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新世纪学校气正爱满人人出彩课程建设三年规划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797354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钢新世纪学校气正爱满人人出彩课程建设三年规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宝钢新世纪学校气正爱满人人出彩课程建设三年规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宝钢新世纪学校气正爱满人人出彩课程建设三年规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宝钢新世纪学校气正爱满人人出彩课程建设三年规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宝钢新世纪学校气正爱满人人出彩课程建设三年规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宝钢新世纪学校气正爱满人人出彩课程建设三年规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钢新世纪学校气正爱满人人出彩课程建设三年规划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钢新世纪学校“气正爱满人人出彩”课程建设三年规划方案(2018 年 1 月沿用)为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 201623 号)文件精神,立足学校发展实际, 我校积极探索课程建设的路径和创新,主动构建契合我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气正爱满人人出彩”的课程体系,以期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构筑学生健康快乐学习之路。基于此,特制定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气正爱满人人出彩”课程建设三年规划方案。本课程方案包括背景分析、课程目标、课程架构、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具体如下:一、背景分析

2、(一)学校基本情况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是宝山区一所公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03 年由原宝钢第二中学和盘古路小学合并建成。学校占地32.1 亩,现有学生1300 多名,教职工130 名,教学班35 个,生源为就近入学的普通家庭子女为主。因为地段生中外来务工人员租赁较多,家庭教育和家庭经济条件差异显著,造成生源状况参差不齐,学校发展基础薄弱。2012 年加盟“上海市新优质推进项目”学校行列,2015 年成为上海市新优质项目研究所基地学校之一, 学校发展相继迎来崭新契机。如今,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发展已步入上升渠道。(二)已有优势1.融入“新优质”集群发展,经验可鉴视野拓宽曾经一度, “学生

3、生源差” 、“社会声誉低” 、“学校发展慢”如三只拦路虎,横亘在宝钢新世纪学校办学发展路上。在办学辗转徘徊之际,2012 年,我校有幸加盟“上海市新优质推进项目学校”行列,其益处有二,一是,项目组专家倡导的“不挑选生源、不争抢排名、不集聚生源”的理念,冲淡了存留在教师心头对“生源差”的积怨,进而开启了“对如何以全纳性的姿态, 实现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价值追求的思索, 这为我校课程建设体系的构建,扫除了教师心理上的障碍,并树立了明确的价值标杆。二是,项目组专家精心组织了分布于各区的一些特色学校,开放校园,专场展示。每一次参与其中,在领略兄弟学校教育办学的精彩之际, 更多的是对自我办学的审视和

4、思考,这鞭策着我们在办学路上去积极思考如何能依托课程建设,构筑孩子学习的乐园,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总之,融入“新优质”集群发展行列, 打破了固步自封的视域, 延展了教育办学的思考,激活了学校依托课程建设谋求转型发展的动力。2.尝试分布式领导管理,氛围民主凝心聚力学校要谋求转型,教师参与至为重要。分布式领导则强调集体责任感和协同工作,突破传统学校领导中“领导力”仅为顶层人员专门预留的认识,将“领导力”辐射到学校组织中的每一个个体。基于此,为改善学校发展现状,我校积极吸纳“分布式领导”的民主管理理念, 将教师视为助推发展变革的核心动力, 打破以往行政领导说了“说了算”的管理方式及骨干教师单打独斗的推

5、进方式, “自上而下”放权。聚焦课程建设而言,宏观层面,校长室积极组织教师调研和访谈工作,认真了解教师发展之需、教师专业之长、学科发展之点、课程建设之需、 过程开展之困等,酝酿出台学校三年课程建设规划方案。中观层面,先深入每个教研组,由教研组长听取并汇总教师个体对本年度课程建设发展的计划和建议,校长室出台年度课程计划。微观层面,基于大家的共识,教导处、研训室、德育处相关领导分别蹲点各自执教的学科, 共同助推课程建设推进工作。 这种自下而上、 上下结合的管理方式,激活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在课程体系建设之路上有助于凝聚众力、共谋发展。3. 中、小衔接打破隔离,九年一贯优势初显我校是 2003 年由

6、宝钢二中、 盘古路小学合并而建。 两校之间有形的 “墙”,虽已不再,长期以来横立在中、小学教师心中的“墙”依然犹存。为实现教师共谋发展大计的夙愿,彰显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优势,我们以“中、小学衔接”为项目驱动,组织开展学科大教研组联合研讨活动,从学科教学、学生习惯、学习方法等角度,督促教研组老师开放课堂、深入互动,形成中小学“一家亲” 。通过组织开展中、小衔接活动,打破的是久久存留于教师心中的“宝钢二中”与“盘古路小学”的生分,沟通的是基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对学生学科素养整体规划的思考。这为我校学科课程建设的一体化、序列化,奠定了基础。4. 科研引领、教学跟进,聚焦“教” 、“学”锻造特色秉承“科

7、研兴校”的理念,为实现打造老百姓家门口优质学校的夙愿,依托“课程建设”项目引领,各学科备课组坚持“课题微讲座 +课题研讨课”为主的研修模式,尝试将“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付之于行动, 各学科特色日渐彰显, 教与学也发生质变课堂教学改变教师单线的灌输, 进而转变为师生、 生生的互动生成; 学生学习不再是亦步亦趋地被动接受,进而呈现参与度高、达成度高的特点。5.教师梯队搭配合理,学校发展集智蓄力我校教师队伍老、中、青年龄结构搭配合理。骨干教师是助推学校变革的核心中坚力量。我校学科专业委员会成员由各学科组骨干教师组成,基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的引领,学科分解子项目,学科专业委员会的骨干,在学科

