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荒漠化中的泡泡刺荒漠生态系统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7874248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荒漠化中的泡泡刺荒漠生态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典型荒漠化中的泡泡刺荒漠生态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典型荒漠化中的泡泡刺荒漠生态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典型荒漠化中的泡泡刺荒漠生态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典型荒漠化中的泡泡刺荒漠生态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型荒漠化中的泡泡刺荒漠生态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荒漠化中的泡泡刺荒漠生态系统(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植物与植被期末作业姓名:学号:班级:学院:任课教师:教师评语:课程论文成绩:评阅教师签名:评阅时间:典型荒漠化中的泡泡刺荒漠生态系统关键词:生态系统 主要植物介绍 保护措施摘要:近年来,土地荒漠化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己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只要介绍了典型荒漠化中的泡泡 刺荒漠生态系统,介绍了其主要的植物及其生产力价值从而提出了对应的保护措 施。1什么是荒漠荒漠指的是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区。荒漠地区气 候变化很快,地面气候变化尤为剧烈;风力作用活跃;地表水极端贫乏;多盐碱 土; 一般只能生长根深叶小或无叶的植物,动物具有

2、穴居,夏眠,善疾走等特性。 荒漠分布于大陆内部或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按地表物质组成,荒漠分沙漠,砾漠, 岩漠,泥漠,盐漠等。在各种类型的荒漠中,沙漠是最重要的一种类型,不仅面 积大,分布广,而且对人类的危害也最为严重。2全球荒漠化荒漠化面积及我国荒漠化面积据统计,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达到了 3592万k”,占陆地总面积1/4,危害 国家和地区达到100多个,荒漠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1。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广大,根据国家林业局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数据(2000), 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k2,占国土总面积的27.9%,20世纪90年代中 期到20世纪末全国荒漠化土地以每

3、年10 400 km?的速度扩展,全国沙化土地面 积以每年3436 km?的速度扩展.这一严峻的荒漠化趋势使我国成为受荒漠化危害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3内蒙古荒漠生态条件内蒙古荒漠区基本处于高原上,平均海拔900-1400米,本区远离海洋,气 候干燥。东部多少受太平洋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可达150毫米,往西渐少,到阿 拉善西部只有50毫米左右,均集中夏季降落,冬季无雪,年平均气温610C, 一月最低,-10 到-17 C, 7 月最高,21 到 26 C, N 10 C积温 25003500 C, 在热量方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气候上另一特点就是风沙大,内蒙地区每年的风 沙的平均次数达200次,

4、在阿拉善地区高达600次,由于特殊的气候类型,在这 个地区就形成了特有的植物类群一沙生植物3。4生态环境与分布泡泡刺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宁夏中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 疆哈密等地,总面积2934041hm”2。其所占据的地形为高平原、盆地以及山麓、 剥蚀石质准平原、山间低地与十河谷等,土壤为石质化的灰棕色荒漠土,土壤表 层偶尔有覆沙,但多富含石膏,土壤干旱、生态环境严酷囹。5群落组成这一生态系统极为单调,其植物种类组成贫乏。建群种是泡泡刺。伴生植物: 珍珠猪毛菜、红砂、沙拐枣、膜果麻黄、霸王、合头藜、刺沙蓬、绵刺等。6生产力评价生产力很低,每公顷每年产十草133kg。7主要植物介绍7

5、.1泡泡刺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灌木,高3050厘米。茎弧形 弯曲,不孕枝先端刺状,老枝黄褐色,嫩枝灰白色。中文学名为泡泡刺,拉丁学 名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别称有球果白刺、膜果白刺,是被子植物 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无患子目(Sapindales)、 蒺藜科Zygophyllaceae、白刺属Nitraria L.泡泡刺种。分布于中国内蒙古、 甘肃、新疆等地;蒙古也有。7.1.1形态特征灌木,枝平卧,长25-50厘米,弯,不孕枝先端刺针状,嫩枝白色。叶近无 柄

