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21秋《管理学》平时作业2-001答案参考4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8091321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理工大学21秋《管理学》平时作业2-001答案参考4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连理工大学21秋《管理学》平时作业2-001答案参考4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连理工大学21秋《管理学》平时作业2-001答案参考4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连理工大学21秋《管理学》平时作业2-001答案参考4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连理工大学21秋《管理学》平时作业2-001答案参考4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理工大学21秋《管理学》平时作业2-001答案参考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理工大学21秋《管理学》平时作业2-001答案参考4(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理工大学21秋管理学平时作业2-001答案参考1. 战略联盟至少需要的企业个数_A.2B.3C.4D.5参考答案:A2. 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A.人和物的因素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参考答案:C3. 用价值增加法来统计生产产品的价值时,实际上存在着重复计算的问题。( )用价值增加法来统计生产产品的价值时,实际上存在着重复计算的问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4. 反馈控制是亡羊补牢的做法,没有太大必要。( )反馈控制是亡羊补牢的做法,没有太大必要。( )参考答案:正确5. 我国实行( )的行政领导制度。A.处理行政领导者与行

2、政活动参与者关系的制度B.上下级行政领导者之我国实行( )的行政领导制度。A.处理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者关系的制度B.上下级行政领导者之间联系的制度C.协调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制度D.行政首长负责制正确答案:D6.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 收入分配是指收入在工资和( )之间的分配。A、购买能力B、物价C、利润D、CPI指数收入分配是指收入在工资和( )之间的分配。A、购买能力B、物价C、利润D、CPI指数正确答案: C8. 建筑业属于第一产业。(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9. 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创新可分为( )。A.系统初建期的创新B.系统运

3、行中的创新C.局部创新D.整体创新参考答案:AB10. 你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在今天能否作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简述理由。你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在今天能否作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简述理由。正确答案:比较优势理论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只不过我们一般看到的比较优势都是静态的此时需要用动态的观点来看比较优势理论并以此来指导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理由如下:rn (1)比较优势动态性的理论表现rn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论”。人们普遍认为居于经济学主流地位的“自由贸易”思想是以静态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而主张国家保护的德国历史学派才主张“培养动态比较利益”。实际

4、恰恰相反:比较优势或者比较利益从来就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不存在什么“静态比较利益”。只不过在具体问题上人们一般要从现实存在的比较优势出发并且有意无意地主动被动地把它长期化、固定化而已。rn 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比较优势论”中就承认比较利益的动态性。他把绝对优势分为两大类即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其中获得性优势包括资本和技术因素的作用因此绝对优势应该是动态的。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论”证明了生产力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可以根据相对优势进行交换双方获利。rn HO-S模型以资源禀赋理论为基础指出一个国家应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通过国际自由贸易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

5、有效配置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可以促使“要素价格均等化”并影响产业布局这当然是动态变化的过程。rn 里昂惕夫发现美国进口资本密集产品而出口劳动密集产品与美国资本充裕而劳动稀缺的现实不符。对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是:美国熟练劳动比较充裕所以出口大量熟练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可能是最初的“人力资本”概念这就使比较优势更加显示其动态性。熟练劳动和人力资本都是后天培养并可较快形成的。rn 在微观理论方面体现比较优势动态性的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处于创新期的新产品实际上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进入发展期即变成技术资本密集型;进入成熟期变成资本与熟练劳动密集型;进入衰退期基本成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地也随着生

6、命周期变化而从技术创新的国家向其他国家转移决定了国际贸易的走向。rn 巴拉萨在1979年提出外贸优势转移假说假设各国外贸结构和比较优势会随生产要素积累状况而迅速改变。他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中国印度东盟等各个阶梯比较优势可以逐级替代。他的动态产业升级国际分工模式与东亚地区的“雁形发展模式”相似强调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和某种生产要素快速积累之间的动态联系。rn 但实证分析证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难以升级。于是争论就转到了:如果市场经济不能够自动促进比较优势升级那么国家保护是否能够促进?或许效果更坏?这才是“经济自由主义主流派和非主流派争论的焦点。rn 比较优势理

7、论的应用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自由贸易论者主张以现存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代表的是发达国家特别是处于世界经济领导地位的“霸主”的利益他们有意识地淡化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保护主义者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特别是那些具有发展潜力和欲望的处于赶超发达国家时期的发展中大国的利益所以强调比较优势的动态性并且进一步主张国家保护幼稚工业因为所谓“国际市场经济”已经被发达国家控制而不利于新的参与者。发展中国家需要依靠国家力量以关税或进口配额等作为工业化起步的暂时措施;而依靠市场力量则根本无法实现比较优势的升级。rn 综上所述比较优势理论无论是现在还是在未来都将成为一国制定自己的贸易政策及产业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中国也不例外

