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826560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立 农村城镇化建立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开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兴盛和久安,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农村城镇化建立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开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则,该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立,就此谈几点我个人看法和意见: 一、加快农村城镇化建立的主要面临的形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职能,正在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区域经济的运行也逐渐由以前纵向为主方案经

2、济向横为主市场经济转变。这就要求行政区划的构造体系由层次多,幅度小向层次少、幅度大的方向转化。从以前方案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区划格局来看,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开展,各种问题和矛盾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 一是乡镇规模不合理,经济开展不平衡。例如:从我区经济开展状况看,只有一个乡镇万宝河镇,镇域规模较小,经济总量更小,直接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开展和农业产业构造的调整。二是乡镇布局不合理。我市有些乡镇驻地相距2030公里,有些仅相距缺乏4公里。布局不合理,影响生产关系和资源的聚集,致使乡镇管理本钱居高不下,农民负担加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开展。因此,加快农村城镇化建立,合理撤并一些乡镇村,能有效地促进

3、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开展的要求。三是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化已呈现出加快开展的趋势。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把开展小城镇作为推进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点。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开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所谓小城镇,广义讲包括小城市、建制镇及乡政府驻地的集镇。改革开放以来,以乡镇企业为依托的小城镇建立取得了巨大成绩,小城镇得到了空前开展。但在小城镇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表现是有些镇的规模过小,布局不合理,造成大量重复建立、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合理地改善小城镇的布局,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2021年以来,我市小城镇开展速度很快,但由于

4、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市农村小城镇开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建立分散,缺乏方案性;农村小城镇的开展规模还很有限,没有到达规模开展要求;根底设施薄弱,配套功能不全;农村小城镇开展缺乏区域特色,难发挥区域开展优势;农村小城镇的管理落后,不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结合我市农村经济开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加快我市农村城镇化建立的开展道路。从目前全国的形式看,沿海兴旺地区的农村城镇化建立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特别是江浙地区的农村城镇都形成了支柱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开展的核心区域。从周边市县区的情况看,我们的开展速度也太慢,赶不上时代开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加快开展,迎头赶上,

5、争取在较短的时间有较大的开展。 二、加快农村城镇化建立的必要性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立的推进和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加快农村城镇化建立进程。 一是通过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不仅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也有利于缓解城市的需缺乏与市场制约,减轻农村人口向城市高速流动的压力。有助于启动农村市场乃至整个国市场,解决需求严重缺乏的问题。在经济处于全面过剩的情况下,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创造经济的最大增长空间,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要求,防止“农村病和“城市病,保障城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开展。 二是镇城化建立的聚集效应可以推动农村工

6、业的进一步开展。聚集效应使得本地区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相对集中,扩大了本地市场,有利于进展规模生产,产生了市场规模效应,聚集效应还带来信息与人才,有利于乡镇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 三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城镇化降低了农村工农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本钱和壁垒,有助于启动我市农村市场乃至整个国市场,解决供需严重缺乏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提供广阔的空间,吸纳农村充裕劳动力,缓解农村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有效地克制农民收入不稳定和停滞的局面,帮助实现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规律过程,到达农民增收。近年来,由于工业用地增加,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

7、出来,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局面。因此,只有加快农村城镇化建立才能有效地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四是农村城镇化推动乡村工业的集聚和构造升级,成为乡镇企业集约化开展、农村非农化及其增长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它延长了农业产业的链条,拓展了农业产前、产后开展的空间,孕育和培植大批的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开展。另外小城镇建立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转变了农民的生育观念,有利于使农村人口控制由被动的强制行为日益转变为农民自觉主动的行为,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立;小城镇建立打破了原有城乡格局,使农民既发生职业转换,又实现异地转移,使农村由封闭走向开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农村城

8、镇化还有利于节约耕地,农村人口进城居住将节约更多的农村建房用地,从总量上减少了住宅占地。 三、加快农村城镇化建立的对策及措施 农村城镇化建立是一项关系到“三农问题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更需要多元投入。因此,我们要发动广泛的社会力量关心农民,关注农村,帮助农村加快城镇化建立进程。 1、要大力开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劳动力的转移。 近几年来,由于技术进步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开展,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速度放慢。今后乡镇企业的开展思路应是大力开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开展以农产品为原料和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要素的工业。此外,乡镇企业的开展应该向小城市

