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渔父 现象七十二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893115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辞 渔父 现象七十二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楚辞 渔父 现象七十二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楚辞 渔父 现象七十二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楚辞 渔父 现象七十二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楚辞 渔父 现象七十二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楚辞 渔父 现象七十二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辞 渔父 现象七十二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楚辞渔父教学目标1. 了解文章的文学表现手法和文体的特点。2. 理解文章所表现出的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3. 了解传统诗词中的渔父意象及其文化意蕴。要点1. 本文的文学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2. 本文所体现的古人的人生态度。疏通字词 文本解析渔父一文存在着两大疑问。一是作者问题,渔父究竟是否为屈原所做,一直以来存在着争议。东汉 王逸楚辞章句将其归入屈原的作品,古人多从此说,但今人持不同看法。郭 沫若便认为渔父可能是非常熟悉屈原生活和屈原思想的楚人的作品。尽管是 与否,论者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渔父中那种坚强信念、反 抗世俗的精神,是贯穿于屈原辞赋之中的,与屈原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一致。

2、 刘勰评此文:“渔父寄独往之才,”仅凭作者高洁的品格和精神境界,把渔 父放在屈原的其他作品中,一点都不逊色。二是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是实录,还是虚构?司马迁把渔父录入屈原 列传,显然是将之视作真实发生的事情,然而宋洪兴祖却认为:“卜居、渔 父,皆假设问答以寄意耳。而太史公屈原传、刘向新序、嵇康高士传 或采楚词、庄子渔父之言以为实录,非也。”无论是实录,还是虚构,渔 父这种设为问答的方式,创造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效果。文章中,屈原、渔父形 象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言语往来中,他们各畅所志,把这两种 人生选择明白清晰地呈露在读者面前。借助这两个形象的对比,屈原身处困厄时, 内心的挣扎得到了完

3、全的表现。应该说,在屈原其他的作品中,这种内心的挣扎 也经常存在,在屈原最著名的诗篇离骚中,便曾虚构了 “女媭(女伴)”的 形象,假托女媭责备他,说他的性格太耿直、太孤傲了,劝他从俗从众,借以反 映屈原自己矛盾的心态。不过,渔父集中突出了屈原内心的冲突,它的表现 方式更为生动、更为具体。屈原渔父对后世文人所产生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渔父”这一形 象上。在文章中,渔父作为屈原的一个对立面出现的,屈原要坚持自己的操守, 不与世俗妥协,渔父劝他不妨灵活一些,要学会“与世推移”,作者虽然在二者 之间有自己明确的选择,但感情态度也没有否定渔父的意思,因为渔父本身还是 洁身自好的,在他的和光同尘、不做

4、抗争的主张中,包含了睿智和超脱。其优游 容于山水之间,没有世俗的纷扰,保有自己的一份闲适的心情,如王逸评屈原文 中那位渔父:“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怡然自乐。”显然要比劳心苦志、形容 憔悴的屈原来说,要轻松、自由了许多。所以,中国古代的文人,无论居庙堂之 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总会对“渔父”的生活状态心向往之,神企羡之。而“渔 父”的意象,也就相应地嬗变为触发文人情思的文学“原型”之一。在诗词中, 有唐高适的“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向他不 开口”(渔父)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 别校书叔云);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5、宋朱敦儒:“摇 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闲,上下是新 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好事近渔父词);明王士祯的:“一蓑一 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题秋江独钓 图);等等。绘画中,许道宁、吴镇、戴进等都绘有渔父图;古琴曲中有渔 樵问答、欸乃、渔歌、醉渔唱晚等曲。“渔父”成为中国隐逸文化中不 可或缺的一个文化因子。有意思的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也有一篇与屈原渔父 同名的散文。庄子杂篇渔父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代表道家思想的渔父, 和与之对立的儒家创始人孔子。文章以“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弟子读书,孔子弦

6、歌鼓琴”开篇,叙述了“渔父”和孔子之间关于人生价值的对 话。孔子秉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信念,渔父则道出了法天贵真、 虚静无为的观念。文章结尾,孔子为渔父的思想所折服,“孔子再拜而起”,执弟 子礼,“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庄、屈两人的同名散文,有相同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两者都通过 自设问答的方式来表现内容,渔父形象的思想观念也比较接近,都是老庄道家一 派,主张尊循时命,顺应自然。不过,庄、屈两人在价值趋向上各有侧重。庄 子?杂篇?渔父贬儒扬道的倾向十分明显,至始至终,代表道家的渔父都高高在 上,孔子的屈尊求教和执弟子礼,凸显了渔父“圣人尊之”的地位。屈原渔父 中,屈原是站在

7、与渔父相对立的立场上的。屈原没有说服渔父,渔父也没有让屈 原改变心志,最后在“沧浪歌”中,渔父扬长而去,很好地保持了两种价值观念 之间的张力。艺术手法自设问答。整散结合。两个人物形象的两种价值观屈原是一个很有理想的政治家,他对于社会、对于人生,都有自己一种很美 好的看法,而且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一直在奋斗。他的被流放,实际上是他 奋斗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失败。他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故国处在一个危机当 中、个人的事业处在挫折当中这样一个困厄的境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了渔 父。所以渔父表现的是屈原自己内心的一种矛盾,以及在矛盾面前,自己 最终的一个抉择。我们可以把渔父理解为真的屈原在泽畔碰到一个

