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生命和教育》(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893660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后感《生命和教育》(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后感《生命和教育》(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后感《生命和教育》(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后感《生命和教育》(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后感《生命和教育》(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后感生命和教育(2) 读后感生命和教育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冯建军老师的生命和教育,内心的感受能够用两个词来概括:感动和震撼!在本书的序言“回归生命的教育”一章中,能强烈地感觉到作者对过去教育的批判和对当代教育的了解。冯建军教授在书中写道: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而长久以来教育却遮蔽了这种本源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标异化为知识、技能,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做法诚然,我们之前的教育和现今普遍存在的现象莫过于此,这就需要我们现在的老师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生涯中画上一个问号。我们为何教书育人,我们怎么教书育人,我们已经教书育人了吗?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也只是外在的

2、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期间,那或可感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因此,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关键。”冯教授在书中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心。这每一个特征,全部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去身体力行。同时,她还列举了关心生命的研究方法,其中的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也是一线老师走进生命个体,关注生命成长,倾听生命律动,统计生命足迹的最好方法。生命化教育是一次“寻求教育改革和教育本身的内在动力和内在尺度”的自觉努力,就是“唤醒老师的生命意识,重新思索教育的真谛”。有关老师的“人的真实生命的复归”,张文质先生曾提出个很有意思的命题,她说:“生命化

3、教育要追讨教师生命的幸福”。她由此而对传统的老师观提出了质疑:“不要认为老师这个职业就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比方是很可怕的”。这里存在着认识的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付出”、“给”,是老师生命的消耗,而忽略了它同时更有“收获”和“回报”。而中小学老师,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里,它不但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生命存在方法,它的特殊性在于,老师的生命和儿童少年青年生命的共生和互动,以后者的正是人的生命旅程中最为纯真、最靠近人的生命本原,最含有活力,也最含有多个可能性的一个阶段。生命教育是面对生命,遵照生命特征,全方面提升生命质量和品味的教育。我们必需的本体组成和生命特征为依据作出相对应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

4、。生命化教育的一个主要理念是: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改变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和规范”。细心和耐心,热心和激情,关心和爱惜是老师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生命化教育的另一个主要理念是:教育是爱的艺术”。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他人关心、爱惜,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惜他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因此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惜的时候充足表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一样的爱心和善举往返报这个世界的。爱是师生

5、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的情感基础,是师生关系融洽友好的基础保障,保持长久的爱能够协调和降低个人,师生之间的敌对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了她们的兴趣和才能,了解了她们的个性特征,了解她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她的智力发展,她的思想、爱好、兴趣、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冯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老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老师。因此冯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主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爱能够发明新的生命,爱能发明新的奇迹,爱能发明教育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