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简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8654160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简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简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简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简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简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简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简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简表历程时间原因表现影响产生19世纪60、70年代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主要企业;地区分布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早期维新派形成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投资额度;数量;规模;地区分布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先后领导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一战期间)辛亥革命的推动;民国政府的政策;人民反帝斗争;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实业家的爱国热忱投资数额;数量;行业(面粉和纺织发展最快);地区分布也扩大了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

2、运动;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革命较快发展1927-1936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工业部门增多;出口国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幻想的“中间道路”最终破产,从此与中共联手,走上反对“三座大山”,联合建立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道路日益萎缩1937-1945日本帝国主义的摧毁和吞并;国民政府的统制,官僚资本的挤压沦陷区民族工业被摧毁或被吞并;国统区官僚资本膨胀,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陷于绝境1945-1949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美国商品占领中国市场;民族工业纷纷倒闭;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新的

3、春天1949-1952合理调整工商业,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生联系 (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产销关系)结果:1953年-1956年,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公私合营”,全部被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实业救国”思潮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思想内容: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实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积极

4、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5)结果:“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民族工业的春天之所以很短暂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是什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地被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主要表现为以下

5、三点:第一,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偏重于轻工业方面,如面粉、纺织、皮革、卷烟等。重工业方面基础极为薄弱,造成工业结构极不平衡;第二,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第三,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因此,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控制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下,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春天短暂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又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进入19世纪20年代,大批民族工业或被外资控制兼并,或因产品竞争力弱而亏损闭歇。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6、,不仅超过了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1935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创历史最高纪录,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合作探究】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不利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是最大阻碍;先天不足,自它产生之日起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以东南沿海为主,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不平等条约直接地打击了民族工业,如马关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规定外商可以在中国设厂,洋货在中国盛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7、的统治,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2)有利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历届政府的扶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

8、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地位 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 在夹缝中求生存 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 官僚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民族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在斗争中求发展 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民族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2、作用经济上: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政治上: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文化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入,不断冲击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最终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