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课时作业8 分散系及其分类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7972530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课时作业8 分散系及其分类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课时作业8 分散系及其分类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课时作业8 分散系及其分类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课时作业8 分散系及其分类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课时作业8 分散系及其分类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课时作业8 分散系及其分类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课时作业8 分散系及其分类 新人教版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8分散系及其分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CuSO4溶液和Cu(OH)2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分散质粒子都不能通过滤纸B都比较稳定,密封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C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D加入盐酸都先产生沉淀,而后沉淀溶解解析: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粒子都能通过滤纸;CuSO4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CuSO4溶液中加入盐酸不会产生沉淀。答案:B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B“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C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D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的组合可能有9种方式解析:溶液全

2、部是分散系,且一定是混合物。根据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可以判断出组合方式有9种。答案:D3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与溶液有明显不同的外观特征,胶体呈胶状B胶体不稳定,静止后容易产生沉淀C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滤液与原来胶体的组成是不同的D豆浆是胶体,因为豆浆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解析:胶体与溶液的主要特征都是均一、透明、稳定的,A、B错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所以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时,胶体的所有组成都会透过滤纸,滤液应与胶体的组成是一致的,C错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在于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D正确。答案:

3、D4现有甲、乙、丙、丁和Fe(OH)3等五种胶体,按甲和丙、乙和丁、丙和丁、乙和Fe(OH)3胶体两两混合,均出现胶体聚沉现象。则粒子带负电荷的胶体是()A甲和乙B丙和乙C甲和丁 D丙和Fe(OH)3胶体解析:因为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荷,所以乙中微粒带负电荷,则丁中微粒带正电荷,丙中微粒带负电荷,甲中微粒带正电荷。答案:B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利用电泳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B用滤纸过滤除去溶液中的胶体粒子C用渗析的方法除去胶体中的离子或分子,以净化胶体D向Fe(OH)3胶体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以除去胶体中的Cl解析:没有颜色的胶体、溶液,做电泳实验没有现象,无法区别;胶体微粒可以

4、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可以用半透膜除去其中的离子或分子;在胶体溶液中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凝聚,无法除去Cl。答案:C6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不产生沉淀,滴入一定量后有沉淀产生,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A2 molL1 H2SO4溶液B2 molL1 NaOH溶液C2 molL1 MgSO4溶液D硅酸溶胶解析:本题是一道与胶体的稳定性及胶体聚沉条件有关的题目,解题时需多向思维。Fe(OH)3胶体粒子因吸附Fe3而带正电。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这是胶体具有相对稳定性原因之一。Fe(OH)3溶胶中加入电解质使其沉淀,所加电解质的量要达到一定的值,考虑到H2S

5、O4的酸性和Fe(OH)3的碱性,A项符合题意。选项B,OH不断与Fe3发生反应,只能是不断产生沉淀而不能溶解。加入MgSO4,只能促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外加电解质)。加入带相反电荷(负电)的硅胶粒子,中和Fe(OH)3胶粒所带正电,也是使之聚沉。答案:A7用下列方法制备胶体:0.5 mol/L的BaCl2溶液和等体积2 mol/L的硫酸混合振荡;把1 mol/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 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1 mol/L NaOH溶液滴到1 mol/L FeCl3溶液中,可行的是()A BC D解析:胶体制备时对溶液浓度、反应时的操作、滴加试剂的顺序都有严格的要求

6、。中H2SO4溶液浓度太大,只会生成BaSO4沉淀,得不到BaSO4胶体。中是制备Fe(OH)3胶体的正确方法,可行。中NaOH与FeCl3浓度都太大,生成Fe(OH)3的量太多,得到Fe(OH)3沉淀。故选C。答案:C8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碘水不变蓝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的沉淀产生D加入碘水变蓝解析:这是一个渗析实验,如果半透膜完好无损,则只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透过半

