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能力测试题型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853129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能力测试题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行政能力测试题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行政能力测试题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行政能力测试题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行政能力测试题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能力测试题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能力测试题型分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概述:二、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试卷结构和题型(一) 行政能力试卷结构特点:1. 题量:130道左右(安徽省)2. 时间:120分钟3. 难度:分三级a. 快活题:容易题,要不加思考:“享受快活”b. 恋爱题:中等难度,拨得心痒,欲罢不能:“谈好恋爱”c. 头痛题:中等难度以上,最难题,考生进退两难,:“吃下头痛药”4. 题型:五或四大题型,每种有分题型,测试能力各有测重,差别大。5. 目的:考查考生数学、语言、逻辑思维、常识等的综合解题能力和知识面。(二) 试题类型特点:1. 标准化测试:试题经过专家精心研制,制成题库,并更新,保密程度高;有严格时间限制;严格实测程序

2、;体现“科学、规范、有效、创新、公正、公平”,力避高分低能。试卷结构:2006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试卷标题部分试卷说明部分:考生注意事项试卷试题部分:五大部分2. 应试能力型测试:非知识性测试,题型虽涉及知识广,但侧重应试能力测试,基本知识解题能力的考查;体现公平。3. 反应速度性测试:解题的反应速度要快,平均不到1分钟做一题,要“不假思索”。4. 客观性选择题测试:全部为客观性的单选题,但常识部分有多选题。5. 目标明确性测试:测试考生数字运算速度和数字的感性;言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观察分析、判断)。6. 试题结构难易有别的测试:) 试卷五大基本题型:数量

3、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常识判断,资料分析。 五大基本题型特点:首先是题型之间有难易不同;其次是题型中还有难易区分度。一般而言:“数量关系”题型属中等难度的题型,但其中个性化的单个试题不会较难;“言语理解与表达”和“判断推理”题型属较难题型,但其中个性试题较容易;“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题型属中等以下难度的较易题型,但“常识判断”中部分涉及知识面和专业性的个性题例较难;“资料分析”中每部分题中亦有1-2道较难题。总之,安徽省试题,整张试卷题型间难易有别,题型中难易交替。有难有易,难易交错是其中主要特点。这是绝对的,但题型难易又是相对的,每位应试者由于个性知识特点和能力差异,面对每位应试者每

4、种题型和每道考题难易不是绝对的。应试者可根据考题难易分布规律,结合自身特点,掌握好答题的原则(先易后难),解题的方法(先快后慢),答题的重点(先分值高后分值低),控制好答题时间,有选择有针对地答题,达到提高答题速度、质量和在有限时间内拿高分的目的。三、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题型和类型题例的详解A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试题五大部分;题量130道左右;时间120分钟)数量关系:1.数字推理: 2. 数学运算:判断推理: 1.图形推理: 2.演绎推理:3.定义判断: 4. 事件排序: 5.类比推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1.词语表达 2. 语句表达3.段落阅读 4 短文阅读基础知识:1.单选题

5、 2.多选题资料分析1.文字资料 2 . 表格资料 3. 图形资料B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和典型题例详解:数量关系:一、 主要考查应试者理解和解决数量问题的能力;题型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涉及知识和考题资料一般不超过高中范围。类似数学速算和某种程度的智力测验。在试卷中属中等难易程度的题型,个别题较难。二、 数字推理或数字直觉:一般5-10道小题,数列填空;试题特点:主要考查考生对一组数列的敏感性及规律把握。应试方法:1、观察题干,大胆假设:观察题干数列,分析数列中规律,尤其注意前两个数、前三个数、前四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用以验证前后数若得到验证,即找出规律;若假设被否定,应改变

6、思考角度,重新寻找规律。2、根据题型,合理用法:数列空缺质量在最后,从前往后推导;数列空缺项在最前面,从后往前推导;数列空缺项在中间可以两边开花,同时推导。3、强记数字,增强题感:记20以内的平方,10以内的立方,30以内的质数。4、拓宽思路,克服定思:克服习惯的等差数列等惯性思维来解题。应拓宽思路,从正负数、奇偶数交叉,加减乘除,升降幂,两数组合,项数的平方、立方或加减常数等多角度观察,灵活思考,找出解题的规律。5 掌握规律,便于应对:日常学习训练时,要善于总结常考题型规律和解题方法并熟得灵活掌握,以便考场应对。典型题例(1)A.等差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例1:2,5,8,11,( )

