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892799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健康]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健康]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健康]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健康]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网: 免费咨询电话:4000-569-120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主要由粪-口(或肛-口),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甲型肝炎病毒(简称甲肝病毒)而致病。人类感染甲肝病毒后,首先在消化道中增殖,在短暂的病毒血症中,病毒又可继续在

2、血液白细胞中增殖,然后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于起病前12周,甲肝病毒由肝细胞的高尔基体然向毛细胆管,再通过胆管进人肠腔,从大便排出。在甲型肝炎潜伏末期和黄疽出现前数日是病毒排泄高峰。处在这个时期的患者,尤其是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他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中的甲肝病毒,如果未经过很好消毒处理,就污染周围环境、食物、水源或健康人的手;另外患病者的手(如潜伏期的炊事员)及带病毒的苍蝇,也能污染食物、饮水和用具。一旦易感者吃了含有甲肝病毒的食品和未经煮沸或煮熟的污染饮水和食物,或生食用粪便浇灌过的蔬菜、草莓、瓜果等均可患甲型肝炎,引起暴发或散发感染。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居住拥挤

3、,人口稠密,环境卫生差的学校、工厂、农村、托幼机构或家庭中,更容易发生甲型肝炎的感染和高度局限性流行;一旦水源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195o年瑞典及1978年我国均因食用泥蚶引起甲型肝炎流行,1979年上海食 病毒性肝炎临床实践 书籍用醉蟹引起过暴发,1988年因食用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引起大暴发,均是粪-口途径传播的实例。近年国外陆续报道,滥用药物注射及同性恋群体中,甲肝病毒抗体水平和查出率很高,在这些人群中甲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肛-口或被污染的注射用具。特征(1)中国急性肝炎中甲肝的发病率占病毒性肝炎的首位,约占40%50%。(2)甲肝为自限性疾病,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传染源是患者和亚临

4、床型感染者,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3)甲肝潜伏期(平均30天)。感染HAV后,在潜伏期最后10天的粪便中排出病毒,多数至发病后2周排毒停止。(4)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5)发病较急,83%左右的患者有发热(大多在3839之间),平均发热3天,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超过5天。(6)90%的患者有黄疸,消化道症状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占55%。(7)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时,病情可加重甚至可以发生重型肝炎。(8)重型肝炎约占全部甲肝病例的0.2%0.4%,病死率高。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

5、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儿童患甲肝症状及治疗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它是由甲型肝炎病毒感染,通过病人粪便或被污染的食物和水等传播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 甲肝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春、秋季。这种病临床上可分为潜伏期、前驱症状期、黄疸期、恢复期。潜伏期平均为30天,在潜伏后期大量排毒,而此时病人几乎没有什么症状,因此不能及时发现和间离,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传播。此期结束的标志是患者尿液突然变为深色及表现出生化指标的异常。前驱症状期有发热呕吐和乏力等症状。此时很容易被归结于其他病因。 黄疸期往往持续数天至数周,伴随厌食、低热。此期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血清中可检出HAV-IgM抗体。恢复期

6、持续6-12个月。肝组织结构会在3个月恢复正常,但体力的全面恢复要半年至一年。目前发现甲型肝炎有许多并发症。暴发性甲型肝炎是最严重的一种,死亡率为50%。多发于本身为慢性肝病患者。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差,易患甲型肝炎。这给家长和儿童本身带来精神、身体和经济上的损失。对甲型肝炎重在预防,注射疫苗就是预防甲肝的一种有效手段。甲型肝炎临床表现1.黄疸前期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程浓茶状。少数病例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本期持续1-21日,平均5-7日。 2.黄疸期自觉症状可有所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

7、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于2周内达高峰。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骚痒、心动过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肿大至肋下1-3cm,有充实感,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肿大。本期持续2-6周。3.恢复期黄疸逐渐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 2个月。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征 甲型肝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占各型病毒性肝炎之首。其流行情况与当地的卫生状况密切相关。中国是高发区。常呈周期性暴发流行,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为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感染。被感染者常在潜伏期后10天从粪便中排出病毒,至发病后2周停止排毒。水源,食品

8、,用具等被含甲肝病毒的粪便污染可引起流行。甲肝病人预后良好。病死率低,绝大部分病人于6个月内恢复健康。编辑本段临床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 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甲型肝炎传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是爆发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报道甲型肝炎亦可通过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国外医学流传分册1994),尚待进一步研究。甲型肝炎在流行地区多见于6个月龄后幼儿,随着年龄增长,

