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绿茶初制加工技术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805869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绿茶初制加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谈谈绿茶初制加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谈谈绿茶初制加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谈谈绿茶初制加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谈谈绿茶初制加工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绿茶初制加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绿茶初制加工技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炒青绿茶的初制加工技术农学系10级茶叶班103300002李丽摘要:炒青绿茶初制加工分为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三个 工序的技术因素对炒青绿茶品质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杀青可以使鲜 叶的酶活性破坏、散发青草气、改变内含成分、蒸发一部分水分,从 而发挥炒青绿茶应有的色、香、味;揉捻可以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 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干燥可以固定炒青绿茶的外形,散失 水分,破坏叶片中残余的酶活性,使叶片中的内含成分继续氧化,从 而对炒青绿茶色、香、味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关键词:炒青绿茶;初制;杀青;揉捻;干燥引言绿茶是中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历史悠久、产区广、产量多、 品质好、销区稳,这是中

2、国绿茶生产的基本特点。中国茶叶生产,以 绿茶为最早。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中国已采用蒸青方法加工绿茶。 目前日本、印度、苏联和越南等国的绿茶制法,就是从中国传播过去 的。唐代绿茶制法,主要为蒸青团茶;到了宋代,进而改为蒸青散茶; 到了明代,又进一步发明了炒青制法,利用干热来发挥茶叶的香味, 从此绿茶品质有了更大的提高。在明代的书里,炒青绿茶制法已叙述 颇详。如明代许次纾所著的茶疏中说“生茶初摘,香气未透,必 借火力,以发其香,然性不耐劳,炒不宜久,多取入铛,则手力不匀, 久于铛中,过熟而香散矣,甚至枯焦”。明代闻龙所著的茶笺中, 更详细地阐述了绿茶的炒制方法,其中有“炒时需一人从旁搦之,以 祛

3、热气,否则色黄,香味俱减。搦者色翠,不搦则黄”。这些制茶经 验,至今仍然有着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绿茶制法继承和 发扬了传统炒制技术,由手工方式,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产量有 了增加,品质有了提高,历史上名贵绿茶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还创造了不少优质名茶1。炒青绿茶在我国绿茶生产中的产量是最多 的,在我国茶叶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所以探索炒青绿茶的初制 技术对推动茶叶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杀青杀青是绿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决定制成绿茶品质好坏的关 键。所谓杀青就是用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动性,制止酶促进鲜叶中 内含物的氧化变化,以保持茶叶原有的青绿色。杀青对于绿茶品质关

4、 系最大,杀青未至适度,对于绿茶之形状与色泽均有不良之影响。杀 青方式就目前来看,有锅炒杀青、滚筒杀青、蒸汽杀青、微波杀青等。 不同杀青方式对茶叶品质均有不同影响,这儿仅以滚筒杀青为例探 讨。杀青时,滚筒的温度、投叶量、杀青时间对绿茶之香气与滋味形 成,尤有决定性,对于水色及叶底,亦有相当关系。杀青机揽伴手之 回转率,对于茶条之形状,及温度时间之调节,均有影响;经过优良 之杀青,茶叶在以后各过程,即不易劣变,杀青不良,每易使茶叶焦 变或烟臭或发酵而劣变2。(一) 杀青的目的杀青的主要目的有4个方面。第一,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 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便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味;第 二

5、,散发青气、发展茶香;第三,改变叶子内含成分的性质,促进绿 茶品质的形成;第四,蒸发一部分水分,使叶质变为柔软,增加韧性, 便于揉捻成条。(二) 杀青的技术因素杀青的技术因素包括锅温、投叶量、时间等。这些因素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共同影响杀青叶的质量。1. 锅温一般要求杀青锅温有260C320C之间,才能达到钝化酶活性 的目的。锅温太高,杀青叶失水过快,易产生焦叶焦边,产生烟焦味。 锅温太低,易产生红梗红叶,影响茶叶的品质。2. 投叶量鲜叶杀青,从化学上看,是使鲜叶的色、香、味转化。从物理变化上 看,含水量减少,叶质变柔软。总的来看,正常的杀青质量要求:(1) 制止酶促作用。彻底破坏酶的活化,

