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三年教学基本规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7865148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三年教学基本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数学三年教学基本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数学三年教学基本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数学三年教学基本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数学三年教学基本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三年教学基本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三年教学基本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学科三年教学基本规划一、教学原则和教学要求1 .高一、高二年级教学应该以新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为准绳,旧教材中的内容不做补充, 授课应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方法的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数学的本质,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能淡化过程教学,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机械的操作性的题型训练, 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和思维脉络,优化教学设 计,在教学过程中,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注 重学法的指导;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艺术,课堂上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自学、质疑,切 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将学生的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2 .高三年级教学应首先要

2、精选试题,教师应该遵循先练后批再评的模式,教师讲评中注重 思路的分析、方法的总结,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充分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 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规范自己 的教学行为,加强语言、板书、符号书写等,提高学生的规范书写能力。3 .选考内容高考实施的是三选一的模式,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只讲授 4-4 (参数方程与极 坐标)。二、教学内容与顺序(一) 课程设置叵!A学期必修1、必修4第二学期必修5、必修2局一A学期理科:必修3、选修2-1、选修2-2 文科:必修3、选修1-1、选修1-2第二学期理科:选修2-3 ,选修4-4文科:选修4-4 ,高

3、考一轮复习局二A学期高一轮复习,准备第一次省统测第二学期高考二轮复习(4月30日结束);高考二轮复习:已模拟练习为主 (5月1日5月30日)(二)具体教学规划必修一(高一第一学期)章节课程目标教学 内容教学要求课时 安排A章 集合与函 数概念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 的基本语言,高中数 学课程将集合作天- 种语言来学习,通过 本模块的学习,使学1.1集合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兀素与集 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 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约4课时习会使用最基本的集 合语言表示有美的数 学

4、对象,并能在自然 语百、图形语百、集 合语言之间进行转 换,体会用集合语言 表达数学内容的简洁 性、准确性,发展运 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 的能力。函数是描述 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 重要数学模型,通过 本模块的学习,使学 生不仅把函数看成变 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同时还会用集合与对 应的语百刻回函数, 感受用函数概念建立 模型的过程与方法。定集全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 空集的含义。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 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 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 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 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 念的作用。1.2函数

5、及其 表小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 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 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 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 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 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在实际情境中, 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 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通过具 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 用。约4课时1.3函数 的基 本性 质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 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 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 学会 运 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约4课时第F 基本初等 函数(1)

6、使学生了解指数函 数、对数函数的实际 背景,理解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概念与基 本性质,了解五种哥 函数,体会建立和研 究一个函数的基本过 程与方法,同时会运 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2.1指数 函数指通过具体实例(如,细胞的分裂,考古中 所用的14c的衰减,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有理指数哥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 指数哥的意义,掌握哥的运算。理解指数函 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 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理解指数函 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 模型约6课时必修一(高一第一学期)章节

7、课程目标教学 内容教学要求课时 安排2.2对数 函数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 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 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 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实例,直观 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 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约6课时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 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2.3帚函 数通过实例,了解哥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y=x,y=x 2,y=x 3,y =1/ x,y =x1/2 的图像,了解它 们的变化情况约2课时实习 作业了解对数的发明,用计算机研究函数的图像约2

8、课时第三章 函数的应 用使学生会用二分法求 方程近似解的方法, 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 之间的联系,通过一 些实例,让学生感受 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 和方法,体会函数在 数学和其它学科中的 应用,认识到函数是 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 律的基本数学模型, 并能初步应用函数思 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 一些简单问题3.1函数程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一兀二次方程根 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 与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 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 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约3课时3.2函数 模型 及其 应用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 及募函数增长差异;

9、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 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 含义。收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 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哥函数、分段 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约4课时实习 作业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 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牛顿、莱布尼 兹、欧拉等)的有关资料或现实生活中的函 数实例,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写一篇有关函 数概念的形成、发展或应用的文章,在班级 中进行交流。约1课时必修二(高一第二学期)章节课程目标教学 内容教学要求课时 安排A章 空间几何 体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 界中物体的形状、大 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 学科

10、。人们通常采用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 思辨论证、度量计算 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 何图形及其性质。三 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 现实空间,认识空间 图形,培养和发展学1.1空间 几何 体的 结构利用实数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 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 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 中简单物体的结构。约2课时1.2空间 几何 体的 三视 图和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 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 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 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 回出它们的直观图。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 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

11、图,约2课时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运用 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 能力、以及几何直观 能力,是高中阶段数 学必修系列课程的 基本要求。在本早, 学生将从对空间几何 体的整体观察入手, 认识空间图形;了解 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 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 法。直观 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不形式。1.3空间 几何 体的 表面 积与 体积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 计算公式(小要求记忆公式)约2课时第F 点、直线、 平面之间 的位置关 系本章将在前一章整体 观察、认知空间几何 体的基础上,以长方 体为载体,使学生在 直观感知的基础上, 认识空间中点、直线、 平面之间的位置关 系;通过对大量图

12、形 的观察、实验、操作 和说理,使学生进一 步了解平行、垂直关 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判 定方法,学会准确地 使用数学语后表述几 何对象的位置关系, 初步体验公理化思 想,培养逻辑思维能 力,并用来解决一些 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 用问题。2.1空间 点、直 线、平 面之 间的 ag 关系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 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 面位置关系的定义。约3课时2.2直线、 平面 平行 的判 定及 其性 质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 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 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 质与判定。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

13、 判定定理:平囿外一条直线与此平囿内的一条 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一个平囿内的两条相父直线与另一 个平囿平行,则这两个平囿平行。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 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 直线的个平囿与此平囿的交线与该直线 平行。两个平囿平行,则任意一个平囿与 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约4课时2.3直线、平面 垂直 的判定及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 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 认识和理争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 质与判定。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 判定定理:约3课时其性 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囿内的两条相交

14、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囿垂直。一个平囿过另一个平囿的垂线,则 两个平囿垂直。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 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垂直于同一个平囿的两条直线平 行。两个平囿垂直,则一个平囿内垂直 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个平囿垂直。第三章 直线与方 程在本章教学中,教师 应帮助学生经历如下 过程:首先将直线的 倾斜角代数化,探索 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 要素,建立直线的方 程,把直线问题转化 为代数问题;处理代 数问题;分析代数结 果的几何含义,最终 解决几何问题。这种 思想贯穿本章教学的 始终,帮助学生不断 地体会数行结合的思 想方法。3.1直线 的倾 斜角 与斜 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

15、图形,探索 确定直线位置的儿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 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 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 公式。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约2课时3.2直线 的方 程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儿何要素,探索并掌握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 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约3课时3.3直线 的交 点坐 标与 距离 公式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 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约3课时第四章圆与方程普逋高中数学课程 标准(试验)指出: 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的教学中,教师应帮 助学生经历如下的过 程:首先将几何问题 代数化,用代数的语 后描述几何要素及其 关系,进而将几何问 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处理代数问题;分析 代数结果的几何含 义,最终解决几何问 题。这种思想应贯穿 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