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意义范围与价值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8392476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的意义范围与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美学的意义范围与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美学的意义范围与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美学的意义范围与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美学的意义范围与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的意义范围与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的意义范围与价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7 學年度應用美術系美學課程綱要美學的意義、範圍與價值(一)美學的原意直感或直覺。西方哲學的一支。反省美以及與藝術有關的問題。Aesthetics,美學之父 Alexander Baumgarten (1714-62):泛指研究感性的知識,藝術的理論,美。感性的本質 vs. 美學的工具文字的本質 incompatible (相對於科學研究理性的學問,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感性的對象 1. 大自然 2. 人、事、物 3. 藝術藝術的表現三種的結合1. 概念(文字) 2. 視覺藝術3. 聽覺藝術感性直覺,本能,感受,心理理性思惟,思想,概念,意念感性 vs. 理性藝術 vs. 理論 incomp

2、atibility(二)美學的範疇(三)美學的基礎是什麼?(1) 人的思考機能 (理性哲學 )哲學(2) 人的心理 (狀態與反應 )心理學(3) 個體 (個人 )之因素,群體 (社會文化 )之因素(四)知識(1) 理性的知識:對象是普遍、抽象的概念。建立在客觀、清晰的邏輯基礎上。(2) 感性的知識:對象是特殊、具體的物體。探究主觀的感受。(3) 理性的知識有絕對的客觀標準嗎 ? 能容許個別的差異性嗎 ? 感性的知識呢?(4) 如果感性的知識無一定之客觀標準,它因人,因文化,因時代而異。那麼感性的知識有研讀探討的意義與價值嗎 ?(5) 若有,其意義與價值為何 ?(五)美學主要探索的問題(1) 解

3、釋藝術家的創造活動有關的問題(2) 藝術哲學:藝術、藝術創作、藝術品的定義,描述、解釋、評價,包含藝術理論、藝術批評。(3) 藝術社會學:藝術品的社會功能與價值:藝術與道德的關係,藝術與查禁制度,藝術在人生中的地位,藝術與宗教、政治、經濟等的關係。(4) 美的解釋:1. 美是什麼?美如何定義?2. 美是一個極為主觀的字,也是充滿了歧義的字。各式各樣的解釋。3. 美是人心的主觀感受嗎?或是具有客觀的性質?4. 美有客觀標準嗎?主觀、客觀都是某種程度的存在。5. 狹義的美:立即感到愉悅的一種美,較容易感受到的,或是較表層的美。6. 廣義的美:較深層的美,較不容易感受到的美,較複雜的感受的美,也許需

4、要知識、素養才能體驗的美,甚至不是愉悅,或可能是不快,或甚至是醜、惡之感的美。(5) 審美是什麼?感受、理性(知性、意識) 、精神共同作用的一種身、心、靈的活動。(6) 審美對象i. 大自然之事、物:自然美一、形象性之美二、多樣性之美三、變換性之美ii. 藝術品一、形象之美:外觀形式之美二、內涵之美:人各種智慧與精神現象之美三、精純性之美:相對於現實之蕪雜四、恆常性之美:相對於現實之短暫iii. 人之美一、人體之美二、人性之美:真、善(以事、形展現)三、人群之美iv. 審美的對象不同會造成審美態度的差異 :欣賞一朵真實的花與欣賞一幅畫裡的花的不同。(7) 審美態度i. 方法、途徑、角度、觀點、

5、個性、文化(個體、群體)ii. 三種知的方式,直覺,知覺,了解。Bergman The 7th Seal 第一場戲。iii. 類型: Isolationism vs. Contextualism。 Aestheticism vs. Moralism。(8) 審美經驗、審美價值的解釋:i. 審美態度的不同會造成審美經驗的差異 :欣賞火山爆發的壯麗美與觀察到火山爆發給人類引致的災難。ii. 審美經驗與審美價值的相互影響審美經驗的不同會造成審美價值上的差異審美價值的不同會造成審美經驗的差異(9) 審美態度審美經驗審美價值(例如,現代之銅幣在五百年後的人的眼中與現代人之差異)充滿分歧的審美結果(六)美

6、學本身可能的問題(1) 藝術能被明確定義嗎?(2) 主觀的感受能被清晰定義、精準傳達、正確評價嗎?(3) 文字語言的性質與藝術主觀的本質能相符嗎?(4) 美感是一種感覺 (而感覺是建立在一種感官感覺的經驗上 ),而美學是建立在文字上,而文字是一種理性的表達符號與工具。它是否能充分掌握所有的感覺範疇,達到感覺經驗的傳達與討論 ? 換言之,感性的經驗能用理性的方式來表達傳達嗎 ? 能傳達多少 ?(5) 美感首先是一種感覺以及感覺經驗,也是一種主觀。如果沒有這種感覺經驗,文字可以完全傳達這種經驗嗎 ? 如果主觀感受不同,文字理念可以傳達不同的主觀感受嗎 ?(6) 試驗,眼、耳、鼻、舌、身一、無感覺經

7、驗,以文字敘述,是否能得到那種體驗。二、不同的主觀感覺,以文字敘述,是否能得到那種主觀感受。(七)藝術是什麼?(1) 藝術能定義嗎?(2) 廣義的藝術:帶有技術內質的活動,例如生活的藝術、愛的藝術、思考的藝術、烹飪的藝術、或甚至投機的藝術、戰爭的藝術等。(3) 狹義的藝術:一個藝術家透過某種材質,以某種符號、形式,透過一種組織的方法,表現出其情感及思想的過程,最後以具有美感和真實的作品呈現出來。(4) 藝術家的意圖,藝術家本人對藝術品本身的解釋,其意義與價值。(5) 藝術品與工藝品的區別:(6) 藝術品的好壞、或真假、或深淺、或高低只是程度的問題,而非有一個明顯的標準界線,非黑即白,非好即壞。