6、杀青叶不红变。(2) 杀透:要使内含物转化程度适当,没有青草气,也没有焦气 味和水闷气味。(3) 杀匀:要求杀青叶水份含量较一致,叶质柔软度相近,化学变化程度相近。根据杀青叶的质量要求,杀青时的鲜叶投叶量要适当。投叶过多, 翻炒不匀,鲜叶受热不均匀,就容易产生杀青老嫩不匀、色泽发黄甚 至出现红梗等现象。因此,从提高茶叶品质来说,杀青时投叶量不宜 过多,也不能太少,否则容易炒焦鲜叶。在相同的温度下,鲜叶杀青 投叶量的掌握原则是“嫩叶少投,老叶多投”。3. 杀青时间一般锅式杀青时间有5-10分钟之间。时间长短与锅温和投叶量 有关。杀青时间过长,杀青叶失水过多,不利于做形;杀青时间过短, 鲜叶的茶多

7、酚、蛋白质等成分水解转化不充分,成品青涩味重。一般 宜掌握“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三)杀青技术措施1. 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杀青的主要目的如上述,要达到这些要求,都需要高温。鲜叶中 所存在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对叶中内含物的变化,有着百 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提纯的多酚类化合物为白色粉末状,一经氧化 就会变成黄色,进而变成红色,甚至褐色。这种红变的本质主要是酶 催化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产物的表现。如果用一定的高温破坏酶的活 化,则多酚类化合物就失去了催化氢化的反应的条件,于是就不会迅 速变红。杀青就是利用高温破坏酶的催化作用。几种酶对温度的具体 反映是不同的。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8、的资料,茶叶中几种酶 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如表1所示1。表1茶叶中几种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酶活性以抗坏血酸mg/g.h来表示)温度(C)15253545556575测定时PH多酚氧化酶67.58112.82130.41164.49224.4424.3905.0过氧化氢酶337.62350.61196.06118.1606.0过氧化物酶534.41769.57583.10428.857.0抗坏血酸氧化酶31.1741.5442.5440.029.626.6表1所示,各种酶对温度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如过氧化氢酶和过 氧化物酶在1525C的范围内,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但当 温度升高至35C以上时,则

9、活化就明显下降。而多酚氧化酶在15 55C的范围内,随温度上升活性增强,当温度升至65C以上时,活 性才明显下降而钝化。尽管各种酶对温度的反应各有不同,但基本的 共同点是,在70C时,酶均可开始钝化,当叶温升至80C时经过短 暂时间,酶将几乎全部变性,当温度接近100C时,几乎所有酶都在 顷刻间就失去催化作用。杀青的基本原理,就是酶对温度的不稳定性, 采取高温措施,迅速地破坏酶的催化作用,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 味。高温杀青的主要标志是能迅速地使叶温达到80C以上,以便尽 快地抑制酶活性,在极短的时间内破坏酶的催化能力,同时散发青草 气。在掌握“高温杀青”时,还必须做到“先搞后低”。这是杀青叶

10、 能够达到“杀匀杀透”,以及达到“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有效手 段。2. 抛焖结合,多抛少焖在杀青方法上,应该是“抛焖结合,多抛少焖”。这是杀青应掌 握的原则之一。在高温杀青条件下,叶子接触锅底的时间不能太长,必须用抛炒 来使叶子蒸发出来的水蒸汽和青草气迅速散发。同时叶温也随着下 降。之后再接触锅底,使叶子的温度再上升。抛炒具有的优点是成茶 香气比较好,低沸点的具有强烈青草气的芳香油,在抛炒过程中容易 散发。如青草气的主要组成部分的青叶醇,它的沸点约156157C, 在抛炒过程中抛炒时间过长,就容易使芽叶断碎,甚至烧焦,再加上 梗子与叶脉含水量高而与锅底接触面又小,升温没有叶片那么容易, 因而

11、,造成杀青不匀,甚至红梗红叶。所以,在杀青中,应注意采用 抛焖结合的方法,利用抛炒形成的高温蒸汽的穿透力,使梗脉内部迅 速升温,以解决抛炒中芽叶各部位升温不一致的矛盾。3. 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所谓老杀,主要标志是叶子失水多些;所谓嫩杀,就是叶子失水 适当少些。因为嫩叶中酶活性较强,含水量较高,所以要老杀。如果 嫩杀,则酶活性未彻底破坏,易产生红梗红叶;同时杀青叶含水量过 高,在揉捻时液汁易流失,加压时易成糊状,芽叶易断碎。低级粗老 叶则相反,应杀得嫩。因为粗老叶含水量少,纤维素含量较高,叶质 粗硬,如杀青叶含水量过少,揉捻时难以成条,加压时易断碎。(四)杀青程度的检验杀青叶适度的主要标志是叶色

