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工资理论述评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8237864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工资理论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工资理论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工资理论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工资理论述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资是作为劳动者的劳动所得按时间或者生产数量付给劳动者的货币表现。工资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渠道,是维持劳动者以及劳动者家庭成员生活的基本费用来源,同时也是劳动者向社会所做贡献而得到社会承认的反映。上面对工资的描述这只是我们按照日常生日经验对工资进行的一个简要概括。那么,工资的真正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给出了答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论述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工资的本质、形式及其市场定位。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内在关系,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继续与补充。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时至今

2、日对我国探索工资改革、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在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出现之前,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便已形成了自己相对完整的工资理论。现在主流经济学的工资理论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工资理论、凯恩斯主义工资理论、货币主义工资理论、效率工资模型等。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经济学派在历史与阶级的双重局限,决定了其工资理论的肤浅性与矛盾性。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主要包括工资的本质、工资的形式和工资的市场定位三个部分。工资本质的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工资形式的理论阐明了各种形式的工资不过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揭示了在工资形式

3、上所形成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颠倒的、虚幻的认识。工资市场定位则阐明了劳动力价值范畴的市场形成机制,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运行必然将工资定位在劳动力价值水平,从而保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创立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阐明了劳动是惟一的价值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只有劳动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用来估计和比较各种商品价值的惟一尺度。下面将就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工资的本质、工资的形式和工资的市场定位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一、工资的本质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工资的理论基础是劳动力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

4、马克思明确区分了劳动力和劳动,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力成为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的价值也同其他商品一样,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决定,即“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那就是因为资本家使用工人的劳动力能够创造出比购买这些劳动力价格更多的价值。劳动力这种商品的其他特性还包括:、1劳动力和劳动者的联系和区别在于劳动能力离开了活的人就不可能存在,但劳动能力又不等于就是劳动者本人;2、劳动能力只有在劳动时才能表现出来,在人们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劳动能力才具体发挥作用;3、劳动能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是由于劳动力这种能创造为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

5、价值的特殊使用价值,资本家才会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也就是给付工人工作。马克思从而得出了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的价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的结论。所以在资本主义里工资只是由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新价值的一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商品价值的部分,这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隐蔽的剥削性。二、工资的形式工资的形式有各式各样,但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有计时工资形式与计量工资形式。马克思认为计时工资是资本主义最基本的工资形式,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是工人按一定时间出卖的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他在分析了计时工资的特点及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利用计时工资加强对工人剥削的基本表现,并得出结论计时工资是剥削剩余价值有效的手段

6、。而计件工资无非也只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虽然,现今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资形式尽管名目繁多,但都是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这两种基本形式的进一步发展与转化。另外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形式使得工资表现为全部劳动的报酬,掩盖了工资背后隐藏的剥削关系,但这是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水平除以工作日长度或劳动生产率得出每小时或每件产品的工资率。所以各种形式的工资不过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三、工资的市场定位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的工资市场定位揭示了劳动力价值范畴的市场形成机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工资运行的机制保证了劳动力只有作为剩余价值的源泉才能出卖,确保了市场工资界限的实现。马克思首先从资本

7、积累,也就是投资,与市场工资的关系来讨论这个问题的。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劳动力只有作为剩余价值的源泉才能出卖,也就是说,工资必须低于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价值,或者说,有酬劳动必须低于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价值,必须提供无酬劳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投资与市场工资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市场均衡工资,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中必然会出现相对人口过剩的现象。相对人口过剩成为工资市场运行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市场均衡工资必然定位在劳动力价格(价值)水平上。马克思工资市场定位理论则阐明了劳动力价值范畴的市场形成机制,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运行必然将工资定位在劳动力价值水平,从而保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对于探讨我国工资制度的利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工资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