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工程地质勘察L冻土地温特征参数计算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7999528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L冻土地温特征参数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L冻土地温特征参数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L冻土地温特征参数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L冻土地温特征参数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L冻土地温特征参数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L冻土地温特征参数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冻土工程地质勘察L冻土地温特征参数计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冻土工程地质勘察 L 冻土地温特征参数计算附录L冻土地温特征参数计算L. 0.1常用的冻土地温特征参数应包括下列内容:1多年冻土的年平均地温值;2多年冻土上限处地温的年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3建筑物基础底面埋深处冻土地温的年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等。L. 0.2地温特征参数可根据现场钻孔一次性测温资料,按下列公式计算:1地温梯度E可按下式计算:式中:t 测温钻孔底深度d处多年冻土的地温;dt距离孔底3m5m处的地温;LL孔底至计算深度处的距离(m)。2上限处地温年平均值t、最高值t 、最低值t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zzmaxzmin= id 一 f X(L* 0. 2-2)二 0tu 0.

2、2-3)耳站 2tt(L. Cl 2-4)式中:h多年冻土上限埋深的多年平均值。z3自上限起算的地温年变化深度H可按下式计算:式中:A年变化带底部地温的年振幅,采用0.1C;0a多年冻土导温系数的平均值,m2/h;根据多年冻土的岩性成分、物理性质,按本规范附录C查得,经加权平均计算确定;t年周期(8760h)。4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t可按下式计算:cp臨=九F X 3 H hj L. 0. 2-6)5上限以下任意深度(自地面起算)h处地温的年平均值t、最高值t 、最低值t ,xxxmaxxmin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A基础底面埋深(自上限起算)H(H = hh)处地温的年振幅(C)。xxzA上

3、限处地温的年振幅,数值上等于上限处年平均地温的绝对值。uL. 0.3按本规范第L.0.2条进行地温特征参数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多年冻土上限处地温的年振幅应等于年平均地温的绝对值;2不同深度的年平均地温随深度应按线性变化,地温年振幅随深度增加应按指数规律衰减;3计算时不应计及土中水分无相变引起的地温变化。4地温梯度应按本规范公式(L.0.2-1)计算,应采用地温年变化带以下的地温。采用的地温计算的地温年变化带深度大于投入运算点的埋深时,应重新选点进行计算;5多年冻土上限埋深的多年平均值h应根据实际勘探和调查资料确定;z6 在5m深度内钻孔测温点间距可为0.5m, 5m深度以下测温点间距宜为

4、1.0m。附录M冻土钻探方法要点M.0.1钻探前应确认和核对钻孔位置、深度,并应按钻探目的、要求,搜集有关冻土工程 地质资料,同时应做好钻探机具、设备等的准备工作。M.0.2钻探设备的选择,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施钻地区的交通条件和运 输工具确定,交通困难地区应轻装。M.0.3冻土钻探的岩芯管接头应带弹子或适宜的代用品。提钻前应瞬时加压,当提钻发现 岩芯脱落时,可改用直径小一级的岩芯管钻进取芯,所取岩芯直径应满足试验要求。M.0.4岩芯管中取芯,宜使用锤击钻头、热水舜间加温岩芯管外壁、空蹲岩芯管及缓慢泵 压退芯等方法。取出的岩芯应自上而下按顺序摆放,并应标记好回次进尺、深度。M.0

5、.5钻孔应设置护孔管及套管,并应保持冻土层孔壁的稳定。护孔管及套管应固定在地 表。起拔冻土钻孔内的套管,宜采用振动拔管或用热水对套管外壁加温法,也可在原孔四周 加钻小口径钻孔辅以振动拔管。M.0.6因故不能连续钻探时,应将钻具及时提出。M.0.7冻土分层取样送验,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要求。附录N冻土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要点N.0.1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前应充分搜集该场地相关的冻土、地质资料及岩土物性参数,当 资料缺乏时,应实测该地区冻土地球物理勘探岩土物性参数,并应分析研究冻土与周围岩土 体之间物性差异。N.0.2冻土地区地球物理勘探应选择适宜冻土地区勘探的物探仪器,并应做好仪器、设备的标定、检测、调

6、试等工作。N.0.3冻土地区地球物理勘探应根据冻土类型和场地地球物理条件,选择地球物理勘探方 法。当采用单一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无法达到勘探目的时,应采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开 展工作。N.0.4 地球物理勘探的探测深度范围应根据勘探目的确定,地球物理勘探深度的范围应大 于勘探任务要求的深度范围。N.0.5地球物理勘探测线、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冻土勘探的任务目的、精度要求,结合场 地条件、岩土特性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特点综合确定,在微地貌变化、地层、冻土现象发 育及冻土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予以加密。N.0.6外业勘探过程中应详细了解场地地形、地物、地貌、植被、冻土特征、岩土性质、 冻土现象和地下水

7、情况,并应对场地附近影响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因素进行详细记录。N.0.7 在高寒、高海拔地区进行冻土地球物理勘探时,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压气候条件的性 能稳定的仪器,工作期间还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定期标定,发现问题应及时检测、调试。N.0.8冬季地表冻结时,地球物理勘探作业宜选择无须接地或对接地条件要求不高的方法。N.0.9对所取得的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应结合场地条件、冻土特征、冻土发育情况及场 地干扰等因素综合解译,必要时应采用挖探、钻探等手段验证。附录P冻土室内单轴压缩试验要点P.0.1施加的应变速率应采用0.1%/分和1.0%/分恒应变速率。只用一种试验速率时, 应采用1.0%/分。P.0.2试验的加

8、荷,可按表P.0.2给出的四种恒载荷进行,并应连续试验直到出现破坏,或到试样应变达20% ;在低应力情况下进行蠕变试验,应直到应变速率接近于零。表P02蠕变试验的恒载荷量试峻号1134i力水平0.7q0.5q0.3 q(kLq注:q为以1%/分的恒应变速率(按试样初始高度计)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确定的压缩强 度。P.0.3试验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盐渍化冻土试样的试验温度应为2C、5C和10C;2盐渍化冻土的试验温度应采用一5C或更低的温度;3当土的试验温度低于一2C时,试验温度的变化应小于士 0.2C ;当土的试验温度等 于或高于一2 C时,试验温度变化应小于0.1C。P.0.4试验的试样应为

9、圆柱体,高径比不应小于2,试样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试样中最大颗 粒尺寸的10倍。P.0.5冻土无侧限压缩试验的试样端部应采用润滑载板,并应在试验方法中对载板润滑方法 及尺寸予以说明。应变仪应附设在试样上直接测量试样的轴向应变。蠕变试验也应采用润滑 载板。P.0.6试验系统刚度与试样刚度比不应小于或等于5,可直接在试样上测变形量。P.0.7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土的物理性质参数,应包括冻土的类别、描述、颗粒成分、液限、塑限、含冰率、 含水率、干密度、土颗粒比重、饱和度和盐渍度等。2试样制备,应包括原状与重塑土样的制备。原状土样应记录直径、长度和天然密度; 重塑土样应记录压实方法、保水方法和冻结条件等。3试验条件,应包括试验温度、试样端部条件和加载条件。试验温度应记录平均温度、 温度波动范围和温度变化过程;试样端部条件应记录试样端部修整平直情况、润滑或不润滑 类型、材料和尺寸等;加载条件应记录加载设备和端帽的柔量校正、加载设备的刚度、外加 恒应变速率、应力水平和达到最大应力水平的时间周期等。4计算结果,应包括应力、荷载、轴向应变、径向应变、单轴压缩蠕变参数和蠕 变曲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