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柳州市国土资源局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8964785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柳州市国土资源局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柳州市国土资源局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柳州市国土资源局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柳州市国土资源局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柳州市国土资源局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柳州市国土资源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柳州市国土资源局(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0240200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Landslide Stabilization1 总 则1.1 为使滑坡防治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特制定本规范。 为正确有效地加固滑坡体,提高滑坡稳定性,提供防治滑坡灾害地质依据,必须专门对滑坡开展详细勘察。1.3 滑坡防治工程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滑坡防治工程须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2)滑坡防治工程须进行技术经济

2、论证,采用先进方法技术,使工程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美观适用。(3)在一般条件下,防治工程应控制滑坡体变形不超过设计允许范围,不产生危及建筑安全的地质灾害。(4)在特殊条件下,防治工程应能控制滑坡体的整体稳定,不产生危及生命和财产的重大地质灾害。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标准,一般按50100年服务期限考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位于人口密集区的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应适当增加。 位于水库区或江河边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须考虑库(江)水位及其变化对滑坡的影响。 滑坡防治工程,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稳定性,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及分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截排水、抗滑桩、预应

3、力锚索、格构锚固、挡土墙、注浆、减载压脚及植物工程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防治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2.1 一般规定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2.1.2 可行性方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察报告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作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方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方案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估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作为

4、附件提交。2.1.3 初步设计:对可行性方案设计推荐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和试验;提出具体工程实现步骤和有关工程参数,进行结构设计,编制相应的报告及图件,进行工程概算;提交初步设计报告及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概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概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2.1.4 施工图设计:对初步设计确定的工程图进行细部设计;提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要求;并满足工程施工和工程招投标要求:编制工程施工图件及说明,进行工程预算;提交施工设计图册及施工图说明书、预算书等。2.1.5 应急治理工程设计是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中的特殊内容,可简化上述设计阶段。但应急治理须与后续的正常治理相适应,

5、并为正常治理提供基础。2.2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2.2.1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是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阶段。根据任务书要求,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对防治工程进行两个以上方案的分析论证,进行投资估算,确定优化方案。2.2.2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必须在己审定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基础上编制,并依据有关文件进行。2.2.3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的选定,应在遵循防治工程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等进行。2.2.4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须对滑坡的危害性和实施防治工程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应统计核实滑坡发生时可能对生命财产造成的

6、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2.2.5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论证工程实施的可能性;阐明在现今技术经济条件下,实施工程的可能性,并与避让搬迁、监测预警等方案进行对比。2.2.6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须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选定有关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并结合防治工程要求,建立和完善地质力学模型。2.2.7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根据滑坡防治工程的级别,选定设计安全系数标准,考虑有关工况,并结合拟布置的工程位置,专门对滑坡推力进行计算。2.2.8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的比较,均必须达到论证深度要求,具备技术经济可比性。2.2.9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根据所在地域,明确

7、气温、降雨、库水位、地震、附加荷载等基本设计参数,确定荷载来源及其组合特征;根据任务书要求,明确设计技术依据和定额标准,根据防治工程目标和级别确定设计标准。2.2.10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对滑坡防治工程进行效益评估,包括工程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2.11 对于I级滑坡防治工程,应专门编制监测设计,内容包括施工安全监测、防治工程效果和动态长期监测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监测技术和监测频次。2.2.12 施工组织是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的重要内容,应结合雨季和库水位变化等特征,安排合理的施工程序和工程实施顺序,并确定切实可行的工期。2.2.13 应结合城镇

8、规划,编制防治工程的保护和灾害风险管理措施。2.2.14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须提交相应的设计附图册,一般为A3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1、A0或更大幅画。2.2.15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也可以计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2.2.16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必须详细说明估算的编制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等,也可以估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2.3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2.3.1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必须在已审定的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的基础上编制;根据推荐方案,补充必要的设计参数,进行结构设计。2.3.2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

9、设计,必须对推荐方案所依据参数进行充分论证,并进行现场专项试验和室内模拟分析。2.3.3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应对各工程单元充分计算,进行结构设计。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须提交相应的设计附图册,一般为A3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1、A0或更大幅面。2.3.5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也可以计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2.3.6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必须详细说明概算的编制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等,也可以概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2.4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须对滑坡防治工程涉及的各工程单元进行施工图设计,并编制相应的

