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HR对应届毕业生语重心长的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8251369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位HR对应届毕业生语重心长的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位HR对应届毕业生语重心长的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位HR对应届毕业生语重心长的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位HR对应届毕业生语重心长的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位HR对应届毕业生语重心长的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应届毕业生语重心长的话最近毕业生招聘的专场,开始在全国“铺开”。我很少直接去毕业生专场招人。今天广东的一个综合场,是我第一次参加的毕业生现场招聘会。今天我是以多重身份,参与这个招聘会的:作为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我希望为公司招到一批合适的 储备人才;作为一个职业规划研究者,我要深入一线接触准备投身社会就业大军应届生的特点;作为 广东省劳动学会、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理事,我想藉此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态、以及他们的所想所思。到了招聘场,我感到的不是一种兴奋,而是一种压抑。这是我任职人力资源总监以来的第5 年,而 5年来,中国的毕业生整整翻了 5倍, 06年将超过 360 万。进场的时间还没到,售票点外

2、已经排起了多条百 米“人带”。这时,我的心中不禁掠过一丝淡淡的伤感。很多年以前,我也曾经这样在茫茫人龙中,带着 满怀的期待排队,每天只能排到 3、5 个队伍中,去投 3、5 份简历,而后开始了更加漫长的心里等待 , 而现在,人龙的规模远远超越我作为毕业生的那个时候。现在是更多的人可以读大学了,但我无法分清, 眼前的这种景象,该是用壮观来形容,还是用悲壮来形容,无法说清,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做了一些统计,也思考了一些细节。大学生自提的薪酬水平大致如下:研究生:全部都是说“ 4000 元以上”。本科生: 2000 3500 元。大专生:基本都是提 2000 以下。其中,技术类的(如 WEB开发

3、),相对偏高,在 3000 3500之间。这些数据,除了研究生略有下降,其它比去年偏高(去年我是在5 月份以后,才陆续通知一些人到公司面试)。一方面也许现在是刚刚开始,大家把握不到竞争线的准绳,另一方面,我希望是因为就业市场 在转暖(但是看不到这种迹象)。而其中,有不少细节值得一提。一般情况下,我接过简历的时候,不会问也不会看应聘者是来自那个学校(我从不以学校论学生)。 但是当他们回答薪酬要求的时候, 却的确体现了一种差别。 今天主要都是来自广东学校的学生, 本科线上, 暨南大学、华师大、华工、华农提的要求都比较高,要求在 2500元以上;而普通一点的院校,则提 2500 元以下;专科线上,则

4、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所谓“非正规院校”,比如什么技工类学校、民办学校。 他们提的要求,全部都是在 1200 元以下问了一轮之后,我就开始对号入座的猜他们是来自那个学校, 然后对照简历,我发现几乎达到“问价格则知学校”的地步。敢情是学校给了他们一个“宏观指导”?有 几个技工类的大专生,都是说 800元,我问他们是不是都是同学,他们说“是”。 “为什么你提这个数字 呢?”,他们说:“因为我们老师说,我们现在的竞争力大概就是 800元”。这种对学生“批量生产,统 一价格”的指导方针,令我为他们感到悲哀。老师的这一句“指导”,足以给全面摧残他们3年来的系统教育和信心,也足以毁灭这个学校不可否认,他们

5、中的不少人,的确市场上是按照这个价格去招聘的 (特别是销售)。但是,学生不是纯粹的产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怎么可以做这种统一的指导呢? 为什么不会有个别人更加有自信的提出1000、1500?我今天感受到的“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差别,最大和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学生自信心的差别。我偶尔被邀去学校做讲座的时候,我经常会对学生说一句话: “你优秀,是因为你认为自己优秀。”学生的自我意想,自我心理定位,会永远的影响他一生。如果我是 校长,我会发给这个认为自己的学生值 800 块的老师 400块的工资,但是我不是给他 4 张纸币,我会换成 400个 1分的硬币,然后一个个往他脑袋上砸,直到他清醒过来,或

6、者被硬币埋葬。因为他摧残了一批学 生。今天的面试,我给每个人的时间,不会超过 5 分钟。有一个人我只和他谈了 3分钟,留下他的简历, 他后面的同学用一种没有希望的眼神看着他, 说:“这 么快?”我说:“你会更快。如果你不假思索的用两句话描述你的优点,我就招你, 1 分钟”。可惜他断断续 续,说了一大堆显然他心理的“谱”,是他彩排好的自我介绍,我“打乱”了他的部署。有一个学生,本来我觉得不错,她只用一页的简历,就表达了她的优势和特点,当我决定招她的时候, 习惯的问下学期还有没课并看简历,却看不到她的学校名字,“为什么没写学校名?”,“因为 , 我的 学校不怎么样 , ”。我还是问了她的学校,然后

7、拿起笔,在她的简历中帮她写下她的母校,然后在她眼 前竖起简历:“有没写错?”“没有。”我今天对所有留下的简历,只是做一个动作(在认为特别适合的,打钩)。这是我唯一写字的简历, 我不知道她明不明白,我是在告诉她什么。她的做法让我大打折扣。如果我是负责教育的,我有一把足够大的铁锤,我会抡起来把所有的中国学校都砸掉,因为现在不会 有一个学校敢站出来说:我们学校是“教做人的”全部都是“教书”的。当然,也有些学生非常善于销售自我,比如,有个应聘网页设计的学生,因为他做的东西都是在学校 的内部网,没法把作品展现给我看,他和我说:“我把作品放到一个叫职友集上,你可以看。”还有一个 应聘文案助理的,也是将她的

