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同步训练题鲁科五四制课件(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9174551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同步训练题鲁科五四制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同步训练题鲁科五四制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同步训练题鲁科五四制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同步训练题鲁科五四制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同步训练题鲁科五四制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同步训练题鲁科五四制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同步训练题鲁科五四制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同步训练题鲁科五四制课件免疫与计划免疫同步训练题 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免疫是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 B.免疫是人生来就具有的 C.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D.免疫不能出生后获得 2.人体内发生哪种变化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 ) A.移植入异体肾脏 C.红细胞死亡 B.肿瘤细胞出现 D.血糖浓度升高 3.下面关于免疫功能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B.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的产生 C.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D.免疫总是对人体有益的 4.近期,山东省红十字会对

2、外宣布,已将某县冯某捐献的多个器官成功移植给了五名等待移植的重病患者,使他们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传染源 5.桃花盛开的季节,丽丽的脸上起了一些疹子,医生说这是对花粉的过敏反应,造成该反应的原因是 ( ) A.花粉有毒 B.花粉能传播细菌 C.抵抗抗原侵入的免疫功能过强 D.抵抗抗原侵入的免疫功能过弱 6.下列疾病中,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是 ( ) A.艾滋病 C.呆小症 B.坏血病 D.甲型H1N1流感 7.下列各项中,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 A.儿童发烧时打退烧针 B.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打破伤风 1 C.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

3、丸 D.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8.下列关于计划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我国应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工作 B.实行计划免疫能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C.没病就不必进行预防接种 D.我国规定12岁以下儿童实施四苗常规接种 9.早在10世纪,我国就有人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以预防天花。其中痘浆和预防天花的方法分别属于 (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10.如图所示是免疫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可以看到,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自动清除人体内 、 和 的细胞。 (2)图B中的“免疫卫士们

4、”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抵抗 的侵入,防止人体发生疾病。 (3)图C中“免疫卫士们”正在 、 和 异常细胞,如 细胞。 (4)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如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 现象。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还会引发 反应。 1.下列实例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 A.给生病的小孩打针、吃药 B.给出生三个月的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 C.给小孩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2 D.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2.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人体注射麻疹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含量变化情况是 ( ) 3.注射疫苗可以利用人体的 建立起 免 疫 ( ) A.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性 B.第二道防线

5、 特异性 C.第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 D.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 4.给婴幼儿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脊髓灰质炎,下列有关该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人体来说是抗原 B.能直接杀死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C.对人体来说是抗体 D.直接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5.学校组织学生注射乙肝疫苗,接种的疫苗和产生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 ) A.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 特异性免疫 D.抗体 特异性免疫 6.下列有关HIV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免疫缺陷病、抗原 B.获得性免疫病、抗体 ) 3 C.获得性免疫综合征、疫苗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原体 7.下图生动形象的图片

6、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8.分析下列具体实例,回答有关问题。 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地震后要警惕以下传染病的流行。第一类是肠道传染疾病,如痢疾、手足口病、甲肝等;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疾病,如麻疹、风疹和感冒等;第三类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第四类是可能出现的乙脑疫情。每年6月到8月是部分地区乙脑疫情高发阶段,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容易导致痴呆等后遗症,必须高度关注。因此灾后每天都要对临时安置点、清淤

7、挖掘现场、人群密集的宾馆、广场及积水坑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消毒。对于发现的病例或感染者要严格隔离治疗。有时还需要对灾区儿童应急接种甲肝等疫苗。 (1)从控制传染病的角度看,每天对灾区的消毒属于 ;对于发现的病例或感染者要严格隔离治疗属于 ;对灾区儿童进行应急接种属于 。 (2)从免疫的角度看,对儿童预防接种可以促使儿童体内产生 ,提高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接种应用了免疫类型中 的原理。 答案解析 1.选D。本题考查对免疫的理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它是人4 生来就具有的功

