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情况调查汇报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866563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情况调查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现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情况调查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现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情况调查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现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情况调查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现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情况调查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情况调查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情况调查汇报(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情况调查汇报 邹刚学校:兰州大学年级:96级院系:哲学和社会学系专业:社会学指导老师:黄少华 副教授一、研究的目标和意义我们的社会处于当代化的进程当中,而教育界也在逐步完成本身的当代化。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培养人的机制,新的人才需具有哪些特征?现在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这些问题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故而在1999年“社会调查实践课”中,我们选定了“全国26个大中城市中学生家庭和学校教育现实状况抽样调查”这一课题。经过调查和分析汇总,参考多种文件,现选择现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特征作研究对象,原因有以下两点:经过调查了解现代中学生社会人格的现实状况,能够发觉我们的家

2、庭、学校在学生性格培养上存在的不足,是哪些原因造成主动的社会人格,而哪些又造成消极的人格。对现在处于转型社会中的我国中学生而言,其社会人格同其社会的性质一样含有过渡特征,在传统和当代的人格类型转换的现阶段中透视现代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哪些透视出时代的特色,而哪些还表现出历史的束缚。前一点关键出于应用的思索,以后者则更多偏重于对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思索,全部这些,组成了我们从事调查的研究目标和意义。研究方法对于社会人格的基础界定,我们是这么把握的:“即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其一社会群体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为群体每个组员所认可和接收的群体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既是社会性的,同时又伴随价值判定过程。”社会人

3、格产生于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给予其行动以主观意义,行为考虑到她人并在其行动过程中以她人为目标”的这么一个心理特征。而研究中的理论假设则关键采取了类型学的方法,正如后文斯宾塞的“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划分一样,我们将社会人格分为传统和当代的两种经典,而社会转型中的中学生社会人格也含有过渡的特征,即旧的社会形态中的一些社会人格和新的社会形态对一些社会人格的表现同时在现代中学生身上表现,而且正向后者转化。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将全国全部城市分为大、中、小三等,然后在大中城市中按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26个城市作研究对象,合计回收中学生答卷275份,经检验,结果客观有效,

4、问卷质量高,并采取spss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并根据调查工作计划中确立的指标项目分别作检验分析,同时结合图书馆中的人口学资料,作了初步的思索。下文中,拟从现代中学生对所处环境的态度和感受、偶像崇敬、人格倾向、转型社会人格结构几方面详细论述。二、社会转型期中学生对所处家庭和学校环境的感受和态度家庭是影响和作用于个体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法的关键社会环境之一,中国素有“三岁看老”的说法,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个人一生的行为规范、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法以至个性气质、品德塑造的主要作用,据郑杭生先生所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家庭对个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大致有三: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

5、一个社会化的开端,家庭环境原因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另一主要意义在于对儿童的感情和爱的培养,家庭环境对个人而言,其作为感情交流和体验爱的关键场所无疑较之其它社会环境主要得多,丰富的感情交流对一个人感情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至关主要的作用,而这种感情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所处的家庭感情交流的程度怎样。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的社会化含有重大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会化对个体的心理和观念含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基于此,在我们的调查中,关键设计了相关方面的题目,经过初步的统计分析和基于理论的思索,我们认为以下

6、多个方面的问题是颇值得我们思索的。1.部分父母老师的德育影响力和儿女本身难以协调一致。在被调查的中学生当中,有的父母较重视儿女的德育教育,而且在平时能够作到言传身教,本身含有示范性作用,这对儿女的教育是很有利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有的父母则不是很重视德育的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低的百分比,实际上,父母亲在家庭内的多种行为所表现的道德、形象和道德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儿女的标兵,这在人生观还未完全定型的青春期前期的少年儿童中尤为如此。父母和儿女在家庭里充当的角色和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异,详细说“父母是施教者,儿女是受教者,是依靠者,她对有支配权的一方父母,会发觉自居作用,而儿女在这种作用下会追随和仿效父母

7、,以期未来能成为父母那样的人。”当然这种机制的作用有时完全是潜意识的。由调查的结果来看,在问及学生“当老师教导您怎样做人和父母教导不一致时,您会选择什么?”有的中学生选择了 a “听父亲的”其较之 b “听母亲的”所选百分比稍高,但由此已可看出当代中国家庭德育中母亲的地位较之古代“父严母慈”的家庭中母亲的地位已经有很大的提升,即使这么,还是能够看出当代中学生对父母的教导的依靠性已下降到足以引发重视的地步,因为也有的学生选择 c “听老师的”,可见在学生的品德教育的施行者中,老师无疑是较之家长更含有道德典范和说服力的人物,其所行所言会给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奠基阶段的中学生带来巨大的塑造性影响。当

8、然,在“父母教导和老师教导不一致时”,大多数中学生还是理性地选择了“谁对就听谁的” f ,这一百分比达,而不是像以上三个简单地寻父亲” a 、“母亲” b 或“老师” c 那样,“谁对就听谁的”表明了她们已含有判定的能力,不盲从、不迷信权威,这是现代青少年心理上的一个显著特征。不过我们仍须看到另一面,竟然有的中学生选择 e “谁的说法和我相符合就听谁的”,这一百分比之高是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我们起码可从中看出现代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的表现,现代的中学生,因为独生儿女占较大百分比 此次调查结果中,独生儿女占66 ,在家庭中地位较高,致使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取得到强化。而这种性格特征首

