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2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928629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2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2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篇1(1105字)教学目标:1 、把握诗歌赏读方法;2 、学习咏物词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赏析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及炼字;教学难点:对背景的把握,咏梅与自咏之间的关联;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周敦颐爱莲说二、介绍诗歌赏读方法:意读、情读、美读;学生集体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词意,达到意读目标。分析内容:(1) 上片写梅愁:梅生长的环境,荒寒寂寥,凄苦困厄;(2) 下片咏梅品:以群芳反衬,凌寒先发,傲然卓立。表现手法及炼字的赏析。三、情读咏物词的特点:托物言志。言志应知人论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词。上片:所遇之世: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喻着作者一

2、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政治打击;下片:生平品质: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功,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成泥成尘,香犹如故,凸现了作者即使粉身碎骨也还是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咏梅是自咏,梅花是作者自我写照,人格化身。四、美读:学生能读出美感。古典诗词,贵在凝练,贵在意境,贵在寄托。本词妙在凝练而圆熟的语言,超群脱俗,独标一格。从屈原橘颂开始,就有以贞木劲草比拟正人直士,借佳卉幽芳歌颂高风亮节的优良传统,卜算子完美地继承、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五、比较阅读。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

3、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比较卜算子 咏梅和山园小梅各得其妙,各妙在何处?学生探讨。总结:梅以韵胜,以格高。林逋所重,在其韵;放翁所重,在其格。六、课后作业。搜集咏梅诗句,写一则关于中国梅文化的读书笔记。板书设计:(可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调整)忧国伤时 托物 写梅愁:荒寒寂寥,凄苦困厄(烘托映衬)明志咏梅坚贞自守 言志 咏梅品:凌寒先发,傲然卓立(以群芳反衬)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篇2(1459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作风。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设计意图:本设计将“悟

4、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咏梅一词。2、讲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画,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毛泽东主席其他诗词,通过组织毛泽东的.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教学过程:一、背诵导入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二、自主阅读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的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

5、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三、交流讨论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画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1、梅花一起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

6、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习朗读)。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递送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到“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手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3、配乐欣赏著名画家为毛泽东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六、拓展阅读1、课外阅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毛泽东的诗词朗诵、演唱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