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将武城学区五步教学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8584242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县将武城学区五步教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磁县将武城学区五步教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磁县将武城学区五步教学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磁县将武城学区五步教学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磁县将武城学区五步教学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磁县将武城学区五步教学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县将武城学区五步教学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武城学区申庄中心小学“导、学、测、研、练”五步教学法2023年5月五步教学法课题研究组组长:张 朝副组长: 高学春 侯美林 李 勇语文课实验教师:孙 琳 徐文杰 景彩花数学课实验教师:赵彩红 李 勇 董海江英语课实验教师:陈志敏品科课实验教师:王 伟 陈茹梦“导、学、测、研、练”五步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素质教育以来,我校先后学习推广了“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主教学法”小学语文“精读讲练”教学法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各个不同阶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2023年以来,在县教育局开展“中小学常规落实年”活动中,我校借鉴河南永威中学推广“先学后教,当

2、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大力开展推广实践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和“四清”教学目标管理方法,通过一年的推广,我校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达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中、小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及认知特点的差异,在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也遇到了很多小学生不适应的问题,在推广“四清”教学目标管理方法中,由于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不同,“四清”教学目标管理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只能停留在“堂堂清”上。2023年,我校从校情出发、从学情出发,遵循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特别强调了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

3、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力行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把音体美课还给学生,把课外活动时间还给学生。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基础上,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性的改革,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了“导、学、测、研、练”五步教学法。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又有了明显的提高。“导、学、测、研、练”五步教学法每节课主要有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导入环节、自学环节、检测环节、研讨环节、练习环节。导入环节是根据小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常常不感兴趣,有畏难情绪,对学习内容、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效果不太关心,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在一节课开始部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

4、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的启动过程,启动的好坏,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自学环节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检测环节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情的反馈环节,只有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研讨环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学生小组成员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概括提炼的过程。练习环节是针对研讨环节中已解决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再检测,再反馈,突破难点,巩固重点的过程。五个环节环环紧扣,学练结合,学生的学与练贯穿于导、学、测、研、练的各个环节,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愉快而高效地

5、汲取知识,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一)导入环节(5分钟左右):导入环节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法。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听老师讲解,积极参与师生互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明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法。1、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教师通过趣味谈话、讲故事、游戏,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教师的导入课题的方式要根据课题内容决定,课题本身就有趣味性,就不要用过多的话语,浪费时间。对比较抽象的课题和学习内容,要精心设计。如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创设学生喜欢的“买风筝、放风筝”情境导入,引出小数乘整数问题。买风筝活动不但能引发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6、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自主计算的兴趣。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设计猜脸谱游戏,在按规律依次猜出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的第三轮时,突然猪八戒变成了讲课的老师,滑稽可笑后,想一想猜错的原因是没有按规律出脸谱。引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数学课也可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为学生自学新知识铺路架桥。2、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的方式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课题内容灵活多样,可用小黑板板书出示,可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可口头揭示,也可采用魏书生老师常用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问学生“这节课我们学点啥?”。出示学习目标的方式要常换常新,不能千课一面,总是老一套,让学生产生腻烦心理。虽然不同学科、

7、不同知识类型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不一样的,但其也各有各的规律,让学生逐步找到这些规律,逐步达到上什么课,学生自己知道应该学什么。如小学语文学科低年级阶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般为学会会写的哪几个生字,会认哪几个生字,理解生词,读通顺句子,读通顺课文,第二课时围绕中心问题,理解课文,深化字词的理解与记忆。至于哪些生字要求会写,哪些生字要求会认,课文后已用不同的颜色和标题提示了。并不用教师每节课都要将这些字逐一写在教学目标中,强调会写的字有哪些,会认的字有哪些。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从一年级识字教学开始就应该教会学生。高年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般为学习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整体感知课文。第二

8、课时理解重点句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小学数学课有计算题、有应用题、有图形题。不论是加法、减法还是乘法、除法,不论是整数加减乘除还是小数、分数加减乘除,只要是计算知识,其教学目标一般都是知道算理、学会算法。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目标一般为理解概念、记忆概念、应用概念。3、根据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法。使用本教学方法初期,以教师指导学习方法为主;中期以教师提示,学生选择学习方法为主;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当学生逐渐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后,让学生逐渐找到使用学习方法的规律。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教师指定学习方法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相结合。例如语文阅读课教学,

9、可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提高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朗读又分自由朗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男女赛读、分角色读、一听一读,互相监读。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采用形近字比较识字法,拆分偏旁识字法,图字结合识字法,词句结合识字法等学习方法。(二)自学环节(10分钟左右):1、学生自学。学生按照自己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或教师指定的学习方法,应用课本、资料、工具书、实验材料、多媒体,采用听、读、写、记、背、察、验、思、议、评的方式,一般以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为主,学习指定内容。语文课以看书看教材,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为主,语文课上学生根据不同的课型,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说一说,完成识

10、字、组词、重点句段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方法等学习目标。数学课从教师或教材创设的情境入手,从引入的问题着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探寻答案;再通过看教材,完成例题中问题和做一做。对概念性强的知识或数学公式的学习可从看书入手,通过记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负数的认识”的教学,学生自己通过看教材第2页和第3页就可以学会。品德与社会课课上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游戏活动,交流收集有关资料,谈感受、谈愿望、谈理想。科学课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实验,合作探究,总结观察到现象和结果。学习形式上可以独自看书学习,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如低年级识字教学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

11、怎样记住某个字的,既交流了学习方法,又加深了对字的记忆。2、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三)检测环节(5分钟左右):在检测环节,教师以提问题,做一做,小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质疑解难。对要求学生必须背会的概念、公式、重点句子和段落,也可分成小组,让组长提背检查。做到测中有练,测中解惑。例如识字教学,可让学生听写生字或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识记某一个字的。(四)研讨环节(10分钟左右):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学生结组,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辅导和知识启发。既可以教师辅导学生,也可以学生辅导学生。通过师生探讨研究,解决疑难问题,概括提炼学习内容。在研讨环节,

12、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关键,要有深度,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出研讨的问题。例如数学课中对算理的学习,语文课上研讨学习文章后的思想感受。(五)练习环节(10分钟)根据研讨环节已解决的问题、难题,易错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举一反三,再练习再检测,达到突破难点,巩固重点的目的。在此环节要精心设计练习题,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训练,顾名思义,是要有“训”有“练”。“训”,主要是教师活动,包括设计、启发、指导、示范和必要的讲解等。“练”主要是学生的活动,语文课上包括听说读写等,数学课上包括写算画等。“训”的目的是指导“练”,使学生会练、练好。离开练,“训”就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训”导“练”,“训”、“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思想。“练”必须是课堂上的练,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否则,课堂上以“训”为主,把大量的练习留到课外,将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堂上的“练”必须面向全体,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当堂完成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