7、A.13B.14C.15D.16例2:2,4,3,5,6,8,7,( )A.9B.10C.11D.12B.二级等差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差数列。例1:4,6,10,16,24,( )A.28B.32C.34D.44例2:8,8,6,2,()A.-4B.4C.0D.-2(2)A.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例1:3,6,12,(),48A.24B.26C.28D.30例2:2,6,13,39,15,45,23 ( )A.46B.69C.92D.120B.二级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比数列。例1:181,100,73,64,( )A.56B.59C.61D.63例2:

8、1,2,8,(),1024A.48B.64C.72D.80例3:1,3,2,12,3,36,4,( )A.72B.88C.96D.108(3)加法数列:前(后)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例1:1,0,1,1,2,( ),5A.6B.5C.4D.3例2:4,3,1,12,9,3,17,5,( )A.12B.13C.14D.15(4)减法数列:前(后)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或一个常数。例1:8,2,6,(),10A.8B.6C.4D.-4例2:20,4,19,3,17,1,18,( )A.4B.3C.2D.1(5)乘法数列:前(后)两个数之积等于第三个数。例1:1,3,3,9,27,( )A.81B

9、.108C.135D.243例2:1,3,1,3,2,1,2,4,3,2,3,18,4,1,4,() A.14B.16C.36D.72例3:7,15,29,59,( ),235A.98B.108C.117D.145例4:19,38,37,74,41,82,53( )A.168B.145C.126D.106(6)除法数列:前(后)两数之商等于第三个数。例1:216,6,36,( ),216A.1/6B.6C.1/8D.8例2:18,3,3,2,16,4,2,2,14,7,(),1A.4B.3C.2D.1例3:207,72,(),12,7A.48B.36C.27D.21(7)分数数列:分数的分子或

10、分母按加减乘除等规律排成的数列。例1:1/11,1/13,1/15,( )A.1/12B.1/14C.1/16D.1/17例2:2/5,1,2,17/5,( )A.3B.16/5C.26/5D.6(8)小数数列:整数与小数各部分或之间形成规律数列。例1:1.1,2.2,3.3,( ),8.5A.4.4B.5.4C.6.4D.7.4例2:8.25,27.36,64.49,( )A.65.25B.125.64C.125.81 D.125.01(9)质数数列:只能被本身和1整除的整数,也叫素数。例1:21,22,24,27,( ),39A.30B.32C.34D.36例2:20,22,25,30,3

11、7,( )A.40B.42C.48D.50(10)平方、立方数列:数列中隐藏一个完全平方、立方数列,或明显或隐含。例1:4,9,16,25,36,( )A.45B.49C.54D.60例2:216,125,( ),27A.64B.72C.84D.108例3:1,2,6,15,31,( )A.45B.50C.52D.56例4:2,3,10,15,26,35,( )A.40B.50C.55D.60例5:3,10,29,66,( )A.123B.124C.126D.127例6:2,9,28,65,( )A.128B.124C.126 D.129例7:2,12,36,80,( )A.140B.150C

12、.160D.170(11)奇偶项数列:奇偶项单独或相互之间形成规律数列。例1:7,9,8,10,9,11,( ),12A.10B.11C.12D.9例2:10,9,29,16,66,25,( ),36A.120B.126C.127D.142(12)幂数列:例1:16,27,16,( ),1A.5B.6C.7D.8例2:0,3,6,21,60,( )A.243B.216C.183D.158三、 数学运算; 试题特点:A 题量:10-15道B 题型:数学算式题 数学文字应用题以数学文字应用题为主C 难度:不超过初高中数学水平部分题型偏难,略带智力测验的倾向D 目的:考查考生的数学基本运算能力和技巧

13、,考生思维敏捷,运算速度,熟练掌握和运用一些解题方法与技巧。考查考生对数学的敏感性。 应试方法:A 认真审题,仔细观察:仔细观察题型特征和答案选项的特点,寻找解题的突破口。B 缜密思考,寻找捷径:部分技巧性的题目,硬算浪费时间,效果不好,必须正确运用一些捷径的解题方法。如:画图法,代入法,假设法,试错法,排除法,列公式法,列方程法,猜测法等。方法得当,事半功倍。C 总结规律,思考方法:平时训练时,注意总结常考题型的解题规律和思考方法,若能熟练,灵活的运用,亦会事半功倍。常考题目型有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比例问题,分数问题,水池放水问题,年龄问题,降价问题,栽树问题等等。D 心算为主,笔算为辅:所谓“心算”就是计算前先理出解题思路,再用“笔算”算出准确结果;必要时需解方程。往往许多技巧性的题根本不需直接笔算,“心算”就能使答案一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