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汇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893657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汇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汇报 现在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加点。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有浓厚的蒙古族传统文化,以成吉思汗陵为首的蒙古族文化成为该镇开发旅游、发展旅游业的关键区,是独特的旅游。要扩建神圣的成吉思汗陵,发展旅游业必定需要牧民草场的支撑,牧民得到合理赔偿后退出多年苦心经营的草场,支持了当地政府的计划。今后,成吉思汗陵周围的多数牧民放弃传统的生产方法,成为个体商户,即牧民在成吉思汗陵周围建设蒙古包经营旅游业或出租蒙古包收租金成为新型牧民。牧民经营旅游业后生活水平不停提升,生活方法和思想观念也逐步改变着,但依然保留着蒙古族传统

2、文化。正因为这么,在剧烈的旅游业市场竞争中,蒙古族传统文化成为成吉思汗陵周围地域牧民生存发展的关键依靠、精神支柱。为此,旅游业对成吉思汗陵周围地域牧民的影响较大。为了真实反应旅游业对牧民的影响,笔者发放38份问卷调查,有效回收34份,回收率89.5%,能说明旅游业对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的影响。一、旅游区概况和旅游一 旅游区概况伊金霍洛镇在伊金霍洛旗中部,海拔高度在1316米至1414米之间。全镇总面积71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442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04人,占总人口数的13.2%。全镇耕地面积为5.7万亩,有林面积达成34万亩,草场面积66.8万亩,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植被

3、覆盖率在85%以上,是经典的半农半牧区。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有黑色路面4条共122公里,砂石路14条共148.2公里,210高速、210辅线、包茂高速纵穿境内,东乌铁路横穿东西。二 旅游伊金霍洛镇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人杰地灵、文物古迹荟萃,旅游得天独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坐落于此,是全国关键旅游景区 4a级 ,已被命名为国家级关键文物保护区,成吉思汗祭奠文化已经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陵旅游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现已初步形成以成吉思汗陵园独有的人文地域优势为龙头,环成陵吉祥福慧寺红碱淖神东煤海工业旅游转龙湾旅游郡王府柒盖淖阿拉善湾遗鸥自然保护

4、的旅游开发带。为此,含有融草原之爽、帝陵之奇、高原风貌之神,集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显著特点,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有力地促进着地方经济的健康快速友好发展。二、牧民生活的影响现在,旅游业是成陵地域牧民收入的关键,牧民经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牧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这关系到开发扩建成陵地域的政绩。笔者在成陵地域进行实地调研时发觉,很多牧民的收入比经营旅游业之前有所提升,牧民们逐步适应着旅游业,旅游业已成为牧民生活的支柱产业。一 旅游业以当地牧民自主经营为主回收的问卷调查显示,旅游点属于自主开发经营的牧户有32户、属于出租她人经营的牧户有2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94.12%、5.88%

5、。可见,牧民为了节约成本和提升收入自己经营旅游业,同时说明牧民在实践中探索着经营旅游业的路径,对新产业 旅游业 的适应能力不停提升。二 牧民经营的旅游点规模不一样而纳税金额也不一样1.营业税,交2501000元之间的牧户有11户、交10003500元之间的牧户有14户、交350010000元之间的牧户有9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32.35%、41.18%、26.47%。2.交土地使用税的牧户有10户、交教育附加费的牧户有8户、交企业所得税的牧户有5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29.41%、23.53%、14.71%。3.工商管理费,交2021000元之间的牧户有14户、交1000元之间

6、的牧户有12户、交3000元之间的牧户有8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41.18%、35.29%、23.53%。4.卫生费,交卫生费的牧户有21户、不交费的牧户有13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61.76%、38.24%,平均交202100元。5.健康证费用,交100元以下的牧户有10户、交100200元的之间的牧户有19户、交202100元之间的牧户有5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29.41%、55.88%、14.71%。6.食品检验费用,交100元以下的牧户有24户、交100200元之间的牧户有2户、交202100元之间的牧户有8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70.59%、5.88%

7、、23.53%。三 农牧民旅游业收入以外的收入也较快增加依据伊金霍洛镇政府工作汇报,在伊金霍洛镇区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86家,成陵周围从事餐饮业的有78家,从业人员500多人,每户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从事三产的农牧民是开发建设前的10倍,她们向旅游区提供的农畜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农牧民收入显著提升。,伊金霍洛镇农牧民人均收入为2500元,而开发建设后伊金霍洛镇的农牧民人均收入就达成7000元,并展现出连续快速增加的势头。四 成陵地域达尔扈特牧民生活水平整体上改进成陵的开发建设,也有效缓解了当地达尔扈特牧民的就业问题。开发建设前,在成陵工作的人员最多只能达成150多名,经过开发建设,成陵管委