9、先会造成一部分学生持有过分的“自尊感”,而且对于她们未来生活中面临的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无疑是一个潜在的阻碍。这一部分学生较之前面“谁对就听谁的”那些学生而言,更难以和人相处,经常以自己的价值标准评判一切事物,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和替她人着想,这是我们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所应重视的一个问题。最终,我们关注到选择 d 项“谁的全部不听”的那一部分学生群体,这一部分学生占总体的。她们的回复显明地表现了靠近青春期和正处于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所普遍含有的叛逆性,不过她们的回复更趋极端罢了。叛逆性,这种含有抵御色彩的心理特征,本身就是该年纪段人群的社会人格之一,中学生“她们在这一时期尤其注意观察和认识多种社会角色的

10、意义,学会饰演不一样的角色,实现角色的自我不一样,而假如个人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交往活动缺乏主动和自信,将不能正确地了解多种社会角色的意义,而在活动出现角色混淆不清的现象。”既然青少年尤其注意观察她人的行为以利于自己的角色饰演,但同时家庭里父母的教导和学校里老师的教导假如存在价值指向上的不一致性 这种情况现在在中国确实存在:老师作为传统的道德训导者和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家庭中父母的价值观实际是有很大的不一致性的 这种不一致性增加了青少年的迷惑,有时让她们无所适从,兼之在当代化的进程中,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发展进程加紧,而且快速的知识、科学技术的更替又打破对以往权威和长辈的一味服从,于是一部分青

11、少年就有可能不重视传统的道德教育,她们就可能“谁的全部不听”那么在学校里,作为“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居首位的“德”又怎样呢?调查结果:a 的老师只强调学习,从不教导学生的品德;b 的老师强调的道德品质教育虽已在校园内列为正规的课程,但形式老套,所举的楷模人物、模范事迹,空洞而缺乏说服力。c 的老师虽能深入浅出,于日常生活中举现实例子对学生作颇有说服力的道德教育,但多半“光说不练”,给学生所作的示范性作用不强,d 仅有的老师才能做到不但课堂强调品德教育,而且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由此可见,现在中学课堂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有落后于形势的迹象,德育的空洞无实际内容,楷模人物缺乏时代性,缺乏说服力,不能面

12、对新时期青少年的心剪发展的要求已成为中学生对德育评价不高的一个关键原因,而实际上,据“对学校各科开设的课程满意度”之调查题目标结果看,中学政治课的平均满意度为,已靠近取值“”“态度通常”,即使平均值仍在“通常”和“较满意”之间,但有近40的学生评价很低,这表明了中学德育改革的势在必行。2.学生在家庭内、学校内缺乏和家长、老师的情感交流,就调查问卷中“交流情况”一题而言,“和同学谈心或讨论问题”是中学生人际交往中最为频繁、最为关键的形式,用spss中的descriptive 描述性统计 功效得出中学生总体对“和同学交流和讨论”一项的总体平均值为,在取值“很多”和“较之多”间,靠近“较多”,这反应

13、了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中,同辈群体和首届群体间的交流更轻易让她们接收,正是在这种交流中个人开始作为一个主动参加者,作为一个社会的“准组员”逐步领会多种社会角色的含义和规范。其次,“和父母一起看电视”的总体平均值为,在取值“较多”和取值“通常”中间。但相比之下,语言的交流情况则不是很令人乐观,“和母亲谈心和讨论问题的总体均值为已靠近”通常“水平,”和父亲谈心和讨论问题“均值为,”和老师谈心和讨论问题“均值为,已在”通常“和”较少“之间,且大大低于和母亲的交流情况均值。由以上数据得悉,青少年选择的交流对象首先是同学或好友,其次是母亲,再次是父亲,最终才是老师,这同现在的学校教育现实状况相关,据调查

14、,仅有的学生认可常常有老师到家中家访,有的学生认可偶然有老师家访,有的学生从未见过老师家访。一样,在对”学校诸方面的满意度“调查中,学生最不满意的列举项中,排在第三位的就是学生认为”师生间缺乏交流和了解。“应试教育格局下师生间缺乏交流,亲子间缺乏沟通已成痼疾,现在,素质教育已提到中国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师生间会建立一个融洽、友好的友情关系,这是新时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未来人人格的需要。3.对家庭、学校的多种情况的满意度:在问卷上,我们一共问询了中学生对其家庭的七种基础情况的满意度,得到的每项的平均值均在取值”较满意“和取值”通常“之间,但达不到超出”较满意

15、“的水平,按满意度从高到低地排列为:”父母从不体罚自己 ,指均值,下同 ;“对父母的职业” ;“对家庭的住房情况” ;“对家里给自己的零用钱” ,“对家庭的收入” ,“对家庭对自己的爱好的了解” ,最低的是“听取自己的意见” ,由均值最低的两项来看,现在中学生对家庭以为较不满意的方面关键还是亲子间的交流和了解不够,尤其是对自己缺乏一个“以成人对待”,能够给自己在家中以一定的决定权和讲话权的民主态度,这对于处于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而言,是一个缺乏认同和肯定的不利原因,故而当我们在“自我评价”一题中问询“您以为自己是否独立”,回复值的平均值为,很靠近值“通常”水平,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面对以上家庭环境难

16、以培养自我的独立感和成就感。一样,我们就学校的各项情况也作了满意度调查,在包括到的12个学校方面选项的问询结果中,学生反应最不满意的就是“作业太多”,其次为“书本内容单调、乏味”,再其次,中学生对“师生间缺乏了解和交流”也不满意,这是三个关键的方面,也能够看作是“填鸭式”教育的直接弊端,中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她们应该在学习中含有很高的主动性、发明性,这种“填鸭”教育首先使师生关系轻易趋于担心,其次又可能剥夺一部分学生人格的自由发展,比如社交方面,在这么的教育体制下,学校大全部重升学而轻素质教育,据调查,仅有的学校开设过培养学生“个人气质修养、社交技巧”的素质课,而学生自己反应“同她人打交道”的社交能力从调查结果看,均值为,总体在“通常”水平周围,实在不高。著名的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之一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其中只有15直接得助于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