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期第一学月语文测试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7867366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期第一学月语文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期第一学月语文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期第一学月语文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期第一学月语文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期第一学月语文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期第一学月语文测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期第一学月语文测试卷(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奇崛(ju) 丰腴(y) 犀利(x) 金罍(li)B、隽逸(jun) 轻飔(s) 引吭(hng) 猥鄙(wi)C、岑寂(cn) 跳踉(lng) 分娩(min ) 德馨(xng)D、辟易(p) 翌日(y) 剽悍(bio) 憩息(q)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叫嚣 霄小 寡不敌众 忍俊不襟B、绮丽 奢侈 忧哉游哉 不可言喻C、窥伺 盛馔 捏手捏脚 不胜其烦D、伫立 飓风 束手无策 络绎不绝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半卷红旗临易水(抵达)B山气日夕佳(气象、景色)C、

2、荡倚冲冒,驴不胜怒(承受)D、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判断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拟人、比喻、反问)B、“燕子归来寻旧垒。” 还是去年的主,还是去年的宾,他们宾主间是如何的融融泄泄呀!(拟人、引用)C、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拟人、比喻)D、缓缓盘旋上升的鹤群,愈来愈小。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比喻) 5、 结合语境,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福州地铁修建已成为我市家喻户晓的大事。(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B、海交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双赢:双方都获益)C、张老师那幽默风趣的一席话,让全班同学忍俊不禁。(忍俊不禁:忍住不敢发出笑声。)D、在省中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上,一群阳光少年的表演很给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给力:形容精彩、酷、棒。) 6、指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错误的一项( )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D、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7、下列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4、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其代表作有女神、屈原等。石榴一文选自他的郭沫若全集。 B、“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种道理。 C、口技一文描写了一场生动逼真的口技表演,作者从侧面 写出了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以体现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D、鹤群选自世界散文精华,其作者是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9、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偏偏。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天净沙秋思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 , 。(郑振铎海燕)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总结全文点名陋室不陋的

5、句子是: 。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人们常用名句 , 。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树”是文人雅士笔下的爱物,请任意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树”字的两个连贯的句子: , 。10、请点出不同意思的标点符号:(4分)从前有个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要出一两银子征求新店对联。有个秀才去应征。财主先付了三钱银子作为定钱,说:“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店里又没有老鼠。” 那个秀才人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先生先念一遍,财主非常高兴,先生是怎么念的?请你为先生加标点。养 猪 大 如 山 老 鼠 头 头 死 酿 酒 缸 缸 好 造 醋 坛 坛 酸余下的七

6、钱银子财主就不想给了。第二天,秀才把对联加上了标点,就成了:(请你为先生加标点。)养 猪 大 如 山 老 鼠 头 头 死 酿 酒 缸 缸 好 造 醋 坛 坛 酸二、现代文阅读(23分)最初的鹰 (10分)至今很难忘却平生第一次见到鹰时,那种令人回肠荡气的感觉。在南方,天空基本上是为燕子、麻雀等温柔的鸟类所占据。偶尔于季节更替之际,能遇上迁徙的雁阵,多多少少流露几分阳刚之气。鹰是稀客。发生在回故乡的路上,我抬头看见一只鸟,漫不经心地滑翔。可能正是其神态,而不是相貌吸引了我,虽然它的相貌与别的鸟也有所区别,譬如周身的羽毛显得粗糙,硬朗,仿佛每一根都被气流鼓满,带有金属的光泽的质感。使我触目惊心的是

7、它的翅膀,一动不动,似乎属于多余的装饰,这不妨碍它比任何鸟飞得更高、更轻松。我简直以为眼前是一只黑色的风筝,没有生命,平贴在天空的表面。它是借助什么飞翔起来的?难道仅仅是那股( )吗?我怀疑着。旁边不断有行人抬起头来。谁还轻轻咂了一下嘴:“那是鹰。”这一个字眼,此刻比什么都能打动我。我如痴如醉地仰望着它,头脑中一片空白,几乎以为在其周游的范围之外,不再有天空。是的,不再有天空,除了那对翅膀,除了那对翅膀所划出的看不见、却扣人心旋的弧线。鹰漫不经心、()一切的神态太让我折服了,如果它产生在一个人身上,那个人将是最有魅力和威信的人,哪怕他一声不响,垂着眼睛走自己的路我望着鹰,血一点点热起来。至今很

8、难解释那只鹰是如何闯进我的生活像一只青筋毕露的手,代表一种精神的力量,()地把门推开。我觉得一股野性的风扑面而来,每当想起鹰这个字眼的时候。多年后又在动物园里见过类似鹰的东西,我几乎认不出它来了。那就是鹰吗?作为鹰,必须是以天空作为陪衬,而不是牢笼。我固执地保留着对它的第一印象。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11、若将“傲视”“傲慢”“傲气”三词归位于文中括号内,依次填 。(2分)12、摘录一个写“我”见到最初的鹰时感受的句子。 (1分) 13、摘录文中的一处点题句。(1分) 14、文中写了“迁徙的雁阵”有何作用?(2分) 15、“我简直以为眼前是一只黑颜色的风筝,没有生命,平贴在天空的表面。”

9、这一句话中“贴”字为什么用得好?(2分) 16、“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二)我长大了 (13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

10、的自行车捎我一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

11、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6、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1分)17、文

12、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_(3分)18、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2分)19、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2分) 20、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2分) 21、“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文言文阅读(11分)(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