9、易感性逐渐下降,所以甲型肝炎在成人中较少见。本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与重症型四个类型,病程为2-4个月。本病的诊断依据患者有明显的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尿黄等前驱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检查ALT、抗-HAV,一般情况可明确诊断。治疗原则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编辑本段并发症引急性肝炎的并发症较少,其中比较常见的胆囊炎,偶见心包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甲型肝炎的肝外并发症较多,有皮疹者占9.7%,出现蛋白尿者占33%,关节酸痛者占38.6%,可能与感染HAV后病人血清中有短暂的免疫复合物形成有关。还有一些患者伴有肝性脑病、再生障碍性贫

10、血、病毒性心肌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甲型肝炎的病死率为15.2/10万。编辑本段甲肝可以治疗好吗甲肝是一种传染性很高的疾病,特别是不注意饮食卫生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了。感染了甲肝病毒,也不需要特别的着急,只要科学化的治疗,甲肝还是可以治愈的。甲肝的治疗主要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不可盲目用药,忌烟酒,防止过度劳累及避免应用损伤肝脏药物。首先,甲肝的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其次,甲肝早期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

11、逐步恢复工作。最后,甲肝患者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应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维生素C3g、肝太乐400mg、普通胰岛素8-16u,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以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热重者可用菌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嵩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编辑本段症状与治疗甲肝病情初发时,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想吃饭,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烧等症状,严重时眼睛、皮肤发黄。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预防甲肝除在生活上注意清洁外,注射甲肝疫苗也是非常有效的预 甲型病毒性肝炎防手段。对患者的粪

12、便及被其污染的用具要加强消毒处理。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显性感染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类型。成人感染后多表现为显性感染,而儿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现为隐性感染。甲肝的临床表现和年龄的关系中国医学健康网儿童(5岁)成人 隐性感染发生率809525% 黄疸或其它临床表现的发生率520u90% 完全康复99%+98%+ 14岁及以下甲肝的死亡率0.1% 15-39岁甲肝的死亡率0.1% 40岁及以上甲肝的死亡率0.1%编辑本段病理周期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30日)。临床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亚临床型和重型。整个病程24月。一.急性黄疸型 1.潜伏期 甲型肝炎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持续3

13、0天。患者在此期常无自觉症状,但在潜伏期后期,大约感染25天以后,粪便中有大量的HAV排出,潜伏期的患者的传染性最强。 急性黄疸2.黄疸前期 起病急,急数患者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本期持续57日。2.黄疸期 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肿大。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功能明显异常。持续26周。 3.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好转以至消失,肝脾回缩到正常,

14、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IgG介导的免疫系统建立。本期持续2周至4月,平均1个月。 二.急性无黄疸型较黄疸型少见。起病较缓,临床症状较轻,仅表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和腹胀等。体征多有肝肿大、有轻压痛和叩痛,脾肿大少见。转氨酶升高。一般在3月内恢复。三.瘀胆型 旧称毛细胆管性肝炎,现证明其原发病变在肝细胞泌胆机制而不在毛细胆管,故原称病名已不用。主要是急性甲型肝炎引起的肝细胞裂解导致胆汁分泌下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上升和胆酸浓度增加,引起黄疸和全身皮肤瘙痒。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消化道症状较轻。该病病程较长,黄疸持续24个月。本型为黄疸型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特点是胃肠道症状较轻,发热时间较长,肝

15、内梗阻性黄疸持续较久(数周至数月),可有腹胀、皮肤瘙痒、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尿色深呈浓茶色,肝肿大、有压痛。需与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鉴别。 四.亚临床型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肝功能轻度异常。五.重型肝炎 较少见。成人感染HAV者年龄愈大,重型肝炎发病的比例越高。参阅第二节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关部分。 六.暴发型甲型肝炎 本型约占全部病例的0.10.8%,但病死率甚高,达50%。本型起病甚急 甲型肝炎病毒,可有发热、食欲不振、恶心、频繁呕吐、极度乏力等明显的消化道及全身中毒症状;黄疸逐渐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腹水、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表现,直至出现深度昏迷、抽搐。患者多因脑水肿、脑疝、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死亡,病程不超过3周。编辑本段感染方式甲肝主要是经由不洁饮食以及喝生水等途径而感染的,甲肝病毒主要以人体、猕猴、人猿等灵长类动物为宿主,潜伏期大约为2-6星期:在感染一个星期内,还可以在粪便中找到病毒的颗粒;而受感染个体就好像得了一场感冒似的,某些个体可能出现高烧,或者食欲不振,全身倦怠等非特异性的症状;少数可能出现茶色尿或被告知有黄疸的现象。(1)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这是甲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这种方式多发生于学校、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