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十大国学大师简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977674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中国十大国学大师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中国十大国学大师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中国十大国学大师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中国十大国学大师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中国十大国学大师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十大国学大师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中国十大国学大师简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十大国学大师及其简介(2012-08-08 18:29:09) 国学十大国学大师国学大师杂谈分类: 国学经典 1.王国维传略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清秀才。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世代清寒,幼年苦读,为秀才。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

2、、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62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研究。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

3、”,食五品禄。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地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

4、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2.钱钟书传略钱钟书先生(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

5、,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卓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管锥编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传、焦氏易林、

6、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3. 胡适传略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世为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1962年2月24日于中央研究院院长任上逝世,享年72。五四时期,胡适连续撰写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

7、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此乃他最大的名山事业。在理论倡导的同时,胡适还进行了一些文学创作的“尝试”。其小说、剧本均未见成功,独有出版于1902年的尝试集,乃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文学创作非其所长,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另一主要贡献是输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当年都是振聋发聩之作。胡适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胡适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1919)、尝试集(1920)、胡适文存(1921)、胡适文存二集(1924)、胡适文存三集(1930)、戴东赢的哲学(1927)、白话文学史(1928)、胡适文选(1930)、胡适论

8、学近著(1935)、四十自述(1933)、藏晖室札记(1939)、胡适日记(1933)、齐白石年谱(与黎锦熙、邓广铭合编,1949),以及先秦名学史(1922)等英文论著等。4.鲁迅传略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

9、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5.梁启超传略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

10、著名学者。其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一生著述等身,总约千万余字,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1912年回国,1918-1920年旅欧,回国后不遗余力地从事讲学和著述,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

11、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主要著作收入饮冰室文集。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6.蔡元培传略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

12、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主要著作有:作家书简蔡元培等著1949.2中国论理学史1937.5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蔡元培等著1925.6 美育实施的方法蔡元培等著1925.6 哲学大纲1915年1月版国耻演讲集1933.7 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蔡元培等著蔡元培言行录1931年1月版艺术谈概蔡元培言行录蔡元培国耻演讲集1933年申报

13、馆出版。7.章太炎传略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馀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一生著作颇多,约有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8.陈寅恪传略陈寅恪(),义宁(今修水县)人。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蒙、藏、满、日、梵、

14、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年,陈寅恪回国。聘任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人为导师。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在繁忙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对隋唐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后人研究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

15、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寅恪不仅为大史学家,旧体诗亦卓然大家。其平生著作,经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柱的整理、校勘,一套二卷、二百万字的陈寅恪先集已于年编纂成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9.郭沫若传略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 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 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 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 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