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852134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理学》作业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市地理学》作业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市地理学》作业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城市地理学》作业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城市地理学》作业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地理学》作业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学》作业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曲崩丈孝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眉:网害各老t珥哮)(9106)城市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2:第二次3:第三次4:第四次5:第五次6:第六次1:论述题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如何划分?联系实际论述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 展影响。二、联系实际论述小城市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与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选择。参考答案:答一: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 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

2、的主要动力。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 虽然基本部分是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但不言而喻,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是相互依存的。城市的非基本部分应该和基本部分保持必要的比例,当比例不协调时,就会使城市这架复杂的机器运转不正常。 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部分的内容和规模日渐发展,这个城市就势不可挡地要发展。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由于某种原因而衰落(如采矿城市因矿产资源的耗竭,港口城市因港湾淤塞或腹地丧失,加工工业城市的输出产品失去竞争力等),同时却没有新的基本活动发展起来,那么这个城市就无可挽回地要趋向衰落。当城市的条件发生变化,促进新的基本部

3、分萌发时,衰落的城市还会复兴。(举例说明)。答二:(1)关于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讨论有这样几种观点:小城市重点论;城乡一体化论或城乡融合论;大城市重点论;中等城市重点论;大、中、小合理结构论。(2 )城乡一体化论或城乡融合论的理论依据和小城市重点论是类似的,可以和小城镇重点论合流为一类观点。大城市重点论者虽然不一定反对发展小城市,但反对把小城镇作为中国城市化的主要途径或唯一途径,他们积极主张发展大城市。中等城市重点论和大、中、小合第#页共8页理结构论介于两派之间,带有强烈的中性色彩。(3)小城镇重点论的主要观点有: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寻找依据,认为缩小以至消灭城乡差别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4、”大工业在全国的尽可能平衡的分配,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裂的条件”。在他们看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因此 主张尽量发展小城镇,主张工农一体化,城乡融合。从社会制度的差异上寻找依据。不少人认为城市化,特别是大城市数目的急剧增加,规模不断膨胀是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恶果。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和工业都出现了向大城市以外地区疏散的现象, 表现资本主义 发展走了一条弯路,中国不能重蹈发展大城市的覆辙。 有充分的国情基础。中国本来就人 口多耕地少,人地矛盾尖锐。(4)大城市重点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大城市的超前发展是工业革命以后存在于世界各 国的普遍规律,即大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城

5、市人口增长快,比总人口增长更快” 。控制大城市发展是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的人为办法”,”大城市是国家的超级金库,是带动中小城市和乡镇快速高效发展的火车头”,”控制大城市人口的方针是脱离了财政经济利益的片面方针”。大城市在经济上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高于中小城市是主张发展大城市的主要依据。随城市规模等级的提高,效益/成本比越来越大,发展大城市最经济。大城市不仅有经济规模效益的优势,而且也有社会规模效益、环境规模效益、建设规模效益方面的种种优势。认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效益越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 律。(5)总之,关于大、中、小城市发展重点的讨论,很多是在定义概念、分析方法、约

6、束条件不同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单就 ”要不要发展大城市”,”要不要发展小城镇”来说,各家 所言都有合理的成分。 因为对于任何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国家,特别是象中国这样的大国,永远是由大量不同规模的市镇组成的。处在城市体系不同层次的大、中、小城市都有各自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用小城镇的发展来排斥大城市的发展,或把大城市的发展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用它来排斥小城镇的发展,都不足以说服人。(6)(联系实际阐明观点):各类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可 持续发展的城镇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积极发

7、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市密集地区有序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方针。1:论述题一、简述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二、简述六边形市场区”的形成。三、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四、简述城中村”的地域特征。参考答案:答一:城市职能是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联系在于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代表了城市的个性、 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 职能分析。事粛女孝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

8、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 职能强度和影响的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后者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 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答二:在一个均质平原上,一方面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由一个中心地来提供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超额利润的存在,必然吸引其它中心地的厂商加入进来。那么,同时为了避免相互竞争所引起的销售额下降, 第二个中心地必须与第一个中心地相隔一定距离,不能相距太近。第三个、第四个的同样的方式加入进来。 相

9、切的圆形市场区,如果不重叠的话,圆与圆之间必然会出现空隙,使居住在这些空隙里面居民得不到服务。实际上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竞争的结果,圆与圆之间必然有相互重叠部分。 按照消费者最近供应地购物的假设,重叠区就被平分给两个相邻的中心地。其中位于平分线上的居民到两个相邻的中心地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条线称无差别线。 重叠区被无差别线分割,圆形的市场区即被六边形的市场区所替代,从而推导出正六边形市场区。答三:城市化,或称城镇化(Urbanization )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总的说来, 城市化反映了乡村变为城镇的一种复杂过程。各个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不一致。一种较

10、为主要的提法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人类学研究城市以社会规范为中心,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即由乡村生活方式转为城市生活方式。经济学认为城市是人类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中心,城市化是指不同等级地区的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即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地理学主要研究地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非常注重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其研究具有综合性。综合上述,城市化一词至少包含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四种转型:(1 )人口结构转型;(2 )经济结构转型;(3)地域空间的转型;(4)生活方式的转型。答四:城中村是城市中的一种特殊的居住形态、空间形态和环境形态,也是一种特

11、殊的社会形态、 社区形态和文化形态。具有一些明显不同于城市其他区域的地域特征。 景观特征:城中村既不同于传统农村单家独户的单层住宅,也不同于城市的多层建筑景观,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不伦不类的现象。 社会特征:主体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但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很少;流动人口集中,职业构成复杂;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现代化意识,小农思想工作严重;治安混乱,社会问题众多。 经济特征:集体经济实力强大;第三产业发达,以发展房屋租赁为村主要经济模式。1:论述题一、简述大都市带的概念及其地域组织特点。二、城市地域的概念是什么?三、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参考答案:答: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

12、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1)多核心一一区内有若干个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核心,每个大城市核心及其周围郊区县之间,以通勤为主要指标的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组成一连串的大都市区;2) 交通走廊 这些大城市核心及大都市区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而发展,铁路及高速公路 构成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的骨架;3)密集的交互作用一一大都市带各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都市区之间都 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4)规模庞大一一戈特曼以 2500万人口作为大都市带的规模标准;5)国家的核心区域一一它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

13、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 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 甚至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答:第#页共8页第#页共8页城市地域以结构简单的小城镇聚落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地区,再到以城市化地区为核心的大都市区,以及由许多都市区连接而成的大都市带,反映了城市概念和城市地域概念的不断发展和延伸。变化的总趋势是从行政城市体向功能城市体方向变化,从单一城市体向城镇复合体的方向变化。答:关于城市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也有人认为是防御安全的需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原始社会初期t人类过着游涉生活

14、t没有固定的住所原始社会中期t第一次社会大分工t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t有固定的住所(村庄)原始社会后期T第二次社会大分工T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T剩余产品交换,剩余劳动力(城市形成的先决条件)T石墙、城楼奴隶社会T第三次社会大分工T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T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就奠定了。第#页共8页事粛女孝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i隔网纟若护阮)SSEQ综上所述,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的说法,既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也不符合历史事实。不能把城市的产生作为 私有制和阶级社会出现后的一种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现象来看待。1:论述题一、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

15、划学的关系如何?二、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参考答案:答:一、两者皆以城市为研究对象,学科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的进展中 汲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地域运动规律。 而城市规划学则需要以城市地理学的知识来 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并具体运用到规划实践中。其区别在于,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 理论性强,而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 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等,工程性较强。答:二、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3)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