10、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基本思路、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施工机械、施工顺序、进度计划、施工管理和施工监理等。2.4.3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须提交相应的设计图册,一般为A3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l、A0或更大幅面。 滑坡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并以计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必须详细说明预算的编制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等,并以预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3 滑坡分类及防治工程勘察3.1 滑坡分类3.1.1 滑坡类型按主要因素划分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型式等主要因素,可按

11、表3.1.1对滑坡进行分类。表 滑坡主要类型分类类型亚 类特 征 描 述堆积层(土质)滑坡滑坡堆积体滑坡由滑坡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崩塌堆积体滑坡由崩塌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崩滑堆积体滑坡由崩滑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黄土滑坡由黄土构成,大多发生在黄土体中粘土滑坡由粘土构成。如昔格达组、成都粘土等残坡积层滑坡由花岗岩风化壳、沉积岩残坡积等构成,浅表层滑动人工弃土滑坡由人工开挖堆填弃渣构成,次生滑坡岩质滑坡近水平层状滑坡由基岩构成。沿缓倾岩层或裂隙滑动,滑动面倾角10切层滑坡由基岩构成。沿顺坡岩层或裂隙面滑动切层滑坡由基岩构成。滑动面与岩

12、层层面相切。常沿倾向坡山外的一组软弱面滑动逆层滑坡由基岩构成。沿倾向坡外的一组软弱面滑动,岩层倾向山内,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切变形体危岩体由基岩构成。岩体受多组软弱面控制,存在潜在滑动面堆积层变形体由堆积体构成。以蠕滑变形为主,滑动面不明显3.1.2 滑坡类型按其他因素划分根据滑体厚度、运移方式、成因属性、稳定程度、形成年代和规模等其他因素,可按表3.1.2进行滑坡分类。表3.1.2 滑坡其他因素分类有关因素名称类别特 征 说 明滑体厚度浅层滑坡滑坡体厚度在lOm以内中层滑坡滑坡体厚度在1025m之间深层滑坡滑坡体厚度超过25m运移形式推移式滑坡上部岩层滑动,挤压下部产生变形,滑动速度较快,滑体

13、表面波状起伏,多见于有堆积物分布的斜坡地段牵引式滑坡下部先滑,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多具上小下大的塔式外貌,横向张性裂隙发育,表面多呈阶梯状或陡坎状发生原因工程滑坡由于施工开挖山体或建筑物加载引起的滑坡。还可细分为:(1)工程新滑坡:由于开挖山体或建筑物加载所形成的滑坡;(2)工程复活古滑坡:久已存在的滑坡,由于“斩腰切脚”引起复活的滑坡自然滑坡由于自然地质作用产生的滑坡。按其发生的相对时代,可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现今稳定程度活滑坡发生后仍继续活动的滑坡。后壁及两侧有新鲜擦痕,滑体内有开裂、鼓起或前缘有挤出等变形迹象 死滑坡发生后已停止发展,一般情况下不可能重新活动,坡

14、体上植被较盛,常有居民点发生年代现代滑坡现今正在发生滑动的滑坡老滑坡全新世以来发生滑动,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古滑坡全新世以前发生滑动的滑坡,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滑体体积小型滑坡(小型崩塌)10104m3(1104m3)中型滑坡(中型崩塌)10104m3100104m3(1104m310104m3)大型滑坡(大型崩塌)100104m31000104m3(10104m3100104m3)特大型滑坡(特大型崩塌)1000104m310000104m3(100104m31000104m3)巨型滑坡(巨型崩塌)10000104m3(1000104m3)3.2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 滑坡防治工程实施前,必须进行专

15、门的工程地质勘察;可采用主辅剖面相结合的方法,随着工程的实施,不断提高勘察精度,并进行反馈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滑坡勘察可采用主一辅剖面法进地,沿滑坡主滑方向,详细查明滑坡体的结构,根据滑坡复杂程度和工程重要性,确定一至数条主剖面,并布置辅助剖面。滑坡两主剖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辅助剖面之间及辅助剖面与主剖面之间的间距,一般为40lOOm。 滑坡勘察,主要用地面测绘与钻探、井探、槽探等方法结合进行;必要时,可采用硐探和地球物理。须重点查明滑坡体、滑带和滑床的结构特征,特别应了解滑带的基本性状和物理力学特征。3.2.4 滑坡区及邻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采用的比例尺为120012000,须提供滑坡工程地质剖面图、沿主滑方向的主剖面及相关剖面图及横断面图等。 在进行滑坡勘察中,应因地制宜地进行相应的滑坡地面变形、深部位移、地下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