8、文章传到自己的 BLOG上。晚上我回去打开他们的主页,觉得他们放在网上的内容很充实, 比如应聘文案助理的学生, 上面有很多她的随笔作品, 我看到她不错的写作思路和思维水平, 我决定明天通知这两个人上班。他们都是来自那些被人看成“差学校”的学生,但是,他们善于利用多种 途径,来表达他们的优势。比如善于利用“职友集”、BLOG这种新的免费工具,的确成为他们赢得我的信任的关键。总结今天的感受,我认为:未毕业,先失业,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机会提供,而是就业能力结构失衡;就业难的关键,也不是因为 毕业生多,教育水平下降,而是自我认知的能力模糊,就业信心和自我价值期望的下降。天之骄子的高傲 姿态消失,是好事,

9、但取而代之的不是平衡心、平常心,而是一种自卑、浮躁和茫然。你可以认为我摆谱、摆资格,但是,作为毕业生,我相信你还是愿意听听一个5 年人力资源总监、有过1 万人次面试经历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对你的如下“不满”:不要递给我花里胡俏的简历,给我一点简洁(不是简单)而能突出你自己的表达面对成千上万的求职者,你真的以为 HR会去看你那封100个人有99个差不多的求职信、和装订得像书本一样的简历模板 内容吗?不要对我说太多的自我介绍,我不敢说 3、 5 分钟我就准确判断了你,但是 30 秒之内我就定格了你的 第一印象;我之所以很快结束你的面试,是因为你的后面排队的人真是太多,我也曾经作为毕业生这样苦 苦的等

10、待,我只是为了给更多的人一个和你一样平等的机会,而后我会挑选请你到我办公室复试;你认为 我给你的时间太少,而流露出失望(自己是不是没被看中了?)眼神的那一刹那,你就丢失了再次获得复 试的机会。我永远坚持:你的信心就是我的希望。你的岗位机会不是我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争取的。不要一副“只要你招我我什么都肯做”的姿态,这样给我一种“卖身”的感觉,我请你是因为你会为 公司创造价值,所以不是你“求”职,而是我“请”你。这不是叫你抬到姿态,而只是希望你抬起胸膛。 不要对我拒绝收你的简历,报以晦气的脸色或失望的情绪。我不接收你的简历,不是你不行,而是不适合 我的公司;我不接收你的简历,不是不给你机会;而是不想

11、给你根本不存在的期待(如果我收了,你会等 待着我通知你);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而是我不想浪费你和你父母的血汗钱尽管每一份简历只有1、 2元,但是我没有任何理由,去浪费属于你的 1 分 1 厘,何况你还是一个纯消费者;我是在帮你节约,让你 能够将它投给属于你的机会。我从不想当我拿不了那么多简历回公司的时候,把你的希望孤伶伶的留在招 聘场地里;我更不希望,当招聘会结束以后,你的简历会在冷清的场地,像其它被丢下的简历一样,雪花 般漫天飞舞,任人践踏我决不加入这样的行列,而宁可以拒收给你打击(你也必须开始懂得直面这样 的打击),因为你熬了多少个夜晚做出来的那个简历,代表的就是你,上面写着你的价值,和你的

12、尊严。 我始终认为, 任何人都可以狠狠的批判教育制度,但是绝对不可以否定你的价值,更不可以践踏你的尊严!不要不敢说出和写下你毕业的学校,无论她是如何的差,你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因为我绝对不会要这 样的人:看到他父母的时候,因为他们的背景不好而不敢认他们;或者有一天离开我的公司,去到一个更 大的公司面试的时候,不好意思说我是来自一个不是 500强的公司。对公司来说,你的价值和价值观,决 定了一切。英雄莫问出处,如果你是一个狗熊,哪怕你从天堂走出来,也还是狗熊。不要给我罗列一大堆你的学习成绩和从事的所谓实习(因为很多毕业生也曾经到我这里来兜一圈,参 观一下,盖个章名曰“实习”),你只需要挑选一件特别

13、的事情,要点式地说明过程和结果,让我知道你 是怎样做事的。不要不敢用眼睛看着我,你不敢瞧我的时候我也瞧不起你。不要在回答“你的薪酬要求”的时候, 多了那么多废话。 我不想听每个人都重复着“因为我是毕业生, 没有社会经验,所以如果公司觉得这个要求太 , 我也可以 , ”,我的钱也许也是刚刚从人民银行印出 来的,但是它们不会因为还没有被流通转手,而减损它的价值。其实我不在乎你说的是5000,还是 1500,我在乎的是你说出一个数字的那种语气、眼神。我尊重每个人都有自估劳动力价值的权利(但公司自有它 的薪酬制度,不会特殊对待你),但我喜欢干脆利落的同事,干脆利落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做事风格,也 是一种做人态度。我会固执的认为:你说出这个数字前后带了多少个字符,就表示你做事有多拖泥带水; 或者你的自我认识和自信是多么摇摆不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