7、透膜,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烧杯中的液体可以检验出硫酸根离子,检验不出淀粉的存在,即加入碘水不变蓝,可以证明半透膜无损。答案:B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B在1 L 2 molL1 Fe(OH)3胶体中,含有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2NAC在Fe(OH)3胶体中滴入少量稀硫酸将有沉淀产生D淀粉胶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适量AgNO3溶液除去解析:氯化钠溶液和水都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A项的前提是分散系,水不能称为分散系,A错误;在1 L 2 molL1 Fe(OH)3胶体中,含Fe(OH)3粒子共2 mol,而Fe(OH)3胶体粒子是由几个或几

8、十个Fe(OH)3形成的聚集体,所以该胶体中含有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2 mol,B错误;在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消失,原因是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当加入少量电解质H2SO4时,胶体先聚沉,随着H2SO4的加入发生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最终沉淀消失,C正确;胶体中的离子可通过渗析操作除去,D项的操作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D错误。答案:C10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鸡蛋清溶液水淀粉溶液蔗糖溶液FeCl3溶液肥皂水ABCD解析:水、蔗糖溶液和FeCl3是非胶体且水不是分散系,鸡蛋清、淀粉液、

9、肥皂水有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答案:A11下列性质既可能是胶体所具有的,也可能是溶液所具有的是()A光线照射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B加入少量稀硫酸立即产生沉淀C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D装入半透膜袋中并将其浸入盛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袋内外均含分散质粒子解析:A项,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不是溶液的性质;B项,稀硫酸可以使胶体发生聚沉,也可以和钡盐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C项错误,因为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在1100 nm之间;D项,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答案:B12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

10、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因是()A胶体的电泳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D胶体的聚沉解析: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电解质,血液是胶体,其胶体粒子带电荷,往伤口上撒盐会使血液发生聚沉。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13分)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时,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的是Fe(OH)3胶体。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1)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做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这表明_,这种现象称为_。(2)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原因是_。(3)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

11、原因是_。(4)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_。答案:(1)逐渐变深Fe(OH)3胶粒带正电荷电泳(2)形成红褐色沉淀电解质(NH4)2SO4电离出的SO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电荷,使Fe(OH)3胶体聚沉(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形成黄色溶液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随着H2SO4的加入,H2SO4与Fe(OH)3发生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使沉淀溶解(4)渗析14(13分)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

12、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属于_反应。(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成_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为_。(3)向(2)中烧杯中的分散系中逐滴滴入过量盐酸,会再出现一系列变化: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随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呈棕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1)Fe3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不同的分散系。(2)Fe(OH)3胶体中加入盐酸先聚沉,后沉淀溶解。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1)FeCl33NaOH=Fe(OH)33NaCl复分解(2)红

13、褐氢氧化铁胶体(3)盐酸电离出来的离子所带的电荷与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发生了电性中和,破坏了胶体的介稳性,从而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沉降下来Fe(OH)33HCl=FeCl33H2O15(13分)为研究胶体的性质,某同学查阅了如下资料:当一束可见光(波长41077.6107 m)照射到某一分散系时,若该体系粒子直径小于109 m,则光束发生直射现象,光路没有明显增强;若粒子直径大于109 m小于107 m,则光束发生明显的散射现象,即光路显著增亮;若粒子直径大于107 m,则光束发生反射现象,光路逐渐变暗,同时可看到一些颗粒。胶体粒子的直径比溶液中溶质粒子的直径大得多,但胶体却能稳定地存在,其主

14、要原因是胶体粒子有较大的表面积,能有选择性地吸附与其组成相同或相似的离子,导致胶粒带电。减弱或中和胶粒所带的电性,可使胶体聚沉(如加热、加少量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等)。给Fe(OH)3胶体接通直流电源,可发现阴极附近红褐色加深,这种胶粒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该实验证明Fe(OH)3胶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回答下列问题:(1)资料中说了几种分散系,请你按次序列举一下:_、_、_。(2)腌制咸鸭蛋时,Na、Cl能透过蛋壳内壁的半透膜进入蛋白质内,而胶体粒子蛋白质分子却不能透过半透膜。请说明半透膜上孔径的大小:_。(3)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解决方法之一是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然后插入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阴、阳两极可分别聚集氧化铁和陶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