6、,2-3片簇生,条形或倒披针状条形,全缘,长5-25毫米,宽2-4毫米,先 端稍锐尖或钝。花序长2-4厘米,被短柔毛,黄灰色;花梗长1-5毫米;萼片5, 绿色,被柔毛;花瓣白色,长约2毫米。果未熟时披针形,先端渐尖,密被黄褐 色柔毛,成熟时外果皮干膜质,膨胀成球形,果径约1厘米;果核狭纺锤形,长 6-8毫米,先端渐尖,表面具蜂窝状小孔。花期5-6月,果期6-7月。7.1.2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泡泡刺4月初芽开始萌动,4月末开始长叶,5月上、中旬开花,5月末开 始结实,6月中、下旬果实成熟,9月末10月初霜冻后枯萎,11月初全株枯黄。 若遇干旱年份,或在干旱季节,泡泡刺便呈半假死状态,则全年不开花

7、结实或者 推迟花果期。泡泡刺喜生于石质残丘、剥蚀石质准平原、山麓砾石洪积扇、干旱 的山间低地、干河谷以及戈壁高平原上。在土壤水分极度缺乏时,仍能顽强地生 长,对碱化土壤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最喜生于土壤表层覆薄沙的地段,在覆沙 10厘米的典型荒漠上,常形成大面积的纯群落。泡泡刺分布区境内的年降水量 在100毫米以下,干燥度大于5.0,土壤为富含石膏、强度石质化的灰棕荒漠土 或石质荒漠土,有时表层覆以薄沙,地表水和土壤水极度缺乏。需要年温N10C 的活动积温在3000C以上,是一种典型的暖温型荒漠植物。7.1.3饲用价值泡泡刺是骆驼和山羊的灌木饲料。骆驼和山羊都喜食其幼嫩枝叶,适口性良 好;干枯后骆

8、驼仍喜食,山羊的适口性有所降低,秋季泡泡刺有抓膘作用。此外, 泡泡刺的固沙能力也很好。7.2珍珠猪毛菜珍珠猪毛菜,半灌木,高15-30厘米,植株密生丁字毛,自基部分枝;老枝 木质,灰褐色,伸展;小枝草质,黄绿色,短枝缩短成球形。叶片锥形或三角形, 长2-3毫米,宽约2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扩展,背面隆起,通常早落。中文名 为珍珠猪毛菜,拉丁学名为Salsola passerina Bunge、别名为珍珠,是被子植 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中子目(Sapindales)、 藜亚目Chenopodiineae、藜科Zygophyllaceae、猪

9、毛菜属Salsola,分布于甘 肃、宁夏、青海及内蒙古等地区。7.2.1形态特征半灌木,高15-30厘米,植株密生丁字毛,自基部分枝;老枝木质,灰褐色, 伸展;小枝草质,黄绿色,短枝缩短成球形。叶片锥形或三角形,长2-3毫米, 宽约2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扩展,背面隆起,通常早落。花序穗状,生于枝条 的上部;苞片卵形;小苞片宽卵形,顶端尖,两侧边缘为膜质;花被片长卵形, 背部近肉质,边缘为膜质果时自背面中部生翅;翅3个为肾形,膜质,黄褐色或 淡紫红色,密生细脉,2个较小为倒卵形,花被果时(包括翅)直径7-8毫米; 花被片在翅以上部分,生丁字毛,向中央聚集成圆锥体,在翅以下部分,无毛; 花药矩圆形

10、,自基部分离全顶部;花药附属物披针形,顶端急尖;柱头丝状。7.2.2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种子横生或直立。花期7-9月,果期8-9月。生长于海拔2,600米至3,200米的 地区,常生长在山坡或砾质滩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7.3红砂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超旱生小灌木,是中国干旱荒漠区分布最广的 植物种之一,红砂种群具有种子、根基劈裂和不定根三种繁殖方式,其中部分以 有性繁殖为主,部分以无性繁殖为主.7.3.1形态特征红砂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于6月末7月初开花,8月上旬结实,9月末至10 月初种子成熟.红砂枝条生长缓慢,年生长量仅810 cm左右,枝条生长量与年 度降

11、水有关;再生力弱,6月刈割,全秋末只能再生34 cm,红砂为深根性, 根长达175 cm,根茎比在74 : 1之间.。7.3.2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红砂属(Reaumuria Linn.)植物隶属于柽柳科(Tamaricaceae),全世界约有 12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南欧和北非;中国产4种2变种,是中国温带荒 漠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其分布区东自鄂尔多斯西部,经阿拉善、河西、北山山 地、柴达木盆地、嘎顺戈壁,西到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边缘。分布区内年降水量 在60300 mm之间、海拔5003 200 m之间,主要生长在荒漠、半荒漠的山 麓洪积平原、山地丘陵、剥蚀残丘、山前砂砾质和砾质洪积扇、戈