8、老人,可能 还是一个打鱼的人,和他有过一番类似的谈话。但是,也可能只是屈原自己把自 己内心的矛盾,用一种文学的手法表现出来了,也就是所谓的自设问答。这个渔 父可能是个虚构的人。他内心里有两面,这两面在他心里形成了一种张力:一面 就是社会既然如此,我何苦这么执著呢?我也有能力来适应它。适应它,我的处 境就会好起来,至少我不会处在危险的境界里。这是一个声音。可是另一个声音 也同时在响,说,我的社会理想、我的政治理想、还有我自己人格的追求,不能 够为一时的这种名利,或者是外界的这种诱惑、压力所动摇。我要坚持。那么这 两种声音,他把它化为两个形象,就有了渔父和屈原的这番对话。那么这个作品, 我们这样来

9、理解,可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它这里面是两个人物:一个屈原很执著,一个渔父很旷达。可是到后来,对 后代的文人发生了影响,这两个形象往往是糅合到一起的。后来人们很多都愿意 来谈渔父,实际谈的那个渔父和屈原里的渔父稍有不同:这个渔父篇里的渔父,它是作为屈原的一个对面,不是对立面。屈原是要坚持自己的操守,渔父说, 不妨随和一些,“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就 是说我们可以随环境,自己可以有一个新的选择,我们适应它。我濯缨也罢、濯 足也罢,反正我还是濯了。所以他既有自己的某一种原则和立场,或者行为方式, 但是又有一种变动。屈原是执著,他是一种超脱,某种程度上他有一种和光同尘。罗

10、大佑现象七十二变教学目标1. 通过罗大佑的歌了解20世纪80年代港台流行音乐。2. 理解流行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3感受流行音乐的诗歌属性。要点1. 此作如何反映时代的变迁。2. 此作以反讽为核心的特异风格。教学步骤:一、导入(0.5学时)播放现象七十二变讨论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二、提出问题这首歌体现的现代性质疑、批判的倾向,构造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文化价值。 罗大佑简介 罗大佑(1954)台湾歌曲作家,歌手,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名以来,在中国大陆和香港、 台湾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华人群体中,一直拥有广泛影响,有人称罗大佑“垄 断”台湾歌坛十几年,实乃不世出的音乐天才。他于1988年获得

11、美国林肯表演 中心和美国艺术中心联合颁发的“亚洲杰出艺人奖”。他最主要的作品有亚细亚的孤儿、未来的主人翁、盲聋、超级市民、 弹唱词、现象七十二变、恋曲1980恋曲1990错误、爱人同志 海上花、沉默的表示、思念、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暗恋等。 黑衣、黑裤、黑色的墨镜,当罗大佑在台北掀起“黑色旋风”时,也许没有人会 预见到他对中国歌坛,甚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但可以肯定,被喻为“歌坛教父”、 “常青树”的他,不仅仅是为流行乐坛拓宽了一种思路,更为中国的流行音乐注 入了一种生命,他的影响一直持续了 20年,并会一直持续下去。现代性的震惊和茫然在罗大佑的歌声里面,古典世界的失去和现代社会的确立被表达为一

12、次自我 认同的茫然失措。在他的歌曲中有两个基本情绪:一方面是优美古典化自然,一方面是一个不断崛 起的现代城市,这个情绪恰好迎合了八十年代以来港台两地的年轻人重新认同所产生的茫然感。七十二变 一种对现代性的反思什么时候蛙鸣蝉声都成了记忆 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的拥挤 高楼大厦到处耸立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的俗气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我不懂大家心里作何感想。 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一样的月光 随着都市现代化的程度,每个人多少追求一点幸福, 是个什么样的心理因素,每一年现代都在传统边缘, 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年要吃掉一条高速公路。 在西门

13、町的天桥上面闲逛, 有多少文明人在人行道上。眼看着咼楼盖得越来越咼, 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是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就像我看到文明车辆横冲直撞,鹿港小镇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 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爱人, 想当年我离家时她已十八,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卷长发,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 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台北不是我的 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假如 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告诉我的爹娘,台北不是我想象

14、的黄金天堂, 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在梦里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镇,庙里膜拜的人们依然虔 诚,岁月掩不住爹娘淳朴的笑容,梦中的姑娘依然长发盈空,再度我唱起这首歌, 我的歌中和有风雨声,归不到的家园鹿港的小镇,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台北不是 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繁荣的都市过渡的小镇,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 他们拥有的,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 传香火,啊,鹿港的小镇三、文本解析1、该曲收录于罗大佑1983年发行的专辑未来主人翁及1984年发行的专辑 家2、西门町(台湾台北)3、有人在黑夜之中枪

15、杀歌手: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八日晚大约十一点,Beatles(披 头士)乐队成员约翰列侬在纽约被一名疯狂的崇拜者持枪枪杀于自己曼哈顿公 寓的门口。4、每年要吃掉一条高速公路:讽刺公款吃喝现象。5、“文字就是我宣扬理想的工具。”6、尽管罗大佑歌曲流行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多年,但对青春、对社会的理解和 探求精神,以及处在特定年龄时对人生的感慨,是有普遍性的、共通的。罗大佑的歌曲是随着日本产手提式录音机的迅速普及,在世界华人青年当中 广泛流行的。他的早期作品,典型地表现了那时青年人的惶惑、焦虑、伤感。他 对病态社会的无情鞭挞,显示了对虚假丑恶的反叛、嘲讽和批判精神,同时也 体现了歌手自己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严肃与通俗间,碰撞摸索的内在 紧张与困惑。他被誉为台湾歌坛的“黑色旋风”、现代社会的“手术解剖刀”。罗大佑针砭时弊的歌有上百首,现象七十二变是其中最具影响的一首。 这首歌的歌词最能体现罗大佑歌曲的特点。第一节歌者用七十二这个数字的巧合,把早期国民党的历史、传统儒家文化、 孙悟空的变化魔法(预示时代的多变)和面临的时代处境出人意表地联系在一起, 产生了强烈的反讽效果,也暗示了整首歌曲的基调:面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急剧 变化,歌者充满怀疑、讽刺、失望和无奈。第二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