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爱莲说学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863628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爱莲说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3爱莲说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3爱莲说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3爱莲说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3爱莲说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爱莲说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爱莲说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爱莲说(导学案)主备人: 课型:精读课 授课时间:第8周班级: 姓名: 座号: 小组号: 一、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3、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二、学习重点:1、 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学习莲花高贵的品质。三、学习难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四、学习时间:2课时五、知识链接:1、导入: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深的人们的喜爱,因此它很早就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苏轼的“荷尽无遮雨盖”;屈原的“制芰(j)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

2、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2、本文的作者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今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3、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3、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4、解题“爱莲说”就是谈谈爱好莲花的道理。六、预习要求:1、注音颐(y) 蕃(fn) 濯(zho) 淤(y)蔓(mn) 亵(xi) 噫(y) 鲜(xin)有闻2、解释下列词语并完成“思考与练习二”。蕃( 多 ) 妖( 美丽而不庄重 ) 亵( 亲近而不庄重 ) 鲜( 少 )3、 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的,也不枝枝节节的。(3)香远益清,亭亭

4、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香气远播,越发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4、翻译并背诵课文。七、深入理解课文:1、 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并用“ ”画出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2、 文中是从哪三方面来描写莲可爱的形象?突出莲花的哪些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答: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品质:(洁身自好、不慕名利)3、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

5、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这种写法叫做“ ” 。请用“ 一句比喻君子的 ”句式具体说说托物言志的用法。例如:“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4、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分析:开头以陶渊

6、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也表现作者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污浊世风的鄙弃。小结用意: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5、 诵读全文。八、拓展迁移:比较陋室铭与爱莲说的异同。(提示:从主题、写法、表达上来分析。)答:(1)主题上,两文都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态度。爱莲说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室铭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

7、道的隐逸情趣。(2)写法上,两文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3)表达上,都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作业:一、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濯( 洗涤 ) 染( 沾染污秽 ) 植(竖立) 宜( 当然 ) 二、翻译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译:莲是花中的君子。三、填空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2、爱莲说运用了衬托的写法,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从而表达自己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弃。4、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

8、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四、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B C ,咏莲的有D E ,咏牡丹的有A 。(填写字母即可)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五、请你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加以解释。 23、爱莲说(导学案)主备人:林金运 课型:精读课 授课时间:第8周班级: 姓名: 座号: 小组号: 一、学习目标:1

9、、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3、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二、学习重点: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莲花高贵的品质。三、学习难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四、学习时间:2课时五、知识链接:1、导入: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深的人们的喜爱,因此它很早就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苏轼的“荷尽无遮雨盖”;屈原的“制芰(j)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

10、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2、本文的作者: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今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3、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4、解题“爱莲说”就是谈谈爱好莲花的道

11、理。六、预习要求:1、注音颐( ) 蕃( ) 濯( ) 淤( )蔓( ) 亵( ) 噫( ) 鲜( )有闻2、解释下列词语并完成“思考与练习二”。蕃( ) 妖( ) 亵( ) 鲜( )3、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 4、翻译并背诵课文。七、深入理解课文:1、 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并用“ ”画出来。2、 文中是从哪三方面来描写莲可爱的形象?突出莲花的哪些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答:品质:3、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

12、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这种写法叫做“ ” 。请用“ 一句比喻君子的 ”句式具体说说托物言志的用法。例如:“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4、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分析:小结用意: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八、拓展迁移:比较陋室铭与爱莲说的异同。(提示:从主题、写法、表达上来分析。)答:作业:一、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濯( ) 染( ) 植( ) 宜( ) 二、翻译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译: 三、填空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2、爱莲说运用了衬托的写法,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3、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 、 的生活态度,从而表达自己对 、 的恶浊世风的鄙视弃。4、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