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总结_2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9862954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总结_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总结_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总结_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总结_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总结_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总结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总结_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总结 本学期结束了,语文的教学也随之完成。现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部分做法值得总结。一、培养提出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处理一个问题关键。因为处理问题可能仅是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术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首先重视“问题意识”,即学生面临需要处理问题时的一个清醒、自觉,并伴之以强烈的迷惑、疑虑和想要探究的内心状态,即学生常问“为何”。强烈的问题意识隐藏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觉主动的探究精神,它们往往使人的注意力尤其集中,洞察力异常敏锐,思维愈加活跃,从而快速、正确

2、地发觉问题的所在。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一篇课文就是由若干个大小问题组成的。教读课文就是要教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发觉问题,自己提出问题。我们以往的传统教学重知识积累轻反思质疑。总认为: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就是好的课堂教学,没有问题的学生就是聪慧的学生。我们往往帮学生处理问题,认为这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殊不知,这种让学生深思的唯一动力也被磨灭了。新课标的理念使我们意识到:没有问题的课堂不能算作成功的课堂,没有问题的学生意味着失去思索,失去创新,成为一味接收她人见解的“知识容器”。这么教出来的学生往往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成为缺乏创新意识的人。通常语文课堂出现的情况是:老

3、师提问,学生回复。几乎看不到有学生会主动提出疑问。学生的回复亦往往被引导到一个标准的答案上,偏离标准的答案全部被一一否定。标准化、统一化的结果让学生习惯了往一个方向作被动的思索,慢慢地,学生也就失去了独立思索,独立感受的自由。学生视书、视老师为权威,不善于问为何或是这么、能够那么样等问题?一味地接收,被动地思索,最终也就丧失了提出问题的主动权。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最起码应含有的意识,没有问题意识意味着主动思索的丧失,也最终意味着创造性思维的萎缩。学生千人一面,如此的学习状态培养出的学生是没有竞争力的。可见,培养问题意识意义重大,问题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语文学科中,只要言之有

4、理,就能够吸纳,并不需要刻意追求结果的统一,无须像数学、物理等理科那样以追求唯一答案为目标。这么,大家能够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索,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思维品质。怎样建立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认为关键有以下三点:(一)把发问权交给学生。教学实际表明:老师能够向学生提问,但更应该激励学生自己提问,激励她们把异议说出来,还学生主体地位。初始,学生会对自己的主动提问感到不适,不敢发问,但只要老师一步步耐心引导,给她们表现的机会,让她们形成发问的习惯,问题意识就能逐步强化,学生缺乏的往往是一个机会。每个学生全部有求知欲、创造欲,全部想发表自己和众不一样的见解。

5、只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还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激励学生大胆质疑。一个人若要有所创造,就应该有超越常规的勇气和意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课堂本身就是犯错的地方。老师应该激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审阅前人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大胆诘责现成的东西。事实证实:大胆的质疑能让人的思维异常活跃,多个想法层出不穷,问题意识强的学生往往有所作为。(三)激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觉的问题是学生自己发觉的,这个问题可能前人已经有所探讨,但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却是新的发觉,这种问题的提出已经显示了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应给激励。而有价值的问题是指前所未提的问题,这是一个创举,更应

6、该给肯定。要使学生意识到:经常发问会让思维愈加灵敏,反应愈加快,了解更透彻,能力提升愈加快。建构创新意识,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并非教育的最终目标,它只是为创造性思维打开了一扇大门,至于怎样通向这扇大门,发觉别有洞天的世界,还需要创新意识的参与。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表现,创新意识是问题意识的深化。建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她们的创造性思维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语文课堂应在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让她们能创造性地发觉问题和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创造性思维最关键的特征是求“新”,求“异”。创造意味着从无到有,它不是模拟,不是重复,也不是继承,而是实实在在的创新。没有创新意识

7、极难产生新的观念,新的想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能成为空口号。提倡创新意识,才能指导学生破除旧的观念,打开多条思绪,进行多层思索,发展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淡薄,意味着创造欲、求知欲、好奇心的低下,势必会萌生定势思维,于是不考虑,往往在未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了解的情况下就被根深蒂固的观念驾轻就熟地利用于问题的处理过程。很多学生写作时的思绪被局限在一个小框里,跳不出来,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新意,人云亦云。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求“新”求“异”习惯,创新意识淡薄的原因。怎样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关键有三个方面:(一)破除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和创新是死对头。思维定势是指大家依据过去的知识经验对现在事物采取不变

