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从肝论治Word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9548682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哮喘从肝论治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哮喘从肝论治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哮喘从肝论治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哮喘从肝论治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哮喘从肝论治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哮喘从肝论治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哮喘从肝论治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调肝理肺法辨治支气管哮喘概述: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炎症由多种炎性细胞、气道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我国约有哮喘患者1500万。哮喘防治的权威文件是哮喘防治的全球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气道炎症学说是最重要的机制。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是导致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弥漫性、可逆性阻塞的病理基础。此外还与感染、运动、遗传等有关。早期炎症,后期导致气道重塑,

2、所以支气管哮喘早期肺功能检查是可逆的,到后期可逆性减低。临床表现:典型的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多数有季节性,日轻夜重(夜半及凌晨易发),常与吸入外源性变应原有关;急性发作时,两肺闻及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相为主。上述症状和体征可自行缓解或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缓解,缓解期患者可无任何哮喘症状。非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可表现为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CVA)。最重要的检查是肺功能检查。哮喘发作时,有关呼气流速的全部指标均显著下降。(FEV1、FEV1%、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PEF的测定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和PEF昼夜变异率是判断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的有用指标。激发:下降

3、=20%;舒张试验:通气功能低于正常的患者,增加=12%,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ml以上。其余检查还有胸部X线、动脉血气分析等。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标准: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 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PEF日

4、内或两周内变异率=20%。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不典型支气管哮喘:主要指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以顽固性咳嗽为唯一临床表现,无喘息症状,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等疾病。诊断:1、 病史 咳嗽和胸闷症状常呈季节性,部分患者患有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等)或有家族过敏性。2、 肺功能试验 气道反应性测定、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有助于不典型哮喘的诊断。3、 试验性治疗 原先经积极的抗感染和镇咳治疗无效,给予平喘和抗过敏治疗后咳嗽和胸闷症状明显缓解,也有助于CVA诊断。分期GINA将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我国哮

5、喘防治指南中增加了临床缓解期。治疗:推荐精选治疗目的:达到并维持哮喘的控制;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维持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预防哮喘急性加重;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常用的治疗药物: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两类。1.控制药物:是指需要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感染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2受体激动剂(LABA,须与ICS联合应用)缓释茶碱等。2.缓解药物:是指按需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其中包括速效吸入2受体激动剂、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性

6、抗胆碱药物、短效茶碱及短效口服2受体激动剂等。代表药物: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透皮贴剂或静脉注射等。多数成人哮喘患者吸入小剂量激素,即可较好控制哮喘。(吸烟会降低ICS疗效,故吸烟者必须戒烟并给予较高剂量的ICS)。ICS在口咽部局部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感染。伴有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可以在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ICS治疗。ICS是长期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肺的生理特点:1. 主气、司呼吸 2.主宣发和肃降 3.通调水道 4.朝百脉,主治节 5.肺外合皮,其华在毛6. 肺主声音 开窍于鼻 7.肺与大肠相表肺的病理特点:1. 邪易侵袭 2.

7、气易上逆 3.痰易留伏 4.痰瘀易结 5.虚实易成 6.寒热易见升降理论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才能保证正常生命活动:“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机调畅在肺尤其重要:“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利,肺气壅浊,则周身之气易致横逆而犯上”。医门法律肺脏本身气机的调理:宣散法或肃降法为主。宣法包括宣散发表、宣疏肺气、宣郁理气及宣通壅滞。常用药物:麻黄、桂枝、杏仁、荆芥、苏叶、防风、桔梗、牛蒡子、射干、马勃等。降法包括肃降肺气、降气化痰、降火肃肺、肃肺祛痰。常用药物:苏子、杏仁、桃仁、旋覆花、白前、沉香、枇杷叶

8、、瓜蒌、槟郎、葶苈子、青礞石等。临床上肺失宣发和肃降两种病理现象往往并存,治疗时应注意宣中有降、降中有宣,最终达到升降平衡。此外,在药物配伍上,桔梗主升、枳壳主降,杏仁、前胡集宣降为一体,杏仁偏温,前胡偏凉,临床两对药物常一起使用,升降寒热兼顾,以共同调节和恢复肺的升降出入平衡。肝肺气机的调理:“。人身气机合乎天地自然,肺气从右而降,肝气从左而生,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叶天士推荐精选且肝性刚直,易升易亢,必须赖肺气肃降以制约(金克木),肝升肺降,则气机内外上下运周不休。调肝理肺法:调肝即疏肝、平肝、清肝、养肝(柔肝);理肺指宣肺、肃肺、清肺、温肺。合为一法,分则数法。另外尚有肺肾升降出入的

9、调理、调理中焦脾胃气机以助肺之宣降、肺肠同治以调节升降平衡等。肝与咳、喘、哮咳、喘、哮之病与肝的密切关系,古今医家早已重视。素问 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素问 脉要精微论:“肝脉搏坚而长。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万病回春:“从来咳嗽十八般,只因邪气入于肝。”卜平:叶天士喘咳病治肝十一法一 肝肺生理相关1.共司气机升降,主气在肺,调气在肝人身之气,其根在肾,其主在肺,其调在肝。“升降者,病机之要也。升为春气,有散之之义,降为秋气,有敛之之义。”顾氏医镜“黄元御专主左右升降之说。以心肺阳也,随肺气而右降,肝肾阴也,随脾气而左升。”2. 共主气血调畅,肝主疏泄,

