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策划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786804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文化建设策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文化建设策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校文化建设策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校文化建设策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校文化建设策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文化建设策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文化建设策划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划书目 录一、学校文化主题(一)、概述(二)、文化主题阐释(三)、本原文化在淮师学校发展中的运用 1、学校教育品牌定位 2、形成特色教学的要求3、学校日常管理上的应用(四)、“求真”特色教育与教育的共性规律(个性与共性)二、学校文化主题思想在校园文化设计上的运用 1、校园文化理念系统 2、校园文化形象系统 3、校园环境艺术系统 4、校园文化行为系统一、孝义中心小学文化主题及其阐释(一)、概述文化,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古籍周礼说的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有“文化”的意思,中国最早的“文化”概念是“文治和教化”。于此我们认为可以将“文化”理解为“人类在与自然的作用及社会生活中

2、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学校精神、校园制度、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制度、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其中校园师生员工是主体,校园文化活动是重点,学校精神是核心,校园物质环境是表现条件。首先精神文化是指学校按照培养目标,由学校领导积极倡导,教师不断教育与灌输、为师生所共有的价值观念及理想、道德和信念,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均属精神文化。其次精神文化的内容要通过学校日常的制度设计来体现和执行,校园制度包括师生行为规范、办事准则和方法,包括长期形成的学校传统、习惯,成文或不成文、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学校的行为。再次组织开展形式多

3、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彰显学校的精神风貌,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整个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建设中,都需要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是整个文化体系的主题,即灵魂性的东西,足以体现出学校的特色性和品牌性。学校文化最直接的体现点就在于校园文化的设计,校园是学校文化的承载物,校园的形象标志、环境、行为都是抽象文化思想的具相载体,因此学校文化的构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校园文化的设计入手。教育具有共性,但校园是个性的,这个个性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出发点,需要深入研究挖掘校园的内涵,通过地理、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因素,提炼出校园文化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精心规划设计出整个学校文化体系。学

4、校园文化建设要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在规范办学行为、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遴选和集成社会的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氛围。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是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要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二)、 文化主题提炼和阐释 “

5、用科学发展观和求真的办学思想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教学,注重课外实践,力争全面和谐,追求继续发展”;“在实字上下工夫,在研字上求发展, “动真情、传真知、做真师”的师德要求,采用真情式教育,学校对学生提出的“诚实、朴实、踏实”要求,和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做真人”理念一脉相承,都体现了求一个“真”字;求真是我校办学经验的提炼,校园文化的理论架构应该立足在这一主题思想上,并深入挖掘,进行扩展,深入浅出,从抽象到具相,用直接的语言和艺术形式来体现出这一思想。校园文化的主题为求真,阐释为秉承中华传统文明对人性之本原的感性践行与西方哲学对宇宙之本原的理性探索精神,致力于培养既有追求事物求原、探索

6、真理的精神,又能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特出“求真”主题教育,构建出“求真”文化体系。1、真何谓“真”?真者,非假也。真者,为道中之道也。真可为个体,为真我,为原人之初。它相对独立,永恒存在,天真无邪,灵气十足。真为主体,为宇宙之本原。它绝对独立,永恒存在,全知全能,是万源之源。 “求真”就是一种不断追本求原,不断探索,追求事物本质的过程。若将它和教育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单纯的“解惑”、“授业”这一职能向更高层次的“传道”转变,从根本上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追本求原的精神。学生则要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多问“为什么”,真正把握知识的本原,事物的本质,成为一个具有独

7、立思想的人。我校以“求真”作为校园文化主题就是在传承上古先哲们探索精神的同时又丰富了它。2、求了解了“真”,便要思考如何“求”?“求”乃是对人的能力与修养的要求,简单地讲是对一个人能力素质的要求。一方面对内要博学而审思,另一方面对外要身体力行。通俗的说法就是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何谓“审思”?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就是为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求真的过程。何谓“体行”?体行就是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践。学生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要求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身体力行并重,正所谓文以启智明理,武以强心强志。(三)、本原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运用1、学校教育品牌定位

8、上的应用在求真主题思想的指导下,我校将本原文化在品牌定位上的运用概括而言就是学校教育办学的目标是:求学习之本原,会学习;求生活之本原,懂生活;求人生价值之本原,知做人; A、小学学习的本原学会方法、习惯会学习。人会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求知探索、追本求原的精神。老师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当教师的人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自己学。有道是“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学应追本求原,将“解惑”、“授业”的职能转向“传道”上来,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和西方的“引导”式教学相结合,教会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学生必定会受益终身。它表现在教学上就是重视“引导”学生主