8、会安排农牧民100多人,职员人数比过去增加了一倍。另外,成陵旅游区职员达成570名,其中当地农牧民占了很大百分比。成陵周围布拉格四、五社牧民共有100多匹马为游客提供服务,每匹马年收入5000元以上。,成陵周围农牧民的人均收入已突破8000元以上,使产业升级富民工作取得新成就。同时,成陵管委会每十二个月拿出100多万元,对成陵周围牧民的耕地草牧场进行赔偿,对原伊金霍洛镇65岁以上蒙古族达尔扈特老人每十二个月每人发放生活补助500800元。为提升牧民收入,维护地域安定团结,起到主动作用。五 家庭经济条件有所改变牧民家庭经济条件同经营旅游业前相比,认为显著改进的牧户有17户、认为略有改进的牧户有1

9、4户、认为基础未变的牧户有2户、认为略有下降的牧户有1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 34户 的50%、41.18%、5.88%、2.94%。可见,被调查的34户的91.18%牧户肯定经营旅游业后改进了家庭经济条件。这是当地政府开发旅游业的关键成就。六 牧民经营旅游业规模不一样而受益也不一样牧民从旅游业中取得的年均收入有差异,家庭年均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牧户有2户、710万元之间收入的牧户有3户、57万元之间收入的牧户有2户、35万元之间收入的牧户有13户、13万元之间收入的牧户有14户,分别占34户的5.88%、8.82%、5.88%、38.24%、41.17%。可见,牧民开发旅游业受益匪浅,

10、从事畜牧业的牧民逐步降低是必定的。因为旅游业的收入比畜牧业相对稳定、有保障。在调查问卷中显示,牧民认为旅游业收入很稳定的牧户有27户、以为不稳定的牧户才7户,分别占被调查34户的79.41%、20.59%。七 牧民经营旅游业的目标不一样为增加经济收入的人数31人、为提升文化和科技素质的6人、为提升就业的13人、考虑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10人,分别占被调查34人的91.18%、17.65%、38.24%、29.41%。可见,牧民选择旅游业的关键目标是提升经济收入、改进生活条件,而对提升文化科技方面的追求意识还是不足。八 牧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升从事旅游业后消费显著提升的牧户有19户、认为略提升的牧

11、户有16户、认为基础未变的牧户有2户、认为其它的牧户有1户,分别占被调查34户的55.88%、47.06%、5.88%、2.94%。为此,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很显著,不可忽略的力量。三、牧民思想观念的影响一 牧民的思想观念改变较大回收的问卷调查显示,接收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生活方法的牧户有23户、接收新的信息和新的思维的牧户有17户、选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提升的牧户有18户、激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和提升文化素质的牧户有15户、选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的牧户有27户,分别占被调查34户的67.65%、50.0%、52.9%、44.12%、79.41%。计划只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17户、计划基础上不

12、再以农牧业生产为经济的牧户有8户、计划旅游服务和农牧业生产兼顾的牧户有12户、有其它计划的牧户有5户,分别占被调查34户的50%、23.53%、35.29%、14.71%。可见,伴随成陵地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牧民的思想观念改变较大,同时服务意识增强,接收着新的经营理念。二 牧民担忧开发旅游业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发展旅游业是否污染环境?”对此问题牧民的回复不一样。认为污染生态环境的牧户有17户、认为自然草木被破坏的牧户有10户、认为地表水体被污染的牧户有7户、认为无污染的牧户有10户、认为有其它方面的牧户有1户,分别占被调查34户的50%、29.41%、20.59%、29.41%、2.94%。为此

13、,多数牧民认为开发旅游业对生态环境污染存在,这是不可忽略的问题。三 牧民担忧传统文化流失“旅游业的发展对草原文化有负效应吗?”对此问题牧民的回复也不一样。认为城市化、当代化改变了传统民风和传统的伦理观、道德观的牧户有9户,认为城市化破坏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牧户有6户,认为城市建筑和草原环境不协调的牧户有3户,认为无负面影响的牧户有17户,认为有其它方面的牧户有2户,分别占被调查34户的26.47%、17.65%、8.82%、50.0%。可见,被调查的二分之一的牧户认为城市化和当代化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负面效应较大,还有二分之一的牧户认为旅游业对传统文化不会有负面影响。四、小结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充足发挥独特的蒙古族文化优势,开发扩建成吉思汗陵地域发展旅游业后,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有的牧民经营旅游业成为个体经营者、有的牧民在许可的条件下连续养畜的同时兼顾经营旅游业、有的牧民出租旅游点为谋生,多数牧民的生活水平高于发展旅游业之前的水准,牧民也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性。为此,当地政府开发扩建成吉思汗陵地域的决议是科学的、正确的。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发展旅游业、扩大城镇化的同时怎样保护和发扬蒙古族传统文化,这也是当地牧民所担忧的事情,是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