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891255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二.学情分析经过一学年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

2、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四.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

3、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二)数学思考方面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

4、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

5、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措施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

6、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五、教学进度表教 学 进 度 表教学进度安排时间周次教学内容或活动内容备注9.2/81长度单位9.9/152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16/223100以内的加法

7、和减法(二)9月19日至21日中秋放假9.23/29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22至27 连续6天上班9.30/10.65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7/10.136角的初步认识8至12 日上5天班10.14/207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10.21/278表内乘法(一)10.28/11.39表内乘法(一)11.4/1010表内乘法(一)期中测评11.11/1711观察物体/表内乘法(二)11.18/2412表内乘法(二)11.25/12.113表内乘法(二)12.2/814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12.9/1515认识时间/数学广角12.16

8、/2216数学广角/总复习12.23/2917总复习12.30/1.518复习迎接测评1.6/1219复习迎接测评1.13/1920复习迎接测评1.20/2721测评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计划教材简析:通过一年级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并初步认识线段。为以后学习更大的计量长度的单位打下基础。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该部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但在教学上比较难。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可在此基础上

9、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并初步认识线段。教学时要利用学生已学知识引入,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等多种实践方式,来认识厘米和米,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知识、掌握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l)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l厘米、l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限整厘米)。(5)能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与探究的过

10、程,通过对实物的操作,掌握有关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与学法:先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感受用拃作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接着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了解l厘米、l米大致有多长,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可以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达到目的;然后在教学线段时,直接描述线段,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限整厘米);最后通过实践比较活动,使学生明确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课时安排:5课时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计划教材简析: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不进位加、进

11、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直接建立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上的。其中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事物较易接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在一

12、年级时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原有知识基础,将已有的计算思路直接迁移到笔算中来。要注意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由浅入深,逐步使学生理解算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l)使学生学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摆小棒等实践活动探索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练习中提高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以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教法与学法:(l)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等实践活动,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直

13、观理解,再让学生把学具操作中的感受运用于探索笔算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分别完成从口算到笔算,从不进位、不退位向进位、退位的算法发展。(2)教学求比一数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讨论,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思考方法,知道如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3)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在交流中总结出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规律。课时安排:16课时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角的认识、画角,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锐角和钝角,用三角尺拼角。教材编排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为以后

14、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但对于抽象的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难。教材单元主题图呈现了一个校园的情境图,先让学生感性、直观地看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摆一摆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l)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

15、尺画角。(2)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3)初步认识锐角、钝角,会判断锐角、钝角。(4)学会用三角尺拼角。过程与方法借助三角尺完成对角的初步认识,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角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法与学法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通过与直角的比较来辨别锐角、钝角,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让学生亲身体验角、直角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辨别锐角、钝角。指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通过亲自操作,学会拼锐角、直角和钝角,为形成角、直角、锐角、钝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课时安排:5课时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的口诀以及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