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第一中学校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458936606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州市第一中学校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达州市第一中学校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达州市第一中学校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达州市第一中学校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达州市第一中学校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达州市第一中学校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州市第一中学校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达州市第一中学校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甲骨文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多为占卜记录B.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C.反映了夏朝的历史D.河南安阳大量出土2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的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推算出圆周率B.李时珍写成齐民要术C.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D.宋应星创制“麻沸散”3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庄子4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的比较时说,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下列各项中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 )A.科举制

2、的创立B.印刷术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南移D.民族政权的并立5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来,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开通的直接作用是(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C.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6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7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

3、.“取消二十一条”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8某班板报出现了如下版块:“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C.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D.科学技术的成就9“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中的“苦难十四年”始于(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10在十四年抗战过程中,推动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关键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百团大战D.徐州会战11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下

4、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会议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十二大12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13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 )A.实施“一五”计划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工作重心转移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4如果请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

5、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该设计的场景是( )A.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B.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C.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D.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15近代以来的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伴随着能源利用方面的革命。当今世界,煤炭、石油、电力和核能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重要能源。其中,煤炭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应该归功于( )A.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B.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C.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D.瓦特改进蒸汽机二、列举题16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是:(3)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是:(4)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取得的科技成就(举出两例):三、材

6、料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历史十五讲(1)材料一两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2)“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3)“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4)面对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和抗争,说说你的感想。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

7、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材料二:(1)材料一中所说的“理论”是指什么科学构想?这一构想的基本内涵是在什么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等地区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2)材料二中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3)请说明材料一所述理论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材料二:(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邓小平(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

8、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河南安阳是商朝的重要遗址之一,也是甲骨文的主要出土地之一。在安阳的殷墟等地,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遗存,这些发现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和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选择C项;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镌刻的文字,内容多为占卜记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河南安阳是甲骨文的主要发现地,大

9、量出土的甲骨卜辞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故选C。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有关知识。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ACD的思想不包含为政以德。所以答案选B。4答案:B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北宋平民

10、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泥活字,大大节约了印刷成本,提高了印刷速度。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印刷术的发展对材料中现象的出现影响最大。故选:B。5答案:D解析:据题干内容“北通琢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可知,隋朝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故选:D。6答案:D解析:由“贸易+特权”转变为“投资+特权”,这与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有关,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7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外争国权”

11、体现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内惩国贼”体现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因此这一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C符合题意;“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时期的口号,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不符合题意;“取消二十一条”只能体现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B不符合题意;“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只能体现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8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的“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包括中共的成立就是“开天辟地”,北伐战争就是“北伐凯歌”,“星火燎原”就是井冈山就是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万里长征”就是红军长

12、征,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以答案选A。9答案:A解析: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答案:B解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所以推动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

13、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选B。1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重要会议。依据“抗战胜利前夕”“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该会议是中共七大,中共七大于1945年在延安召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A、B、D召开的时间分别为1921年、1935年和1982年,排除。故选C。12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相关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BCD发生在A之后,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13答案:

14、A解析:题目中毛泽东的感慨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落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实施了“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通过“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国成功制造了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现代化工业产品,实现了工业领域的突破,A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领域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与题干中强调的工业生产能力的发展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工作重心转移指的是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之后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B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1908年的

15、北京东交民巷的纪录片,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该设计的场景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不准许中国人居住,“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不符合史实,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此处为使馆界,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均符合史实,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首先发生的行业是新兴的棉纺织业,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进入发展阶段是1785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使工厂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这里要强调的是蒸汽的产生是把水加热,由液态变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