8、。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既需要利用市场经济也需要利用国家保护来促进比较优势的升级。rn (2)动态比较优势应该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并以此制定相应的政策rn 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rn 按照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劳动一资本密集资本密集资本一技术密集技术密集独立知识产权的顺序详细论述如下:rn a19491978年中国的计划经济和高度保护主义虽有布局错误但完成了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的历史任务。1949年中国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是1:9到1978年达到7:3。中国拥有了原子弹、卫星和强大的机械加工工业在1980年独立设计制造了150座的大型民航客机。这是以国家力量创造动态比较利益的结果成功大于失误

9、。rn b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保护主义首先在理论上被自由贸易理论所代替中国立足于市场经济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并且有所升级出口从1978年的9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2500亿美元外贸占GNP的比重(外贸依存度)从10提高到47。两个时期都有自己特定的国内外环境都有成功和失败不能以一个否定另一个。但是不同时期的不同政策和战略表现为互相对立的理论斗争则是非常明显的。rn 制定的政策措施rn a制定政策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一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rn 中国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化背景下面临严重挑战。劳动力竞争优势不仅是低工资而且是与资本、技术和知识产权结合的程度。熟练劳动与资本配合就成为劳动一资

10、本密集型这类产业应该成为中国比较优势升级的基础。rn b制定政策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rn 有先进技术创新有独立知识产权主导行业技术标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中国企业势所必争绝不能够满足于为外国公司加工装配。中国从一般劳动密集型升级到熟练劳动资本密集到技术密集继续发展比较优势遇到国际资本的技术品牌垄断。中国对7个产业(程控交换机、数控机床、芯片、软件、钢铁工业、轿车)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发现合资外方给我们的技术是成熟期、开始衰退的技术。以市场换技术根本不可能培养自主开发能力。rn c以国家力量扶植战略产业。rn 目前的“全球化理论”把新经济和全球化的主体片面归结到企业特别是

11、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逻辑上消解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实际上新经济和全球化的参与主体不仅是企业与个人更重要的是国家和民族甚至是国家集团如欧洲联盟、国家联盟如各种自由贸易区。rn 否定比较优势的动态性片面主张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交换在实践上危害极大在理论上也是错误的。把过分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度垄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放在一起讲“比较优势”在理论上叫做“虚假前提”非常荒谬。两种产业的动态价格曲线类似于国内“工农业产品价格差”农业的垄断程度没有工业高所以总是跌价趋势工业品是涨价趋势或者降价的速度没有农产品快因此垄断程度低的产业总是处于相对不利地位。rn 总之中国相对劣势的产业是

12、高技术。部分资本密集产品如化工、航空航天产品、先进技术装备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必须作为长期动态比较优势培养盲目迷信市场自由竞争将永远是劣势。中国作为政治独立的世界大国必须同时走两条道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利用国家力量支持大企业长期扶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这是发展和创造动态比较优势的两条并行不悖的道路。比较优势理论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只不过我们一般看到的比较优势都是静态的,此时需要用动态的观点来看比较优势理论,并以此来指导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理由如下:(1)比较优势动态性的理论表现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论”。人们普遍认

13、为,居于经济学主流地位的“自由贸易”思想,是以静态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而主张国家保护的德国历史学派才主张“培养动态比较利益”。实际恰恰相反:比较优势或者比较利益,从来就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不存在什么“静态比较利益”。只不过在具体问题上,人们一般要从现实存在的比较优势出发,并且有意无意地,主动被动地,把它长期化、固定化而已。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比较优势论”中,就承认比较利益的动态性。他把绝对优势分为两大类,即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其中,获得性优势包括资本和技术因素的作用,因此绝对优势应该是动态的。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论”证明了生产力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可以根据相对优势进行交换,双方获利。HO-

14、S模型以资源禀赋理论为基础指出,一个国家应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通过国际自由贸易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配置,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可以促使“要素价格均等化”,并影响产业布局,这当然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里昂惕夫发现美国进口资本密集产品而出口劳动密集产品,与美国资本充裕而劳动稀缺的现实不符。对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是:美国熟练劳动比较充裕,所以出口大量熟练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可能是最初的“人力资本”概念,这就使比较优势更加显示其动态性。熟练劳动和人力资本,都是后天培养并可较快形成的。在微观理论方面,体现比较优势动态性的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处于创新期的新产

15、品,实际上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进入发展期,即变成技术资本密集型;进入成熟期变成资本与熟练劳动密集型;进入衰退期基本成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地也随着生命周期变化而从技术创新的国家向其他国家转移,决定了国际贸易的走向。巴拉萨在1979年提出外贸优势转移假说,假设各国外贸结构和比较优势会随生产要素积累状况而迅速改变。他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中国印度东盟等各个阶梯,比较优势可以逐级替代。他的动态产业升级国际分工模式与东亚地区的“雁形发展模式”相似,强调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和某种生产要素快速积累之间的动态联系。但实证分析证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难以升级。于是,争论就转到了:如果市场经济不能够自动促进比较优势升级,那么国家保护是否能够促进?或许,效果更坏?这才是“经济自由主义主流派和非主流派争论的焦点。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自由贸易论者主张以现存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代表的是发达国家,特别是处于世界经济领导地位的“霸主”的利益,他们有意识地淡化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保护主义者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特别是那些具有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