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周界报警系统报警原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8968683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周界报警系统报警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周界报警系统报警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周界报警系统报警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周界报警系统报警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周界报警系统报警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周界报警系统报警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周界报警系统报警原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界报警系统操作说明书1.周界报警系统报警原理 周界报警系统是利用主动红外探测器将小区的周界控制起来,并连接到管理中心的计算机,当外来入侵者翻越围墙、栅栏时,探测器会立即将报警信号发送到管理中心,同时启动联动装置和设备,对入侵者进行阻吓,并可进行联动摄像和录像。其系统构成图如下:由上可见,小区的周界报警系统由前端、传输、中心三部分组成,以下就这三部分分别进行阐述。前端是由周界报警探测器组成,周界防护采用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对射探头由一个发射端和一个接收端组成。发射端发射经调制后的两束红外线,这两条红外线构成了探头的保护区域(图1)。如果有人企图跨越被保护区域,则两条红外线被同时遮挡,接收端输出

2、报警信号,触发报警主机报警(图2)。如果有飞禽(如小鸟、鸽子)飞过被保护区域(图3),由于其体积小于被保护区域,仅能遮挡一条红外射线,则发射端认为正常,不向报警主机报警。经过调制的红外线光源是为了防止太阳光、灯光等外界光源干扰,也可防止有人恶意使用红外灯干扰探头工作。传输从前端接收的各种报警信息利用通讯总线传输到控制中心主机的报警主机,整个报警系统采用独立开发的通信编码格式,并为其进行了适当地加密,从而保证整个系统在通讯上的安全与可靠,防止恶意的复制与侦测。从而保证报警信号有效,快速的传输到小区的报警中心。中心控制中心由控制主机及键盘组成。通过键盘对前端设备进行布/撤防,在布防期间,若发生非法

3、入侵,当报警被触发时,键盘显示具体报警点,同时键盘和警号开始报警,发出声光告警,提示值班人员注意。主机上可设置模块化的联动输出干节点,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配置,用于触发探照灯开启和相应摄像机的开启,并同时进行录相。同时进行报警中心报警状态、报警时间记录。2.安装2.1前端红外对射部分2.1.1红外对射安装的一般原则 设置在通道上的探测器,其主要功能式防备人的非法通行,为了防止宠物、小动物等引起误报,探头的位置一般应距离地面50以上。遮光时间应调整到较快的位置上,对非法入侵作出快速反应。 设置在围墙上的探测器,其主要功能是防备人为的恶意翻越,顶上安装和侧面安装两种均可。 顶上安装的探测器,探头的位

4、置应高出栅栏,围墙顶部25,以减少在墙上活动的小鸟、小猫等引起误报。四光束探测器的防误报能力比双光束强,双光束又比单光束强。 侧面安装则是将探头安装在栅栏,围墙靠近顶部的侧面,一般是作墙壁式安装,安装于外侧的居多。这种方式能避开小鸟、小猫的活动干扰。 每一种方式都又他们自己的优点或缺陷,工程商对每一种安装方式都又他们自己的偏爱。用户应根据自己建筑物的特点和防盗要求加以选用。发射端和接收端要水平正对;支架和探测器要安装牢固。2.1.2安装1将不锈钢支架固定于墙上,将预留在盒内的导线从管内穿出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外皮,露出线芯10mm15mm(注意不要碰掉线号套管),将盒内的线缆引出,压接在探测器的接

5、线端子上,将余线缆盘回盒内,将探测器底座用螺钉固定在盒上。固定要牢固可靠。 2主动红外探测器在安装时,收、发装置应相互正对,且中间不得有遮挡物。3一台防停电电源可带10对红外对射接口,若传输距离超过200m应分段加装电源;红外对射探头需单独供电。4系统中每个边界接口应有惟一的编码与之对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编码;在系统正常使用前必须对接人系统中的边界接口进行注册。2.1.3接线将设备箱与警灯一对一安装至与之编号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时注意防水处理)如图所示】2.1.4调试2.2传输部分1暗配管用硬质PVC管管材明配选用金属管。2暗配管管路宜沿最短的路由敷设,尽量减少弯曲。在相邻拉线盒之间,禁止S