8、项目落实中,职责分工明确、团队合作有力,是学校办学品质稳步提升的中流砥柱。我校“新竹社”则是由工作十年以内的年轻教师组成,“新竹社”成员,学科素养扎实、精力充沛有冲劲,是学校办学品质稳步提升的后备力量。骨干教师引领、青年教师接力、全员教师参与,一支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的教师队伍组成了是课程体系建设路上的冲锋军。各7.课程建设小学先行,中学跟进免走弯路课程建设是我校近年来基于“学科特色建设”项目引领下的再聚焦、再延伸。具体就课程建设的研究实践而言,我校小学部在数学学科的魔“数”世界、英语学科的“有声英语”、语文学科的“积累表达式语文”、DIY、音乐创客等方面提升课程开发力度,冲击了“教材至上”的惯

9、性思维,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中学部的跟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总之,“新优质”项目的集群发展为我校课程建设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遇。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中小学衔接的尝试、“教”“研”结合的探索、教师梯队的打造、小学课程建设的先行等则为我校课程建设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凝聚全校教师之众力,突破窠臼陈规、 推陈出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三)瓶颈所在课程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我校在课程建设规划过程中,存在如下四个问题。一是,“我是谁”的定位不够清晰。在课程建设规划过程中, 我们在聆听专家的建议和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时, 往往会从 “他(她)”的角度听从、模仿,以致忽视回归我们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自己学校的客

10、观条件,从“我”的角度审视反思,如:课程建设的初衷是什么?课程建设的理念是什么?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什么?课程建设到底是要面面俱到“高大全”还是突出重点“小而精”?二是,“我该往哪儿去?”的思考不够系统。从时间的角度言之,在课程建设规划中,我们鲜于对自己学校历史追溯、现状分析、未来预判进行一个系统的思考。课程规划,从时间的角度看,仅仅站在“现在” ,思考当下我该做些什么, 容易造成 “短视”。从立场的角度看, 仅仅站在教师立场上, 思考我能做些什么,容易造成“错位” 。三是,“我该怎样去?”的思考不够明确。在课程规划过程中,就如何开展课程建设,让课程建设充满鲜活生命力,我们仍有一些问题没有思考明白

11、。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如何激活教师的专业自觉,让教师心甘情愿地发扬个人所长, 倾情投入其中?如何梳理小学部现有探索中的得与失,为中学部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如何利用校内、 外资源服务于学校课程建设?如何出台相关制度,为课程建设保驾护航?四是,“我是否到达了?”的评价不够明晰。轰轰烈烈开展一场学校变革的探索,最后一个问题“我是否达到了?”难以绕过。如何评价我们的课程建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管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又该从哪些角度进行评判?与课程建设相匹配的评价体系思考仍不够清晰。二、课程目标(一)学生培养目标坚持“修礼仪之道,塑严谨之风,强健美之体,育创新之才”的办学理念,围绕“知礼、善学、乐群、

12、尚美”的育人目标,彰显学校“人人有爱人人出彩”的校园标语所传递的师生互爱、携手共进、精彩人生的教育内涵,让“气正爱满人人出彩”课程基于我校九年一贯制的特点,按照1 3 年级、 46 年级、 7-9 年级三个年段划分,尊重孩子的成长差异,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致力于培养文质彬彬、乐思善学、热爱集体及富有审美雅趣的宝钢新世纪学子。(二)教师成长目标依托课程建设,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倡师德、强师能,打造一支身正垂范、敬岗爱业、精益求精的研究型教师团队。(三)课程发展目标基于我校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以“气正爱满人人出彩”为宝钢新世纪学校课程建设体系的核心理念,旨

13、在依托课程体系构建,弘扬正气, 以教师之间的同事友爱、师生之间无私情谊、生生之间的同窗友情传递充满“爱”的校园文化和课堂文化,让校园里的每一位教师、 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程教学与学习中,发现自我、 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人人都能“出头” 、“出彩”!三、课程内容(一)宝钢新世纪学校课程顶层框架设计我校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课程,必修,夯实基础,培养学科素养;其改革方向是校本化实施;学校课程包含拓展、探究课,必修的选修,选我所长、学我所需,其改革方向是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潜能;特长课程,自主选修,根据学生特殊需要、特长发展,开发个性化课程。我校课程不是单一层面的改革,不是停留在课堂、技术,而是立体的

14、、序列化的课程改革,是课程结构的变革,包括课程重构、学科重组、课堂重建的探索实践。依托课程开发, 发现、培养优秀教师发展教师的优势、特长,以期构建一种以四大课程群、三个不同维度(基础、拓展、探究)整合学生知、能、行、意共同发展的九年一贯课程模式(见图 1),因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空,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开放、灵活,更富于弹性、张力、活力。其中,四大课程群中,“正志”课程群主要是涵盖所有德育课程,旨在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以课程开发为载体,夯实德育树德立魂的根基。 “正基”课程群主要是涵盖目前我校中、小学所开设的基础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后续学习中的基础学习力,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正能”课程群是涵盖学校的进阶课程,旨在体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点,在学校课程开发中注重学科知识的序列性、整体性。 “正趣”课程群涵盖学校所有的自主拓展课程(见附件1),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多元学习智能。四、课程实施与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