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体验课课程计划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827716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体验课课程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然体验课课程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然体验课课程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体验课课程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体验课课程计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体验课课程计划 首先,谈谈什么是自然体验课。顾名思义,自然体验课就是以自然界为载体,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体验而获得知识和感悟的一门体验性,探究性课。教材应该是大自然,包括当地的一些气候环境,生物动物,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还有人文古迹等。形式应该是以体验为主,学生不必像在课堂那样规规矩矩,可以完全放松身心,用快乐,悠闲的心情去体验自然,观察自然,感悟自然。一、自然体验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意义自然体验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首先,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适当的放松,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激发求知兴趣,做到劳逸结合。其次,让学生以自然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为教材,结合自己的课本,及所见所闻对自然界进行观察

2、,归纳,思考,从而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学习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 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学习素材。最后,自然体验以团队形式进行,目的在于要让学生走出校园,和老师近距离交流,一起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意义主要在于在于:第一,让学生真正走进了大自然,重新以上课形式去了解本村子的自然风光,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第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促进探索大自然的求知欲望。第三,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探索求知的意识,增进彼此的了解,加深友谊,提高了同学之间的交往相处能力,并从大自然的课本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二、具体的教学设想和教学计划根据具体的课时安排,每

3、次出发前应该做到充分的准备。比如,第一,确立参与课程的年级,人数,具体负责的教师。第二,确立要去的地点,如什么山,什么沟,什么河,让学生提前通知家长,得到学校和老师的许可,并让负责的老师及同学提前去进行考察,询问当地村民的一些基本要注意的事项。负责老师要有充分的安全意识,在出发时要做到人数的检查,准备好早餐和课程器材等,尤其是在返回的时候要保证人数的齐全,并且在体验自然地过程中老师和负责的同学要保证每一个同学的安全。第三,为激发同学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出发前要确立课程名称,团队名称,可以设计属于自己队旗,队歌和口号,并将每个同学的任务进行具体的,详尽的部署。最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很小的职位去担

4、任,这样可以锻炼他们,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第四,在体验和观察的时候,进行小组的记录,讨论和交流,可以以游戏,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课程结束后要及时交流感悟,总结所学知识。以上是课前的准备工作,课程首要目的是让同学们在自然体验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其次学到一些科学性的知识。自然体验课最重要的是做到安全工作,因为课程地点有可能会选择在人烟稀少的山林,小河,同学又是低年级学生,所以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三、课程设计课程的设计应该根据他们所处的年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们的接受能力来灵活安排。低年级,知识重点是认识个别自然事物的显著特征。要认识个别事物的显著特征,就需要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比较能力

5、,所以在低年级段便把观察、比较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重点。通过认识多种自然事物的显著特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渗透科学自然观的教育,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多样性)。这样,就可以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 中年级,知识重点是认识自然界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建立一些科学概念。要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建立科学概念,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而抽象概括能力,只有在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建立科学概念中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通过这些认知活动,学生不仅认识了很多类自然

6、事物的共同特征,锻炼了抽象概括的能力,还能体会到自然事物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从而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进来。 高年级,知识重点是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各种自然事物间的复杂的内部联系。要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复杂的内部联系,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而归纳概括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只有在探究各种事物的规律和复杂的联系时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认识了一些自然变化规律和人们对这些规律的运用之后,他们就会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

7、护自然;学生有了这样的观点,就会加深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从而更努力地学习自然科学知识,锻炼各种能力。 掌握了这些,老师再结合教案和课本,将同学引入大自然,在获得放松快乐的同时,学到一些最基本的,有趣的自然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四、教学设想 以下是一些设想的教学场景,仅供参考: 场景设想一:带领同学去学校附近,给树浇水,让学生树立植树造林的意识,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先通过课堂讲授让同学知道树林对环境的作用。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实践,将说教与行动有机的结合。场景设想二:老师和同学一起去田野,考察并记录田野里的白色污染。在此之前同样应该由老师讲授一些基本

8、的关于白色污染的知识,然后分组进行考查和记录,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将田野的白色垃圾进行一次清理。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的田野,保护自己家乡环境的意识。场景设想二:爬山,出发前必须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同意,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立爬上的目的,爬山的路线,爬上所需要注意的事项。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小组比赛,但必须强调安全第一。通过爬山可以让她们的身心得到一次锻炼,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决心。场景设想三:去树林,收集当地树木,花草的种类。然后进行简单的分类,可以让他们寻找当地的一些树种,花种,并记录在当地这些花种的名称。最后后进行一次记录和总结,并和老师,当地居民进行探讨和交流。场景四:收集各种树叶,然后

9、将其整理,拿回课堂进行一次树叶拼图课。将美术课和自然体验课有机结合,在收集树叶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奇特。在拼图的环节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获得成就感。场景设想四:去河边 ,拣石子。还是安全第一,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同学们可以拣一些形状可爱,类似动物的小石子,同学们可以将自己拣到的石子送给自己喜爱的老师。石子不需太多,主要目的是拉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师生融洽相处。场景设想五:野炊活动,选择场地、搭灶、点柴、洗菜等 ,饭后还开展一些简单的文艺汇演活动。 总之,自然体验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以安全为首要任务,以快乐为前提,通过一些简单的和课本知识有联系活动,在大自然中

10、让学生放松。目标是得到快乐,获得知识,激发兴趣,增进师生友谊。 最后谈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的,一些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首先,要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其次,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去体验,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然后, 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老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最后,将安全放在第一,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