9、和农村小城镇适度集中,以节约土地资源和根底设施的投资。 2、积极创造条件,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优化农村城镇化的布局构造,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作用。 行政区划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功能是构筑现代管理的根底。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特别是当今交通、通讯、信息的快速开展和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趋严密,对个别乡镇的行政区划的调整显得日益迫切。为发挥区县及较大城镇的中心城镇的作用,应适当对一些区域面积较小,经济开展缓慢的乡镇给予考虑撤并到毗邻乡镇。从而形成不同规模和功能的城镇圈,有利于充分利用其产业聚集和要素聚集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和经济速度增长较快的优势,吸纳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增加就业时机,拉动周边地区经

10、济开展;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联合,形成市场分工,优势互补、信息共享,促进圈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开展,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拉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激活圈经济活力。处于城镇圈中的县城及中心城镇,都要努力挖掘城镇开展潜力,提高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实力,盘活各种要素,到达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效劳全面,环境优美,集聚力强,辐射面宽的效果。 3、大力开展农村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和创新。它的核心容是:围绕*主导产业和相关的假设干骨干农产品,将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五一节,结合成一个新的农业体系,实行种养、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以

11、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通过开展加工、购销、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业成为高效盈利产业,促使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产业化的典型经历说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可以依靠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业产业链的农业产业化途径来解决。同时,农业产业化还是农工、销售与城市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运作,既可收到城乡优势互补成效,又可以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构造,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和缩小城乡差距的步伐。 4、广开投入渠道,加大城镇的根底设施建立力度,完善小城镇功能。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必然对现代城市的建立、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市场经济必然造就更多的经济型城市而不是政治

12、型城市。城市的重大根底设施建立工程应当引入市场机制,在宏观调控下,利用市场手段按照投资主体利益化的要求,形成筹资渠道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设施使用商品化和政府管理规化的新机制。一方面政府在城市根底设施建立中要通过财税政策,稳定城镇建立的财政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要多途径地引导社会资金、国外资金参与城市根底设施建立。 5、深化配套改革,促进城镇化的开展。 一是要消除农民进城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改革户籍制度,放开进城落户的政策限制,鼓励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积极引导农村充裕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向各类城市、向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减少农民数量。同时,要扩大劳务输出,组织农民到兴旺城市经商务工。在生态

13、环境建立和扶贫开发、灾后重建中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鼓励、帮助农民向城镇流动。对居住在根本不具备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民,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以及迁移式、开发式扶贫搬迁等方法,将他们迁移到建制镇所在地居住,有条件的可在县城附近建立移民新村或居住点。二是改革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要解决农民既离乡又离土的问题,要建立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农民转让土地承包权的,一切附着在土地上的费税随之转移;农民转为城市居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权的,应视为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上,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真正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解决好进城农民就业难的

14、问题。要广开就业门路,重视开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开展传统效劳业和现代效劳业,大力开展第三产业,社区效劳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空间,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更多岗位和就业时机;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培育劳动力市场做好就业的培训效劳工作,为进城人员提供低廉有效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促进就业管理效劳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规化。同时,特色产业是城镇的支撑和依托,没有主导产业,城镇失去了生存和赖以开展的根底。现在很多地方把工业强市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提出了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能源化工产业、现代医药产业、食品加工业、纺织效劳业、建筑材料产业、有色冶金等工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要求,围绕这些产业部署了一批重点基建工程和重大技改工程,安排了巨型额投资。例如我们市也以做出品牌产业,以产品的品牌和特色,打出我市城镇化的特色。 总之,我们将利用万宝河镇作为全省首批小城镇建立试点镇的优势,加快步伐,与时俱进,紧紧抓住“生态立镇、工程兴镇、产业富镇这个中心,大干快上,努力把万宝河镇打造成全省的百强镇。 桃山区农业畜牧兽医局 宋雪峰 2021年6月21日.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