8、的方法,进而处理问题的一个思绪。而创新主张多角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既能让学生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顺向思维,也能够有“反弹琵琶成新曲”的逆向思维,更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向思维。尽可能打破用一个方法思索问题的局面,是创新意识得以形成的关键。(二)于无疑处质疑。“在无疑处生疑”最能表现出质疑的水平和质量,也往往是进行思维创新的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创新就是善于从她人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找到其隐藏的闪光点。假如能引导学生善于从平淡无奇的事物中窥见它的尤其之处,学会平中见奇、异中见同、同中见异,那是对日常的突破,是创新的具体表现。(三)学会发散思维,追求联想和想象。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即教学

9、生学会多角度进行思索,求得多个设想、方案和结论的思维过程。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中最含有创造性的两个关键的原因。经过联想和想象,学生的思维能够不受限制地发散和扩展,既增强了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又表现了思维的个性和创造性。从问题意识过渡到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认识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这也表明学生看问题能透过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创造欲,让学生凭借这一意识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大胆发散思维,突破常规,创造出前人未创过的事物,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含有创新思维的人。三、建构自由意识,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人本化教育思想的代表罗杰斯认为:“适度的心理

10、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性活动的通常条件。”所谓的心理安全,是指“感到自己在被人认可、信任、了解,在受到她人尊重时的一个心理感受”所谓的心理自由,是指“意识到自己是自我的主人,能够自主地决定自己行为的一个心理状态”。满足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条件的人能够“抛弃害怕和害羞而自信自为地存在,无须掩饰或隐藏自己的思想,能够自由地表示,自由地思维,自由地塑造自我”。安全的心理状态往往能使人的精神放松,这么,多个新奇、独特、大胆的念头就会源源不停地涌现出来。相反,心理的担心、压抑则使人的想法受到抑制,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和发展。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促进其创造性潜能充分发挥的前提确保。建构

11、一个安全自由的意识,营造一个舒适、畅所欲言的心理环境,为学生大胆讲话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无疑会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不少学生原本对课堂教学,对教材,对老师有质疑,或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因为羞怯,害怕,她们的设想大多数全部在徘徊中丧失。创造性思维极轻易在自卑和害怕中夭折,这就需要一个安全、自由、稳定的内在环境。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不管是深是浅,是否有价值,全部应该给肯定,才能更多地发觉和挖掘学生质疑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多个不一样的疑问、见解和异想天开的设想要表现出足够的耐性、宽容和尊重,并投以赞许的眼光和会心的微笑,从而建构学生心理安全区域,消除心理担心。怎样建立自由意识呢?(一)延迟评价。

12、延迟评价就是在处理某个问题产生多个设想的过程中,暂时不对设想进行评价,方便使参加讨论的人能在从容自由的气氛中主动思索、相互启发、畅所欲言。日本创造学家丰泽丰雄说:“过早地判定是创造力的克星。”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多和内斯在做了对应的试验调查以后说:“推迟判定在集体处理问题时可产生70%的设想,在个人处理问题时可产生90%的设想。可见,延迟评价对于一个人心理的影响是颇大的。延迟评价其实就是一个激励和肯定,激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想问题。在这么一个被期待,被尊重,被包容的安全环境里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独立思索的习惯,无疑强化了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二)营造安全心理环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老师不责备、

13、不嘲笑学生的见解,哪怕是幼稚的见解。对于有创新见解的学生,应立刻表彰,投之以赞许的眼光;对于缺乏创新观念的学生,不仅要为其设置台阶,而且要帮助她们自圆其说,不至于使其难堪,让其心灵得到抚慰,从而驱除学生思想顾虑,增强创新的勇气。(三)营造民主、宽容,相互尊重,自由讨论、辩论的自由环境。老师除了给学生一定的思索空间以外,还应该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关系。在班级里形成重视她人意见,相互激励,尊重对方创新见解的友好气氛,学会耐心倾听并接收她人讲话。假如学生之间在课堂上是自由、和睦、轻松、融洽的关系,无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关键的意义,这对她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抛弃害怕,自信、勇敢、大方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很有帮助。老师自由意识的建构也是激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课堂上要营造探究问题的宽松、自由环境,尊重学生个性,适时评价,激励大胆质疑,为学生的进步大声喝彩,为学生每一次的创造性活动欢呼,让课堂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于放飞的宽广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