8、能,出生后照样能获得,如受入侵抗原的刺激或接种疫苗的刺激。 2.选D。本题考查免疫的功能。免疫的功能包括防御保护、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能够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和异物,体内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反应。血糖不属于抗原,不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3.选D。本题考查对免疫功能的理解。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如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移植的器官产生排斥反应等,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还会引发某些疾病。 4.选C。本题考查器官移植与免疫的知识。对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来说,移植的器官属于“非己”成分,相当于抗原。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通常是将健康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使

9、之迅速恢复功能的手术,目的是代替受者相应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丧失的功能。广义的器官移植包括细胞移植和组织移植。若献出器官的供者和接受器官的受者是同一个人,则这种移植称自体移植;供者与受者虽非同一人,但供受者有着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即同卵双生子),这种移植叫做同质移植。人与人之间的移植称为同种(异体)移植;不同种的动物间的移植(如将黑猩猩的心或狒狒的肝移植给人),属于异种移植。 5.选C。本题考查对过敏反应的理解。人体的免疫具有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三个功能,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会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食物、药物、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 6.选D。本题考查预防接种的作用。艾滋病目前

10、没有可供使用的临床疫苗。坏血病属于维生素C缺乏症,呆小症属于激素分泌异常症,都不属于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因此不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获得抗体,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 7.选C。本题主要考查计划免疫的概念。计划免疫就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如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8.选C。本题考查对计划免疫的理解。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

11、控制、消灭传染源的目的。计划免疫的目的就是在人体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从而避免感染,不是发病之后再进行治疗。 9.选B。本题考查对免疫类型的区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能够预防天花的原因。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病人患病的过程中,天花病毒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在轻症病人的痘浆中,具有毒性减弱的天花病毒,接种后刺激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10.本题考查对人体免疫功能的理解。由图可知,A为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B为抵抗5 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C为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的,如进行

12、器官移植时,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现象。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还会引发过敏反应等。 答案:(1)衰老 死亡 损伤 (2)抗原 (3)监视 识别 清除 肿瘤 (4)排斥 过敏 1.选A。本题主要通过实例考查对计划免疫的理解。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计划免疫是一种特异性免疫,一般是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 2.选B。本题考查计划免疫的原理。注射的麻疹疫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当它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与抗原相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抗原

13、被清除后,抗体仍在人体内存留,当同样的抗原侵入时,抗体会直接将其清除。 3.选D。本题考查免疫的类型。注射的疫苗一般属于抗原,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抵抗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起到免疫作用。淋巴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这种免疫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4.选A。此题主要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刚出生的婴儿体内没有抗脊髓灰质炎的抗体,对脊髓灰质炎缺乏免疫力,属于易感人群。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为了使之产生抗体。从免疫的角度来说,疫苗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抗原。 5.选C。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知识。乙肝疫苗是毒性减弱或被灭活

14、的乙肝病毒,属于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6.选D。本题考查艾滋病的有关知识。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引起的,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7.选D。本题考查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图示表示病毒进入人体后,起抗原作用,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毒的过程,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人体的免疫功能是有限的,当大量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不能将病毒全部消灭,会表现生病状态。 8.本题考查传染病的知识。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预防传染病,可针对这三个环节采取相

15、应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其中对灾区生活环境消毒,可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这种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对于发现的病例或感染者要严格隔离治疗,可避免患者散播病原体,属于控制传染源;对灾区儿童进行应急接种,目的是提高儿童的抵抗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从免疫的角度看,对灾区儿童进行甲肝、乙脑等疫苗的强化接种,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以增强儿童对甲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的抵抗能力。预防接种应用了特异性免疫的原理。 答案:(1)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 保护易感人群 6 (2)抗体 特异性免疫 我国古代的“人痘术” 作用:在发明牛痘之前,“人痘术”是防治天花的有效措施。 原理:“人痘术”就是通过天花患者的痘痂、痘浆,用人工方法使健康者轻度感染,从而产生对天花的抵抗力,以达到预防目的。 意义:这种方法可以说是中国早期朴素的“以毒攻毒”免疫学思想的继续和发展。古代“人痘苗”的选种培育,基本上符合现代制备疫苗的科学原理,此成就也与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减毒疫苗的发明相互辉映,同垂青史。 思考:“人痘术”属于哪一种免疫类型呢?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