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基础知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8525697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2014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2014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2014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2014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基础知识(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教科版基础知识一轮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部分 第一章 运 动 学 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二、参照物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灵活地选取参照物会给问题的分析带来简便;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三、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管物体的有质量的做质点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

2、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四、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五、位移和路程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六、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即S/t,单位:m s,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公式=(V0Vt)/2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七、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八、加速度 1、速度的变化:V=VtV0,描述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是矢量2、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aV/t,单位:ms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V

4、)的方向相同3、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的关系: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定相同。在直线运动中,若a的方向与V0的方向相同,质点做加速运动;若a的方向与V0的方向相反,质点做减速运动。大小关系:V、V、a无必然的大小决定关系。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3、公式:(1)vt=v0十at(2)s=v0t at2(3)vt2v02=2as(4)s=说明:(1)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四个公式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即由任意两式可推出另外两式四个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而两个独立方程只能解

5、出两个未知量,所以解题时需要三个已知条件,才能有解(3)式中v0、vt、a、s均为矢量,方程式为矢量方程,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值,相反者取负值;所求矢量为正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同,为负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反通常将v0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以v0的位置做初始位置(4)以上各式给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规律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差异就在于它们各自的v0、a不完全相同,例如a0时,匀速直线运动;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 a0时,匀加速直线运动;a0时,匀减速直线运动;ag、v0=0时,自由落体应动;ag、v00时,竖直抛体运动(5)对匀减速直线运动,有最长的运动时间t=v0/a,对应有最

6、大位移s=v02/2a,若tv0/a,一般不能直接代入公式求位移。4、 推论:(l)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S S SaT2=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以上两推论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等学生实验中经常用到,要熟练掌握(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I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lV2V3Vn123n; 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SlS2S3Sn=122232n2;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SISSSN=l35(2n

7、1);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t1t2t3tn解题指导:1要养成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的习惯。特别对较复杂的运动,画出草图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图景清晰,便于分析研究。2要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搞清整个运动过程按运动性质的特点可分为哪几个运动阶段,各个阶段遵循什么规律,各个阶段间存在什么联系。3本章的题目常可一题多解。解题时要思路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的解题方案。解题时除采用常规的公式解析法外,图像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换法(如将一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等)等也是本章解题的常用的方法4、列运动学方程时,每一个物理量都要对应于同一个运动过程,切忌张冠李

8、戴、乱套公式。5、解题的基本思路:审题一画出草图一判断运动性质一选取正方向(或建在坐标轴)一选用公式列方程一求解方程,必要时时结果进行讨论 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一、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所做的初速度为零的运动特点:(l)只受重力;(2)初速度为零规律:(1)vt=gt;(2)h=gt2;(3)vt2=2gs;(4)s=;(5);二、竖直上抛1、将物体沿竖直方向抛出,物体的运动为竖直上抛运动抛出后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其规律为:(1)vt=v0gt,(2)s=v0t gt2 (3)vt2v02=2gh 几个特征量:最大高度h= v022g,运动时间t=2v0/g2两种处理办法:(

9、1)分段法:上升阶段看做末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2)整体法:从整体看来,运动的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恒定且方向与初速度v0方向始终相反,因此可以把竖直上抛运动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减速直线运动。这时取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则a=一g。 3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的特点 (l)物体从某点出发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与从最高点回落到出发点的时们相等。即 t上=v0/g=t下 所以,从某点抛出后又回到同一点所用的时间为t=2v0/g (2)上把时的初速度v0与落回出发点的速度V等值反向,大小均为:;即 V=V0= 注意:以上特点适用于竖直上抛物体的运动过程中的

10、任意一个点所时应的上升下降两阶段,因为从任意一点向上看,物体的运动都是竖直上抛运动,且下降阶段为上升阶段的逆过程 以上特点,对于一般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都能适用。若能灵活掌握以上特点,可使解题过程大为简化尤其要注意竖直上抛物体运动的时称性和速度、位移的正负。 4、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一对于运动图象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它的物理意义: a从图象识别物体运动的性质。 b能认识图像的截距的意义。 C能认识图像的斜率的意义。 d能认识图线覆盖面积的意义。 e能说出图线上一点的状况。二利用v一t图象,不仅可极为方便地证明和记住运动学中的一系列基本规律和公式,还可以极为简捷地分析和解答各种问题。(1)st图象和v

11、t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单向或双向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而不能直接用来描述方向变化的曲线运动。(2)当为曲线运动时,应先将其分解为直线运动,然后才能用St或v一t图象进行描述。1、位移时间图象 位移时间图象反映了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匀速运动的St图象是直线,直线的斜率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的速度;变速运动的St图象是曲线,图线切线方向的斜率表示该点速度的大小2、速度时间图象(1)它反映了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2)匀速运动的V一t图线平行于时间轴(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是倾斜的直线,其斜率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4)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一t图线是曲线,每

12、点的切线方向的斜率表示该点的加速度大小 5、运动学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法一、相遇、追及与避碰问题对于追及问题的处理,要通过两质点的速度比较进行分析,找到隐含条件(即速度相同时,而质点距离最大或最小)。再结合两个运动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求解,必要时可借助两质点的速度图象进行分析。 避免相碰的临界条件追到时速度相等二、追击类问题的提示(临界条件的确定) 1匀加速运动追击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 2匀速运动追击匀加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追不上以后就永远追不上了此时二者相距最近 3匀减速直线运动追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近,此时假设追不上,以后就永远追不上了 4匀速运动追

13、匀减速直线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 5匀加速直线运动追匀加速直线运动,应当以一个运动当参照物,找出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相对位移规律方法 追及问题的分析思路(1)根据追赶和被追赶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并注意两物体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简单的图示,找出两物体的运动位移间的关系式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上时位置坐标相同 (3)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等等利用这些临界条件常能简化解题过程(4)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除了以上所

14、述根据追及的主要条件和临界条件解联立方程外,还有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及应用图象法和相对运动知识求解第二章 力1、 力的概念 三种性质力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说明:定义中的物体是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定义中的作用是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力的性质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其它力作用无关。3、力的分类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按作用方式分类: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为场力,即非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为接触力。说明:性质不同的力可能有相同的效果,效果不同的力也可能是性质相同的。4、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5、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6、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7、力的单位:是牛顿,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秒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