10、肺主治节 肝肺二脏,气血相依3. 生克乘侮互制,金伐木荣,木和金清4. 经络联系相关:“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肝别出贯膈,上注肺。”二. 咳、喘、哮与肝相关病机1.枢机不利 肝胆相表里,为开阖之枢机。枢机通利,则升降出入油然无碍,枢机不利,则肺气出纳即受阻碍,肝肺之气升降亦即失调。枢机不利多源于:邪侵 气郁 血瘀 肝虚 痰阻(气结痰凝)2. 木叩金鸣 当指肝木之实邪犯肺3. 木火刑金 “气有余便是火。”4. 风摇钟鸣 外风始受于肺,内风始生于肝。内风又有肝实与肝虚之风。5. 木郁生痰犯肺 郁痰应是指生痰因素以肝为主导环节者。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津液失布,凝而成痰;肝郁化火,郁火灼津,炼液成痰

11、;肝气瘀滞,横克脾土,脾失健运而痰浊内生。此皆因肝郁而生痰,可谓之郁痰。郁痰有寒热之别。6.肝肾不足及肺 “水足木荣,龙火自潜,冲气不冲。”医学衷中参西录临床上咳喘哮的发生,无不与风盛、气逆、痰阻、血瘀相关。1.外风始受于肺,内风始生于肝,外风引动内风是咳、喘、哮发作的中心环节。2.肝气以升为常,肺气以降为用,气机升降失畅是咳、喘、哮发病的病机关键。3.肝主疏泄,肺主治节,气血失调、痰瘀内阻为咳喘哮发生的病理基础。气血阴阳亏虚与肝肺关系:1. 肝肾乙癸同源,肺肾金水相生,肺肝肾阴血亏虚是咳、喘、哮发生的内在因素。2. 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一身之根,肺脾肾阳气不足是咳、喘、哮迁延的根

12、本缘由。推荐精选3. 阴血不足、阳气亏虚又是风、痰、气、瘀的基础,虚实胶结,咳、喘、哮难平。以此为基础辨治支气管哮喘一 风、痰、气、瘀、虚为哮喘病机之要风:“人之为风,有外感之风,亦有内生之风,而天人之气恒相感召,真邪之动,往往相因,故无论贼风邪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内应。”杂病广要以内外风邪为主导致的哮喘名为风哮。此类哮喘,诱因明确,起病急骤,发病前常有先兆症状。 外风所致者,多见于肺气不足,卫外不固之人,诱因以外感风邪为主,发前多有鼻咽作痒、喷嚏、流涕或有恶寒发热等邪犯肺卫皮毛之先兆症状,继而咳嗽、喘憋、哮鸣骤作,或速发速止,止后如常人,或反复不断,缠绵经久。 内风所致者,多见于阴虚或

13、气阴两虚之体,发前多以情志刺激为诱因,或发于女子月经前后,以呛咳、胸憋、咽干为先兆,以干咳少痰、胸胁胀痛、舌红少苔、脉弦或弦细为主症,哮发骤然,止后如常人。痰:痰之辩证,首辨寒热,次辨兼夹。寒热:痰稠黄胶黏难咯,因感热邪而发者为热痰,痰白清稀多沫,易于咯出,遇寒而发者为寒痰。 兼夹:兼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表寒证者多为外寒哮、或寒包火哮,或外寒内饮哮;兼胸胁胀痛、咽干、苔腻、脉弦者多为郁痰犯肺哮;兼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暗、脉涩者为痰瘀互阻哮。无论寒痰热痰郁痰瘀痰,凡以痰阻为主要病机,皆谓之痰哮。气:气之病机,在气郁气逆。外感内伤,皆可致气郁。气逆主要是肝肺气逆,多为气郁之甚而成,或为热盛、恼

14、怒所生。以肝郁气逆为主要病机,痰浊不甚,舌苔不腻之哮喘,名之为气哮,也成肝郁气逆证哮喘。此证与痰哮、瘀哮、木火刑金证哮病、风哮都有密切联系。因此气郁气逆实为哮病发作期的病机关键,治哮不理气非其治也。气郁致哮者,多因情怀不舒、所欲不遂而诱发或加重,以哮鸣喘息、胸憋胀闷、胁肋胀痛、苔薄白或薄黄、脉弦为主症;气逆致哮者,多因恼怒而诱发,或哮发与月经有关,每发则喉中鸣响,呛咳胁痛,胸憋难以平卧,苔薄黄,脉弦。瘀:气滞、痰阻、热煎、寒凝、外伤等均可致瘀。瘀血与痰浊互阻,日久不愈,伏藏体内,可成宿根。瘀哮辩证以哮喘缠绵久发、面色晦暗、胁痛、唇甲青紫、舌暗瘀斑、脉涩为要点。虚:临床所见哮喘患者以肺脾肾阳气亏

15、虚和肺肝肾阴血虚为多见。肺脾肾阳气亏虚,一则卫外不固,外邪易入;二则三焦气化无权,水津失布,痰浊易生。肺肝肾隐血不足,一则阴不涵阳,虚火上炎,犯肺灼金;二则虚风内动,失于潜降,妄动上扇,可成风摇钟鸣之势。正虚日久不复,则痰瘀风火等宿根内伏,导致哮喘反复,缠绵难愈。推荐精选二、肝肺功能失调为哮喘发作期基本病机特点1.外风引动内邪是哮喘发作的始动环节。2.痰瘀内伏为哮喘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3.气郁、气逆是哮喘发作的病机关键。4.气虚、阴虚、气阴两虚是哮喘发病的内在条件。(为什么阳虚少见? 火,不论实火还是虚火,终不是萎靡之力,尚可抗争。哮喘的发作是动的,阳性症状较多,有一种火的,或者躁动的力量。阳虚的,则更多见有形之邪聚集,如肺癌、慢阻肺、慢支等。这也是为什么调肝理肺治疗的是支气管哮喘而不是呼吸系统其他病。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医的治疗是一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过程,但辨证始终是首要的、关键的)三调肝理肺,安和五脏为哮喘治疗的重要原则。调肝理肺法,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