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的难题与创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8271412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普查的难题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口普查的难题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口普查的难题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口普查的难题与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口普查的难题与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普查的难题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普查的难题与创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普查的难题与创新王广州人口普查不仅是最大范围的人口调查,也是最大范围的国力调查。人口普查的核心问 题是搞准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人口总量是第一位的。 虽然现代人口普查起源于美国,而且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全世界人口普查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即如何查准人口总量。应对人口普查难题的具体措施是多方面的,但应对措施的改进主要还是调查技术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经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从研究普查调查技术的现有成果来看,目前研究普查调查方法和调查技术的主要研究部门和机构集中在统计系统内部,人口及相关研究机构对普查调查技术从数据使用者和调查系统外部的角度的研究却很少。人口研究部门和单位很少研究普查

2、调查技术的原因一方面是人口研究者很少参与普查的全程研究,另一方面是普查和相关试点调查设计及调查结果原始资料很难获取。从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来看,对人口普查调查技术的研究往往是普查完成后,集中有一些研究成果发表。由于普查的时间间隔是十年,下一次普查面对的问题和前一次普查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上一次普查面临问题的研究对下一次普查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虽然每次普查在普查前都有试点和预研究,从前几次普查的情况来看,对试点调查结果的全面研究还很不够,主要表现是只有很少的研究成果发表和预调查数据公开。很难想象如此庞大复杂的数据和调查,研究范围很小会是什么结果?对于什么人容易面访, 什么人不容易面访?不同的

3、调查对象什么时间入户访问找到的 概率更大等这些调查技术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普查前对普查的研究很少,普查后对普查的研究很多的状况的直接后果是很难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对普查技术的要求。即使我国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积累了发展中大国人口普查的丰富经验,但是,查准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也是一个越来越困难的事情。 由于不同的人口群体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格局和目标与国家的目 标和要求可能不同甚至冲突,因此查准人口总量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存在想不想搞准、能不能搞准和敢不敢搞准的不同想法。如果说想不想搞准和敢不敢搞准受到利益格局和利益相 关者主观想法的影响,那么能不能搞准则是人口普查客观上需要面对的难题。人口普查的难题

4、影响能否查准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的关键问题是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从物理学基本原理来看,观察和测量静止或静态的物体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动态的、运动的对象则是很难观察和测量。以往人口普查经验表明, 人口普查调查登记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流动、迁移人口问题,即流动、迁移人口重、漏报和识别问题;另一方面是出生瞒、 漏报问题, 即使没有计划生育,出生人口或低年龄人口漏报相对比较严重的问题也是存在的。由于计划生育考核、社会抚养费征收等人为的干预使低年龄人口瞒报、漏报更具有系统性。 虽然存在上述两方面影响查准总量的问题,但核心问题还是动的问题。从研究的角度看,对于解决人口迁移和流动的问题是一项影响普查数据

5、质量的调查技术难题。直接调查的数据可靠性往往高于间接调查,因此面访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普查要求“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对于迁移流动人口群体,如何找到和确认调查对 象对普查数据质量有很大影响。 迁移流动人口群体影响的主要是迁移流动人口与非迁移流动 人口特征与有明显差异。以中国社科院2008年全国社会状况调查本调查为全国概率样本。为例,调查登记人口与能够接受调查人口的年龄调查对象年龄结构完全不同(见图1),说明外出人口和非外出人口的主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从入户登记人口情况来看,18-40岁入户登记人口比例远远大于可以接受调查人口中 18-40岁人口相应的比例。也就是说,18-40岁

6、人口可以接受调查的人口与总体差别很大,显然这种差别是由于人口的迁移流动造成的。如果是人口普查的话,由于人口的迁移流动使迁移流动人口不仅是能否找到或接受访问产生调查覆盖误差的来源, 而且也是入户访问偏差的来源。另外,从出生瞒报、漏报和生育水平指标的角度,在家和外 出妇女的结构也是完全不同的。以2006年全国某生育状况调查为例(见图 2),在家的妇女中,入户接受调查妇女的年龄结构和没有接受调查妇女的年龄结构非常相似,说明抽中妇女与总体在家妇女的年龄分布接近。调查中登记的外出妇女的年龄结构和在家妇女的年龄结构 却完全不同。15-30岁外出妇女比例远远高于在家妇女相应的比例,而31岁及以上育龄妇女的比

7、例正好相反,即在家育龄妇女31岁及以上的比例远远大于外出妇女比例。这样的调查结果不仅扭曲了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同时也扭曲了育龄妇女的孩次结构,进一步扭曲了生育水平。图1 2008年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入户登记表成员基本情况Fig.1: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of family members registered of 2008 in China图2 2006年全国某调查外出育龄妇女年龄结构Fig. 2: Age structure of migrati on woma n of 2006 in Chi na8|_| I I I I I T I I I 1 I I

