,布置作业。1、

13、教师哼唱歌曲渔歌子。2、学生伴着乐曲,轻声吟唱。3、布置作业:继续去了解张志和,找找其他几首渔歌子读读。渔歌子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渔歌子。2、想像词中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3、借助拓展延伸,进一步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学会词的吟诵,根据词所描绘的画面,想象意境。教学难点读出词的韵味,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了解有关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资料。2、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结合课件,欣赏歌曲渔歌子。2、启发谈话:在这首歌曲中,蕴含着一首流传千古的词,这首词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3、出示课题,强调“渔歌

14、子”是词牌名及读法。二、初读渔歌子。1、自由读,(要求:a、注意每个字的读音。b、多读几遍,读通顺。)2、指名展示读(纠正读音,强调节奏、韵律)。3、师生配合读。4、齐读。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1、读了这首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学生用笔圈出)2、如果让你用彩笔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会用上哪些颜色呢?3、学生汇报,老师随机简笔画板书。4、那么,看着、想着,这青山、这绿水就成了一幅画,就成了一首绝美的词渔歌子5、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描绘这些景物。6、按一定的顺序用几句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7、借助课件让学生欣赏词中美景。小结:是的,置身在这美景中,也难怪词人张志和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到西塞山前白鹭飞(学生接下去)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1、如果你是这位渔翁,在这美景中,你舍得离开吗?是的,张志和也不愿意离开这儿。可他的哥哥张松龄却担心弟弟常年在外不归家,也写了一首词劝张志和尽快回家。2、补充和答弟志和渔父歌。(1)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