12、暗绿,水分少,梗子弯曲断不了, 香气显露青气消。检验时要求无红梗红叶,叶质柔软带黏性,手捏茶 叶成团,稍有弹性,青草气消失,发出茶香,即为适度。杀青必须掌 握适度,不足或过度不好。杀青不足,酶继续活动,叶梗易发红,有 青臭气,味青涩,叶片韧性差,揉捻时易破碎,茶汁易流失;杀青过 度,香味平淡,叶底变暗,叶片水分蒸发过多,叶片硬脆,也易破碎。二、揉捻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 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 在叶表面,对提高绿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揉捻对于成茶之形 状与滋味有决定性之影响。揉捻不足,条索松,片未增多,滋味淡薄。 揉捻

13、过度,块形类茶增加,滋味亦易苦涩,且揉捻时间过长,每易使 茶叶发酵而劣变,水色每易混浊而黄变。揉捻时须注意揉捻的目的、 方法、程度、解块分筛和回转率及加压与时间。(一)揉捻的目的揉捻的目的是初步做形,使茶叶卷曲成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 条打好基础,并形成良好的外形。同时适当揉破叶细胞和组织,使茶 汁流出黏附于叶表面,冲泡时叶细胞中的物质易浸出,并且又要耐冲 泡。(二)揉捻的方法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 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2。嫩叶宜 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 索紧结,减少碎末。嫩叶宜用冷揉,因嫩叶

14、纤维少、韧性大、水溶性 果胶含量多,易形成条索,且嫩叶冷揉能保持黄绿明亮的汤色和嫩绿 的叶底。老叶因纤维多、叶质粗硬,宜采用热揉,这是利用叶质受热 变软的特性,有利于老叶揉紧成条,减少碎末茶,提高外形品质。揉捻过程中,需要加压。加压的轻重和加压时间,与茶叶条索的 松紧,叶细胞的破碎率及内质的色、香、味均有很大的关系。揉捻加 压的原则是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最后松压。在揉捻开始的 5 min内不应加压,待叶片逐渐沿着主脉初卷成条后再加压,促进条 索形成和细胞的破碎,待茶汁揉出后,再放松轻压,使茶汁被茶条吸 收,以免流失。加压过早或过重或一压到底,都达不到揉捻的良好效 果。达到揉捻的目的效果

15、,必须正确掌握加压技术,关键是正确理解 逐步加压的含义,即在每一个加压过程中,并非一次加压到某一特定 位置,而是要分几次加压,逐步加压到某一特定的位置。(三)揉捻程度的检验要根据成茶规格、销售对象、饮用习惯而定。一般绿茶要求多次 冲泡,同时不要求茶多酚的化合氧化,因此在揉捻过程中不需要大量 破坏细胞,否则会使滋味苦涩、不耐冲泡、茶汤浑浊。但细胞破碎程 度不够,会使条索不紧,滋味淡薄。一般绿茶揉捻程度主要依茶类而 定,如外销的眉茶和珠茶要求香高味浓,揉捻程度要较重;内销茶要 求多次冲泡,滋味醇和,揉捻程度宜轻,高级龙井等内销名茶,则都 不经过专门的揉捻程序。但绿茶的揉捻程度大至可以分为三个方5: 一是揉捻均匀,三级以上的叶子成条率要达80%以上,三级以下的叶 子成条率达60%以上;二是揉捻叶细胞破碎率一般为45%55%;三是 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湿润粘手感觉。(四)解块分筛解块对于成茶之形状有极大影响,解块不良,茶叶结成大块,不 但条索不佳,并且减少精制之正茶百分率,大块之茶,干燥亦甚困难, 粉未很多。但过分之解块,亦使茶叶劣变,香味亦有不良影响。所以 杀青叶经过揉捻后,易结成团块,需经解块分筛机分筛,解散团块, 降低叶温,有利于使茶条挺直均匀一致,保持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特 征。三、干燥干燥是茶叶整形做形、固定茶叶品质、发展茶香的重要工序。炒 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