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公共课复习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8331626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公共课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教育技术公共课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教育技术公共课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教育技术公共课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教育技术公共课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公共课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公共课复习题(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2、学习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施、技术和环境。3、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5、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包括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在人文层面上,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6、电化教育

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二、填空题1.“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十分重要的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 和 为目标。2.从教育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它随着教育理论、实践和 信息的发展而发展。3.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4.教育技术以系统理论、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等为理论基础。5.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6.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7.学习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施、技术和环境。8.“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出现于

3、20世纪30年代。9.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视觉教育阶段、视听教育阶段、视听传播阶段、教育技术阶段。10.在美国教育技术最早被称为教学技术。11.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成立,首次提出教育技术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义。12.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13.20世纪70年代,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技术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以后,我国的教育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14.教育技术是涉及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一个交叉学科。15.教育技术研究不仅关注个别化学习,还对学生之间如何协同与合作进行系统的研究。16.教育技术将日益重

4、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17.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学习心理研究。18.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19.教育技术网络化的主要标志就是Internet应用的迅速发展。20.在信息社会中,Internet是进行知识获取和信息交流的强有力工具,它将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21.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功能的综合性学科。22.虚拟现实是继多媒体广泛应用后出现的更高层次的计算机接口技术,其根本目标就是通过视、听、触等方式达到真实体验和交互。23.虚拟现实是继多媒体广泛应用后出现的更高层次的计算机接口技术,其根本目标就是通过视、听、触等方式达到真实体验和

5、交互。24.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并对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产生深远影响。25.对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而言,专业素质可以通过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等方面得到具体表现。26.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及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7.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28.在技术层面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29.在人文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0.在信息时代中,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新型合格教

6、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随着教育技术进步和教学实践发展不断提出新目标向前发展的工程,也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3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3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3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3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 创新人才的培养。36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37.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3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学习

7、中的各种问题。3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内容的要求、学生的特点进行。4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应当注重整合的实际效果,不能将其定式化。41.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时,应重视对 和物理现象的观察,理解数据的整理和 ,应用信息技术对数据的检测、处理,辅助实现 和问题的解决。42.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时,应让学生通过对 、 的收集和整理,加深对数量、图形、函数及其 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对信息判断和处理的能力。4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时,应基于特定的 和要求,让学生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有效地、 表达和交流 。44.协作学习是在充分利用各种 的基础上实施的一

8、种 。45.综合学习是以培养学生 为主要目标的 。46.教育技术包括 形态和 形态的技术。47.现代教育技术以 的开发、 为核心。48.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和 。49.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设计、 、 、管理与 。50.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已经成为除 、学生、 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 。三、 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视觉教育阶段使用的技术手段是 。A、照相、幻灯、无声电影 B、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 C、教育电视、程序教学机 D、微型计算机、远程通信、计算机网络2、下列各项中,属于视听传播阶段使用的技术手段是 。A、照相、幻灯、无声电影 B、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

9、录音 C、教育电视、程序教学机 D、微型计算机、远程通信、计算机网络3、视听教育阶段时期是 。A、20世纪初30年代 B、20世纪3050年代 C、20世纪50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至今。4、视觉教育阶段时期是 。A、20世纪初30年代 B、20世纪3050年代 C、20世纪50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至今。5、视听传播阶段时期是 。A、20世纪初30年代 B、20世纪3050年代 C、20世纪50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至今。6、教育技术阶段时期是 。A、20世纪初30年代 B、20世纪3050年代 C、20世纪50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至今。7、下列各项中,属于

10、教育技术阶段使用的技术手段是 。A、照相、幻灯、无声电影 B、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 C、教育电视、程序教学机 D、微型计算机、远程通信、计算机网络8、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A.学习资源 B.学习环境 C.学习态度 D.学习成绩 9、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 的理论与实践。A、设计、开发、应用、组织和评价 B、设计、开发、建构、组织和评价 C、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D、应用、实践、设计、管理和评价10、在采用“教育技术”名称以前,我国曾经使用过的另外一个名词是( )。 A.电视教育 B.函授教育 C.电化教育 D.电影教育四、 多选题1.物化形态的技术包括(

11、)A 黑板 B 计算机 C 系统方法 D卫星通信2.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 )和()的总和。A 技术 B 技术手段 C 系统方法 D方法.教育技术的内涵包括( )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4.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 )A 系统理论 B 学习理论 C 教育理论 D传播理论5.学习资源包括( )A 信息 B 人员 C 技术和环境 D设施6.以下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内容的有( )A 计算机 B 多媒体 C 数字音像 D卫星广播7.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的设计领域包括(

12、)A 教学系统设计 B 学习者特征分析 C 信息设计 D教学策略设计8.教育技术中开发领域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 )A 视听技术 B 计算机辅助技术 C 印刷技术 D整合技术9.教育技术是一个交叉学科,设计学科包括( )A 心理学 B 信息技术 C 工程学 D教育科学10.教育技术在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上主要设计以下方面( )A 教学 B 教师培训 C 教学资源建设 D学习支持11.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 )A 虚拟化 B 网络化 C 智能化 D多元化12.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中内容涉及( )A 应用与创新 B 意识与

13、态度 C 知识与技能 D社会责任13.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包括下面的哪几个能力标准( )A 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B 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C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D 教辅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14.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中人文层面反映的是( )A 信息能力 B 信息意识和情感 C 信息技术与技能 D信息伦理道德修养15.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中人文层面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设计( )A 信息科学技术常识 B 协同工作 C 个人与社会责任 D独立学习16.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都有哪些说法?( )A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B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式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C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计算机融入课程教学中D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1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学习者使用信息技术进行( )A 集体学习 B 协作式学习 C 自主学习 D探究学习18.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中应注重以下几种学习,( )A 体验学习 B 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