12、壁等。土壤一 般为灰棕荒漠土,在荒漠灰钙土上也有生长,在盐渍化以全强盐渍化土壤上生长 良好。7.3.3使用价值其青绿时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是中等的饲用植物,以红砂为建群种的草 地类型,是草原化荒漠和典型荒漠地区家畜的主要放牧地。另外,红砂为良好的 固沙植物,是保护干旱荒漠化土地的重要生物屏障.通过对中国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宁夏等5省区草地资源数据统计分 析,在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和温性荒漠类等3大类草地中,红砂 建群型、共建型或伴生型草地面积合计9 100 324 hm2,占3大类草地总面积的 14168 %,是重要的饲用植物和固土固沙植物,其枝果也能入药,植丛是有“沙

13、 漠人参”之称的盐生肉苁蓉(Cistanche salsa)的主要寄主之一。7.4沙拐枣沙拐枣为寥科灌木。沙拐枣属的植物均为固沙造林先锋树种。主要在荒漠带 并渗入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化草原。生于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或石质地,在砾质 戈壁、山前沙砾质洪积扇坡地上也有生长。产内蒙古中部西部、甘肃西部及新疆 东部。生于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沙地、沙砾质荒漠和砾质荒漠的 粗沙积聚处,海拔500-1800米。蒙古也有分布。7.4.1形态特征灌木,高25-150厘米。老枝灰白色或淡黄灰色,开展,拐曲;当年生幼枝 草质,灰绿色,有关节,节间长0.6-3厘米。叶线形,长2-4毫米。花白色或淡 红色,通常

14、2-3朵,簇生叶腋;花梗细弱,长12毫米,下部有关节;花被片卵 圆形,长约2毫米,果时水平伸展。果实(包括刺)宽椭圆形,通常长8-12毫 米,宽7-11毫米;瘦果不扭转、微扭转或极扭转,条形、窄椭圆形至宽椭圆形; 果肋突起或突起不明显,沟槽稍宽成狭窄,每肋有刺2-3行;刺等长或长于瘦果 之宽,细弱,毛发状,质脆,易折断,较密或较稀疏,基部不扩大或稍扩大,中 部2-3次2-3分叉。花期5-7月,果期6-8月,在新疆东部,8月出现第二次花 果。7.4.2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本种的特征变异较大。分布于我国东部(内蒙古)者:瘦果宽椭圆形,肋不 明显,不扭转或微扭转,每肋通常3行刺;刺稠密,较细,易脆。分

15、布于西部(新 疆)者:瘦果窄椭圆形,肋较明显,不扭转、微扭转至扭转;每肋刺2行,往往 较稀疏,少数稍密,基部有时稍扩大。产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标本,其瘦果近于内 蒙古植株的特征,但刺较稀疏,质较硬,每肋刺2行,肋中部凸起,似乎是刺3 行与2行的过渡特征。郝景盛于1934年根据采自内蒙古的标本,建立了 Calligonum dielsianum Hao,他指出该新种与本种相近,其主要区别是:果实每 肋刺2行;幼枝有腺毛。我们研究了此模式标本和原描述,发现幼枝发霉,不是 腺毛;产内蒙古的植株中,某些果实肋也同时具有2行刺,为个体变异,故归并。 A. Los.根据r . H . no t a h u n

16、 1877年在新疆哈密一带所采的标本,建 立的C. potanini A. Los.,它与本种的区别是:果刺2行;果肋极扭转。此均 为本种的特征,也予以归并。7.4.3使用价值开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6.25%,粗脂肪2.35%,粗纤维28.10%,无氮 浸出物58.35%,粗灰分4.95%,钙1.15%,磷0.10%。适口性中等。夏秋季绵羊、 山羊喜食嫩枝叶及果实,冬春采食较差。骆驼一年四季喜食,马与牛不喜食。为 一种先锋固沙植物。味苦涩,性微温。根治小便混浊;全草治皮肤皲裂。治小 便浑浊:沙拐枣根153 0克。水煎服。治皮肤皲裂;沙拐枣全草,研末,调油 膏外涂或煎水外洗。沙拐枣对沙漠环境的适应还有几个特点,一是它基本没有叶 片,叶子缩小成托叶状包裹在枝条的节间,使枝条节间很短,拐来拐去,使它们 有了 “拐枣”之名。叶子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