6、弯或U形弯。埋入墙体或混凝土构件内的暗配管,其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3布放线缆应排列整齐,不拧绞,尽量减少交叉,交叉处粗线在下,细线在上.4管内线缆不得有接头,接头必须在盒(箱)处连接。5所敷设的线缆两端必须做好标记。6线管不能直接进入设备接线盒内时,线管出线口与设备接线之间,必须采用金属软管过渡连接,软管长度不得超过1m,并不得将线缆直接裸露。7报警控制箱的交流电源应单独敷设,严禁与信号线或低压直流电源线穿在同一管内。2.3中心部分2.3.1安装1报警控制箱安装位置、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于较隐蔽或安全的地方,底边距地宜为14m。2暗装报警控制箱时,箱体框架应紧贴建筑物表面。严禁采用电焊

7、或气焊将箱体与预埋管焊在一起。管入箱应用锁母固定。3明装报警控制箱时,应找准标高,进行钻孔,埋人金属膨胀螺栓进行固定。箱体背板与墙面平齐。2.3.2主机内部接线3调试3.1 DSC大型报警主机PC4020的安装 调试特别提示: PC4020及各种模块需要在控制室调试连通后再到现场安装,否则注册模块时要动防拆快开关会很不方便.3.1.1注册COMBUS总线(4线总线)上的模块按照图纸将模块 键盘与主板连接, 模块上的防拆端子(TAM)用导线连接,通电,在PC4501键盘上输入* 8 5555(5555为出厂时的安装员密码) 输入 02显示Select (00) Enroll Module按 *

8、按 滚动显示不同模块类型,直到显示您想要注册的模块,按 * 键。根据LCD上的提示拆开这个模块的防拆线, 这个模块将被成功注册.并显示这个模块的相关信息,在注册PC4108防区扩展模块时将显示这个模块连接的防区范围.第一个注册的PC4108防区范围1724(Zones 017024),注册PC4501键盘时, 根据 LCD上的提示按键盘上的任意键. 成功注册后将显示键盘编号.按照以上方法继续注册其它模块.完成后按 # # #退出编程模式.3.1.2注册AML总线(2线总线)上的模块AML总线是从PGM1和COM(主板上任意一个防区的COM端子)引线, PGM1为总线正, COM为总线负, 总线

9、电压约10V.AML总线模块可以占用的防区号001-128,由于PC4108防区扩展模块的防区号是相对固定的,因此AML总线的模块要在注册完PC4108防区扩展模块后进行, 不能使用已被PC4108占用的防区号.首先是将PGM1的输出类型定义为AML总线, 在PC4501键盘上输入* 8 5555,进入编程模式 按 001400直接到设置PGM1的输出类型, 按 滚动到“PGM1 AML?”按*。选项会切换到Yes。按#退出编程.以AMP701为例,在底座和AMP701的芯片上有一个5位的串行号(SN:XXXXX),从主板引两根导线到AMP701, 主板上的PGM1接AMP701的IN, 主板

10、上的COM接AMP701的COM, AMP701上的其他4个端子连接到一起, 在PC4501键盘上输入* 8 5555,进入编程模式,按 00140300 LCD显示Enroll Device Serial# 输入AMP701的SN号, 输入完成后,主机会发测试信号核实总线上的AMP701, 通过核实后LCD显示Zone Assignment Ent 001-128 000输入AMP701占用的防区号.如果输错AMP701的SN号或者总线上没有挂这个号的AMP701,键盘会发出长鸣,表示注册失败,要重新输入.完成后按 # # #退出编程模式.3.1.3对防区编程测试输入* 8 5555,进入编

11、程模式 输入01 00 01 03 LCD显示Select (00) Add New Zone增加新的防区,完成后按# 01编辑防区(Edit Zone).完成后按 # # #退出编程模式.3.1.4对模块编程测试PC4401串行口模块输入* 8 5555,进入编程模式输入 00 08 00 显示Select (01) PC 44XX RS 232 按 01 00 03显示Select (03) DatalLink 按# 01 01 02显示Select (02) 1200 Baud完成后按 # # #退出编程模式.以上操作的目的是把PC4401串行口模块的功能设置为DatalLink ,波特率为1200,丛文警卫中心软件要求这样设置.3.2操作测试布防(绿灯亮)12340 撤防1234报警后撤防1234#旁路*11234。注意:一定要按照顺序依次准确的按键盘上的钮,一旦有误操作现象即停止对键盘操作,稍等几分钟后在对键盘进行操作。操作流程: 1.如报警键盘绿灯亮则所有防区均准备好,直接按12340布防。此时红灯应该常亮。2.如绿灯未亮,则说明有防区未准备好,按*键可以看见哪个防区未准备好。先按*11234旁路这些防区,当绿灯亮时。重复上面第一步即12340。3.如发生报警后,键盘常响,按1234#撤防。撤防后即可重复上面第一或第二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