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的生理作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840802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醇的生理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乙醇的生理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乙醇的生理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醇的生理作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乙醇的生理作用 乙醇即酒精,以不同的比例存在于各种酒中,它在人体内可以很快发生作用,改变人的情绪和行为。这是因为酒精在人体内不需要经过消化作用,就可直接扩散进入血液中,并分布至全身。酒精被吸收的过程可能在口腔中就开始了,到了胃部,也有少量酒精可直接被胃壁吸收,到了小肠后,小肠会很快地大量吸收。酒精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流到各个器官,主要是分布在肝脏和大脑中。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少量酒精可在进入人体之后,马上随肺部呼吸或经汗腺排出体外,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先与乙醇脱氢酶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但它很快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乙酸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唯一有

2、营养价值的物质,它可以提供人体需要的热量。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如果一个人饮酒的速率大于体内代谢的速率,酒精就会在体内器官,特别是在肝脏和大脑中积蓄,积蓄至一定程度即出现酒精中毒症状。 如果在短时间内饮用大量酒精,初始酒精会使人兴奋、减轻抑郁程度,这是因为酒精压抑了某些大脑中枢的活动,这些中枢在平时对极兴奋行为起抑制作用。这个阶段不会维持很久,接下来,大部分人会变得安静、忧郁、恍惚、直至不省人事,严重时甚至会因心脏被麻醉或呼吸中枢失去功能而造成窒息死亡。酒的种类繁多,但它们共同的成分就是化学中称的乙醇。乙醇是决定酒的性质、构成酒的风格的主要成分,酒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实际上就是乙醇对

3、人体的生理作用。乙醇是一种对人体各种器官都有损害的原生质毒物,人饮酒过后约有20%的乙醇在胃中被吸收,其余80%由十二指肠、空肠吸收,空胃时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可促进其吸收,而且乙醇浓度较低的酒类更易于吸收,高浓度的酒吸收反而缓慢。被吸收的乙醇均匀而迅速地渗透到人体各内脏组织中,将有9098%的乙醇被完全氧化,放出约30%焦耳/克的能量为人的机体所利用。成人每小时可氧化10毫升左右的乙醇,但有人一天能氧化380毫升乙醇,相当于2.5升黄酒。人体对乙醇的氧化速度较为恒定,不受血液浓度高低的影响,因此,饮酒如超过人体对乙醇的氧化速度,将会蓄积而造成乙醇中毒。未被氧化的乙醇有210%通过肾肺排出,汗、

4、泪、胆汁、唾液也有微量排出。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基本上与麻醉药相似,但因安全度不够,因而不能作为麻醉药来用。饮酒后所表现出来的兴奋其实是大脑的抑制功能被减弱的缘故,因此饮者会失去不同程度的自制,同时辨别力、记忆力、集中力及理解力会减弱甚至消失,视力(中枢性)也会出现障碍。乙醇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因量而有所不同,中等量的乙醇可扩张皮肤血管,使饮者皮肤发红而有温暖感,但不可以饮酒来御寒,因为人在受寒时皮肤血管收缩,而酒会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使皮肤血管扩张而导致大量热能损失,可见饮酒御寒反而会增加冻伤、冻死的危险。中等量的乙醇对心脏功能无明显影响,慢性酒精中毒造成心血管障碍并非由乙醇所致,而是以酒为能量来源

5、的人不注意饮食结构,营养不良而导致。乙醇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视乙醇含量而定,饮乙醇含量在10%左右的酒对胃液、胃酸的分泌都有增加。因此饮低度酒有促进胃的消化吸收机能,但对胃溃汤病患者则是有害的。饮乙醇含量达20%以上的酒类,会抑制胃液的分泌,减弱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削弱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饮乙醇含量达40%以上的酒类,对胃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使人容易患上慢性胃炎。乙醇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醛会刺激人体的呕吐中枢,使人呕吐。如用乙醇擦抹皮肤可加速热量的挥发,产生凉感,因此可用高热病人作物理降温处理,乙醇含量为70%时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低于6%或高于80%则杀菌功效皆较低。正常人的呼吸道有完善的生理屏障,维护着肺部的健康,经常酗酒可损伤呼吸道粘膜,使纤毛运动减弱,气道自洁作用下降,肺泡通气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