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852340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20112015)根据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晋农发(2010)45号文件关于编制的通知精神和要求,为了切实做好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保证“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实际,特编制制定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20112015年“十二五”发展规划。一、 现状与回顾1. 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的现状及定位浮山县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太行山系,位于太岳山南麓、临汾盆地东缘,是山西省南部的一个山区县。地理坐标处于北纬36。838。8、东径111。38113。13之间,西靠尧都区,东连沁水,南临

2、翼城,北靠古县。国土总面积937.7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占19.3%,丘陵面积占49.3%,山地面积占31.4%。现辖2镇、7乡、185个村委会,800多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耕地面积40.26万亩。浮山县经济产业结构以农牧业为主,农牧业在整个区域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粮食及经济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保持在50万亩左右,牛、羊、大牲畜等养殖业迅猛发展,小杂粮、干鲜果等种植业稳步提升,是全省重要的小麦商品粮和优种改良羊生产基地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浮山的

3、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科技含量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等方面的因素,致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生产仍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同时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使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农民增收面临严峻的压力。如何充分发挥本县农业资源优势,挖掘名特优传统产品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为此,县委、县政府围绕“发展区域特点,集中优势产业,全力重点突破,点面结合增效”的原则,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业综合开发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位置。多年以来,浮山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其

4、作为巩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坚持不懈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效。从九十年代初期,浮山县每年投入280余万元资金用于农田土地治理和农业多种经营,坚持大搞以平田整地、修垅补堰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04年8月,我县被列为“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在北王乡、天坛镇、张庄乡全力实施了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截止2009年年底,共完成投资3049.7万元,治理中低产田3.84万亩,建成了一批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和抗旱节水的水利工程设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农业综合开发成为了浮山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有效载体。2、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时期发

5、展回顾。进入“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魅力、宜居、和谐、富裕新浮山”的战略目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全县经济迅猛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加,2009年达到了2.1亿元。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有力地保障了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模式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山上抓特色,山下抓精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围绕草食畜、干鲜果、小杂粮、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生产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米家垣为中心建设优质谷子基地,以天坛镇为中心建设优质豆类基地,以东张乡、北韩乡为中心,建设优质核桃基地,以张庄乡、响水河镇为中心建设优质红枣基地

6、,以张庄乡为中心建设蔬菜基地,使瓜果、蔬菜、小杂粮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成为新型主导产业,农业生产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和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进程,五年时间内,全县先后建设神山土特产品开发公司、晋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中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产品龙头企业,开发了神山贡米、五品豆王、晋盛面粉等名牌产品。“神山贡米”荣获“农业部优质产品”和“山西省名牌产品”称号,并出口美国,打开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加快了产业化进程。三是农村多种经营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养殖业从庭院副业向规模产业转化,畜牧业从单一生产向市场化运作转化。五年内,先后培育发展千只羊场、万只

7、鸡场、千头猪场等规模养殖企业10座。一大批畜牧养殖业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并向省级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迈进。四是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进行了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甘薯等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广了各种农作物的地膜覆盖新技术,农药、除草剂、抗旱剂等新产品广泛推广应用,实施了双千创优、小杂粮开发、菜篮子等系列农业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涌现了一大批绿色农作物、绿色食品,全县农业生产迈上了新的台阶。五是“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工程实施取得重大突破。2004年8月,我县被列为“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在北王乡、天坛镇、张庄乡全力实施了省级农业综

8、合开发工程,2006年完成投资410万元,中低产田改造面积6300亩,2007年完成投资407万元,中低产田改造面积6300亩,2008年完成投资540万元,中低产田改造面积6900亩,2009年完成投资510万元,中低产田改造面积5200亩,2010年完成投资532万元,中低产田改造面积4500亩。五年共完成投资3049.7万元,治理中低产田3.84万亩,新打机井16眼,铺设输水管道98.8公里,建防渗渠道12.4公里,修机耕路39公里,改良土壤1.4万亩,栽植树木0.05万亩,技术培训农民7500人(次),受益人口12083人。六是资金投入和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十一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

9、实施,为推进浮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项目区通过水渠工程、道路工程、土地平整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有效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通过项目区的建设,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400元左右。二、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潜力。1、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浮山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和省级贫困县。浮山县委、县政府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发挥资源优势,科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县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2009年,县财政收入达到 2.1亿元。农业上,围绕项目

10、搞调产,扶持龙头促发展,带动了小杂粮、干鲜果、草食畜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2009年浮山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102元。但从综合实力上看,该县却处于工业强、农业弱,城市建设投入多、农村建设投入少,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农民收入增长慢的状态。由此带来的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民收入三个不协调问题,成为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由于该县丘陵土质资源复杂多样,水利资源不平衡,农田机耕道路严重缺乏,农业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村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较低、中低产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粮食亩产量低,目前粮食平均亩产量徘徊在190公斤左右。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

11、力差,与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很不适应。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迅速解决这些问题,而开展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加速中低产田改造就是一项重要举措。2、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期间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1)优势条件浮山县地处山西省主要水土流失区,自然条较差,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光热、降水等农业资源,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一直就十分重视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土地治理,并成功实施了20042010年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在工作方法和建设策略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正反两面的经验,这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可以避免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加快

12、建设进度,提高建设质量。浮山县有比较完善的县、乡(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每个乡镇都有农林牧水机技术服务站;各乡镇都配备有科技副乡(镇)长,大部分村民委员会设有科技副主任,还培育了一定数量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并有数千名农民技术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和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是我县的科技协作单位,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浮山县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农村经济总收入显著增加,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地方财政的增收,较强的经济实力能够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2)制约因素浮山县40.26万亩耕地有32万亩中低产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加

13、之干旱缺雨,造成生产能力不高,粮食亩产量长期徘徊在190公斤上下,从而制约了农业的经济效益。浮山县近几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三产业有了快速发展,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投向这两个产业,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忽视了对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投入,因而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农业生产条件不能迅速改善、农业科技水平较低、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不力、田间管理粗放,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之由于信息、技术、市场、观念及机制等条件的限制,农业的总体调产的步伐还相对缓慢,突出反映在仍以粮食种植为主,产量与质量等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蔬菜主要是露地大路菜,基本没有新、特、细高效

14、蔬菜;畜牧业和果业发展力度不够,还没有做到农林牧协调发展。农民文化水平、科技素质和经营观念的限制,使得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不能尽快应用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使农业迅速实现技术升级,导致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不高,影响了经济效益,这在已经实现规模经营的粮食种植上表现尤为明显。三、浮山县“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主要目标。1、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建设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为重点,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创新开发机制,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起到重要的牵动、示范和突破

15、作用。2、 规划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带动的原则。(3)坚持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坚持综合投入,合力开发的原则。(5)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7)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的原则。3、主要目标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实现项目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与保证资源永续利用紧密结合,充分协调人力资源、资金、土地、科技四大优势,构筑项目、资金、技术整合态势,努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水平。坚持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16、点,坚持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模式。大力扶植中介组织,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争取产业化经营项目,推进龙头产业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基地农户带动作用。(1)、土地治理项目。涉及张庄、响水河、槐埝3个乡镇,13个村,受益农业人口14230人,农业劳动力3820人。计划改造中低产田2.9万亩。(2)、产业化经营项目。规划发展种养项目2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四、“十二五”时期,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区域布局和主要任务(一)区域布局以“山上抓特色,山下抓精品”的农业产业发展总思路为主线,确定我县主导产业,实施区域优势产业的综合开发战略,实现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扶持与培养,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带或产业群,辐射带动全县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1、依据全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