8、這裡參雜著價值觀,無論是宗教、社會、哲學觀點。(7) 藝術的功能:(8) 藝術品的功能:(八)美感是什麼美感是什麼樣的一種感受?由視覺、聽覺所引起的心理(心靈) 、精神之感受。(1) 快感:較表層感官或肉體的受覺,嗅覺,味覺,觸覺,身覺(內部器官的受覺)。(2) 愉悅感(3) 崇高感(4) 悲壯感(5) 悽傷感(6) 震撼感(7) 刺激感(8) 提昇感(9) 深沈感(10) 淨化感(11) 幽默感(12) 深度(13) 廣度(九)審美之樂與肉體之樂的區別(十)美的性質(1) 形象性:(2) 感染性:(3) 社會性:(4) 創造性(5) 相對性與絕對性:(十一)構成美的條件、要素或性質(1) 完

9、美、完滿或完整性(2) 結構比例性(3) 對稱性(4) 和諧性(5) 明晰性(6) 秩序(十二)美的形式與內容之間的關係:(1) 形式為相,內容為體:兩者可以分離,不相干(2) 形式與內容攸關:兩者互相牽連,互有影響(3) 形式與內容為一體,形式是內容的自然外在形態(十三)形式美:(1) 整齊性(2) 對稱性(3) 對比性(4) 均衡性(5) 比例性(6) 多樣性(7) 統一性(8) 反覆性(十四)美與善善是一種價值判斷。當符合這種價值時,心理或精神所產生之共鳴之感(感動,震撼感等)將激起某種美的感覺。例如宗教。當由善的價值角度所呈現出來的惡,也會讓人產生震撼之感,連帶也會引起一種美的感覺。但

10、是這種美感並非由見惡而生,而是見惡背後之善的價值觀而生。(十五)美與真(十六)藝術與美能激起美感者並不一定是藝術。(十七)大自然與美(十八)自然美與藝術美(1) 自然美是天生的,藝術美是人為的創造(2) 自然美是一種美的事物,藝術美是一件事物以人為的形式材質做美的再現。(3) 欣賞自然美不會去探究其形成美之因,但欣賞藝術美會去考量藝術家創作美的動機、理念、目的。(十九)生命、生活與美(二十)藝術家創作心理的探索 ”為什麼創造的衝動從來都得不到滿足,為什麼一個人總要重新開始?”Aaron Copland(1) 本能的驅動力:為什麼創作?創作是不是人的一種本能?佛洛伊德論:原始本能受到壓抑,必須尋

11、求其他管道來釋放,及更進一步,昇華,而藝術就是其中一種。而受到壓抑的原始本能、意識或慾望有哪些呢?先天之本性,後天之環境不容於這個社會的道德或律法的願望或幻想。性、犯罪、缺憾的補償。所表現的從意識層次到深層的潛意識狀態,理性到幻想,秩序到渾沌。其他論調(2) 自我力量:我是誰,我是什麼?自我認知、自我投射、自我證明、自我肯定的表現自我的一種行為。(3) 對社會的一種反應行為:個人在一個群體社會中的反射、反應及互動行為。個人是一個社會的一份子,生存於社會,受社會之影響與塑造。個人是歷史的一份子,存在於歷史的延續中,受歷史之影響與支配。(二十一)創作的過程(1) 靈感:靈感是什麼?其來源、如何發生

12、、其過程、能否人為掌控、在一件藝術品中所佔的份量有多少?對於藝術作品決定性有多高?靈感來自於天或是長期的醞釀的湧現?(2) 感覺與知覺狀態:敏感與奇特的感覺(3) 情感、情緒狀態以及心理、精神狀態:創作的主要源頭,決定藝術內涵、藝術風格的主要因素。尋求新奇、異常、刺激(4) 智力狀態:一般所謂的智力與創造力的關係。在藝術創作中的智力與一般的智力其性質的差異性。異於尋常的認知力、觀察力。(5) 思維方式:意識、潛意識、異類的思維方式、多方型思維 (divergent thinking) 、深切的思想、異於尋常的聯想力。(6) 性格與人格:(7) 無意識的潛伏或醞釀(8) 技巧或技藝(9) 天賦:

13、何種特殊、異於一般人的天賦?具有某種特殊的敏感力或能力。(10) 藝術表現方法與問題的發掘與解決 :決定一個藝術家於歷史上的地位與價值。(二十二)藝術、符號( sign)與象徵( symbol)(1) 符號的性質:論述性的,例如文字語言;表現性的,例如線條、色彩、圖樣、聲音等。(2) 象徵的類型:一般慣用的( conventional),例如十字架,國旗等;藝術家所創造的( created);藝術家賦予一般事物之特義,例如面具、海。(3) 象徵的性質:明確性、比喻性(隱喻性),卡夫卡蛻變的爬蟲、模糊性 (曖昧性)。(4) 象徵的使用手法 :1. 製造不尋常(或不可能)事件。2. 凸顯出某一意象。 3. 重複使用某一意象。 4. 結合兩種事物使成一體。(5) 為什麼使用象徵: 1. 間接的傳達方式,增加作品的隱義及含蓄的韻味,邀請觀者參與(解釋) 。2. 形象思惟具體化。 3. 經濟的傳達方法。 4. 增加作品的複雜性、統一性及情感的強度。(6) 夢的象徵性:潛意識的具象化。(二十三)藝術與道德:審美價值與道德價值的差異(1) 藝術家本人的人格修養、道德價值與藝術品之間的關係(2) 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其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