9、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每个小学生在老师面前都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小学的教育就是给这张纸着上底色,这个底色就奠定了这张纸一生的基调和全部的风格。因此对小学教育来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我校将本原文化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不断探索,追本求原的精神。仅仅是老师一味“传道”和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自己养成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不应该只了解“是什么”这个表面现象,而应该通过进一步的思考,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0、,还要知道“为什么”,真正了解知识的本原和学习的真谛。教育就应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来充实自己的头脑,而不是依赖别人的头脑。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我国的教育重传授而轻引导,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再次,还要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等。B、生活之本原获得快乐幸福懂生活。教育是立足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的。任何时候的教育都不能与现实生活脱节,否则这样的教育就完全没有意义。 “求”生活之“真”就是追求幸福,因为幸福就是生活的本原。懂得生活的人才是

11、真正快乐的人。我校的教育目标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求得生活之“真”,了解生活的真谛,并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最终快快乐乐的过自己的幸福生活。生活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自己怎样才会快乐?有人认为:“快乐是一种心境,跟财富、年龄与环境无关。”因此,我们认为能不断充实自己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并创造这种心境的人是懂得快乐的人。在经过长时间磨练后,阅历丰富的人对生活有着比常人更为深刻的理解,他们能洞穿生活本质,那就是快乐幸福的活着最重要,在亲身感受到生活本质后,他们也是最容易成为享受快乐生活的人。 我校将“乐做人”作为教育目标之一,俨然已将如何让孩子快乐的面对人生,过快乐幸福的生活作为

12、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务之一了。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容易受到环境的感染和影响,孩子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如何看待生活。 “懂生活”的教育目标必将会改变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受益终生。C、人生价值之本原感恩社会、服务他人知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人生追求,人生价值的本原是什么,“做什么样的人”都一直是思想家们不断探索的话题之一。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呢,通观古今中外,历史总是记住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不管他们在什么岗位上,只要是他曾经真诚地为社会贡献服务过。一个有价值的人首先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分子,从哇哇落地,获得了父母亲人、

13、老师朋友的关爱和照顾,直到长大独立,在这个过程中,周围的人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汗水,所以我们需要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其次一个有价值的人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别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在我们长大后,我们应该为他人做贡献,服务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有德之人,才是高尚的人,快乐的人,这就是乐做人,做成功的人。在我们的小学教育中,让小孩明白人生价值的根本,并坚持信念,形成良好的做人理念,知做人,懂得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则为家庭之幸、社会之幸、国家之幸!知道怎样做人,形成做人的朦胧信念,是儿童教育的任务,至于如何会做人,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知识。2、本原文化在

14、特色教学上的应用本原文化在教学上的应用就是要抓住小学教学的根本规律,充分发掘儿童的学习规律、心里成长规律,还原儿童学习的本来意义,运用引导式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1)、教师教学方式要求A、兴趣教育。要抓住小学生尚不成熟的心理特征,遵循小学教育的规律,帮助学生发现兴趣,并培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老师们主张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把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社会需要的不仅仅一台台的学习机器,而是一个个充满童真的、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会学习的人。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们认为

15、每个小学生本身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引导他、呵护他。如何引导?课堂上,教师要可亲可敬才能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外要通过课外活动、科普展板以及趣味性的科普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相当重要的一点是,老师面对学生不管多么幼稚的“为什么”都不能加以嘲笑或斥责,因为我们认为重要的不是问题本身的价值而是这种追问的价值,就如泰勒斯,我们记住他不是因为他说水是万物之本原而是因为他开始思考什么是万物之本原。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每个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B、真情、真爱教育。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教育者们仔细培育,但儿童的天性又是冥顽不化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因材

16、施教,需要教师以真情来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能消融。”老师对学生要关爱有加,积极主动的了解学生所想,消除学生与教师间的心理障碍,老师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会成为孩子们的朋友,也就能更好的在学习和人生道路上引导学生,改变学生。我校将本原文化与小学教育相结合,也就是鼓励教师在教学手段上能以真情教育学生,以爱心引导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从而走上成才之路。我校把本原文化与小学教育相结合,实质上,就是希望教师能运用真情、真爱式的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够“授之以渔”,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学生则要勤学好问,积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