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_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799967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猕猴桃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_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猕猴桃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_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猕猴桃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猕猴桃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_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猕猴桃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猕猴桃灰霉病主要发生在猕猴桃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在严峻年份果园发病率和贮藏期发病率可达50%以上。猕猴桃灰霉病已成为影响猕猴桃产业健康进展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症状 幼果(5月底至6月初)发病时,残存的雄蕊和花瓣上密生灰色孢子,初发生时,幼果茸毛变褐,果皮受侵染,严峻时可造成落果。带菌的雄蕊、花瓣附着于叶片上,并以此为中心,形成轮纹状病斑,病斑扩大,叶片脱落。如遇雨水,该病发生较重。果实受害后,表面形成灰褐色菌丝和孢子,后形成黑色菌核。贮藏期果实易被病果感染。 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果、叶、花等病残组织中越冬。在第

2、2年初花至末花期,遇降雨或高湿条件,病菌侵染花器引起花腐,带菌的花瓣落在叶片上引起叶斑,残留在幼果梗的带菌花瓣从果梗伤口处侵入果肉,引起果实腐烂。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温度为0-30,最适温度为20左右。与果实软腐病相比,在20以下的温度中,灰霉病源菌生长旺盛。因此灰霉病在低温时发生较多,病源菌在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易形成孢子,随风雨传播。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实行垄上栽培,留意果园排水,避开密植。爱护良好的通风透光,相宜的湿度条件是果园管理最基本要求。秋冬季节留意清除园内及四周各类植物残体、农作物秸秆,尽量避开用木桩作架。 2)防止枝梢徒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夏剪,增加通风透光,降低园内湿度。树冠密度以阳光投射到地面空隙为筛孔状为佳。 2、化学防治 1)采前防治。花前开头喷杀菌剂,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均可。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夏剪后,喷爱护性杀菌剂或生物制剂。 2)采后防治。采前一周喷1次杀菌剂。采果时应避开和削减果实受伤,避开阴雨天和露水未干时采果。去除病果,防止二次侵染。入库后,适当延长预冷时间。努力降低果实湿度,再进行包装贮藏。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