8、I I I I I I I I I T I I I I I I I III II2资料来源:张丽萍(2009):应用Kish表入户抽样被访者年龄结构扭曲问题研究,社会学研究,2009 年第4期。注:以入户登记表总人数为分母人口普查的创新(1)流动迁移人口调查设计创新如何解决人口流动迁移的问题?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普查在解决“动”的问题作了许多努力。改进流动迁移人口调查数据质量的一种方式是增加调查测量的维度;另外一种方式是改进现有测量维度的登记表格设计。从对迁移流动人口测量维度的调查设计来看,迁移流动人口从迁入地调查居多。从表1可以看到,在世界100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普查中,对人口流动迁移调查项目

9、通常采用五个方面的测量,即居住地、短期居住、暂时离家、迁出和迁入。从世界各国和地区普查表中五个调查项目的统计分布来看,居住地和迁入调查项目为主要数据收集的方法。可见,对于流动和迁移的调查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立足本地现有人口中的迁入 人口调查。表1世界100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普查人口流动迁移调查项目情况Table 1: Survey items for migration and floating population i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项目数居住地短期居住暂时离家迁入迁出01085 77 63881 2711 18142233 3 16315144 1831536

10、217118 11792151除了增加调查测量的维度外,剩下的办法就是改进调查设计。为了确保或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普查登记人口的不重不漏,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对被调查者进行唯一性识别。识别的办法就是需要有唯一的识别标识。许多国家或地区在选举过程中通过现场标记确认投票人 是否已经投过选票。 人口普查很难对每个人进行现场标识,因此,一些国家或地区采用了登记身份证号的方法。目前人口普查登记身份证号的国家或地区如中国台湾、新加坡等(见表2)。能否登记个人身份证号,如何保证个人隐私的信息安全是人口普查一直争论的问题之 一。就我国以往普查采用的方式来看,很难保证人口登记的重漏问题。尤其是对于调查对象常住本地

11、时间的判断, 从流入或迁入地来说, 很难保证流入地和流出地同时准确认定普查对 象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还是半年以下,同样对于离开常住地半年以内流出或迁出人口,在原常住地和现住地也很难同时准确认定被调查者是半年以内还是半年以上这一时间界限。因 此,传统的普查登记办法越来越难以适应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对调查登记唯一性的要求。只有采取新的登记办法、调查方式和调查技术才有可能对人口流动、迁移带来的难题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如果不付出额外的代价, 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还想得到比较好的结果是不太 可能的。因此建议在调查对象概念界定和调查方式上采用:(1)调查对象为现有人口(户籍人口 +非户籍人口);(2)增加外出

12、、外来登记表,即对流动人口增加身份证登记;当然,这种调查登记对象和身份证号登记是一个改变以往调查、并增加额外负担的调查,但好处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尽可能确立登记人口的唯一性。表2人口普查登记身份证号的国家或地区Table 2: Coun tries and regi on registered ID Number in populati on cen sus国家或地区大洲中国台湾亚洲新加坡亚洲印度尼西亚亚洲以色列亚洲马尔代夫亚洲斯洛文尼亚欧洲立陶宛欧洲(2)利益导向机制创新调查对象能否配合申报一方面取决于调查对象对调查本身的认识,另一方面取决于调查机构的权威和信誉。以生育水平调查为例,由于199

13、2年以来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和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 使被调查者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非常担心超生人口的申报问题。因此,很难如实反映真实人口状况。2000年普查也证实了低年龄人口瞒报、漏报的严重问题。这次普查同样面临相同的问题,因此,如何确保调查对象如实申报和如何减少利益相关部门的干预是一件需要上下协调,统一认识的大事。同样是对生育水平的估计, 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统计局和全国残联与国家统计局联合调查的结果有明显的不同。从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人口计生委调查结果来比较,1990年以来国家统计局调查的结果都低于国家计生委调查的结果,国家计生委承认的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的生育水平不仅与国家统计局调查结

14、果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与国家计生委自己调查的结果之间也存在很大差距。即便是2006年国家人口计生委调查的为 1.87,研究表明该调查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郭志刚(2009):近年生育率显著“回升”的由来一对。这些年来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害怕超生缴费和“一票否决”所引起出生瞒报的影响,但到底有多少出生瞒报?2006年全国残联和国家统计进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该调查是全国概率样本, 根据该调查可以估计1990年以来我国育龄妇女时期生育水平(见表3)。估计结果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是1990年的生育水平与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接近;第二是与国家统计局过去的调查对 照,生育水平明显高于原来的调查结

15、果,但多数年份仍低于国家人口计生委认定的时期生育水平。可以把这次调查估计的结果看作是介于国家统计局以往调查结果和国家人口计生委承 认结果的中间值。低于国家人口计生委认定的生育水平容易理解,但为什么会出现明显高于原来国家统计局调查的结果哪?这里唯一的不同和解释就是2006年残疾人口抽样调查的调查对象配合和调查机制的不同。2006年残疾人口抽样调查的采用各科医生根据调查员筛查出的7岁及以上人群筛查交接单和0-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采取设站与入户相结 合的方式逐人检查、评定,对确诊的残疾人,调查期间,医生应对确诊的残疾人进行医疗、 康复指导。毫无疑问,从被调查者的角度看,对子女是否有残疾,尤其是需要医生鉴定的项 目和帮助康复指导是非常有帮助和有益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