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7800888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一选取设计案例S 公司就国内目前最大的汽车生产制造企业之一,近年来汽车销量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同时,公司对售后服务的业务发展也非常重视,截至 2010 年底,全国共有特约服务中心约900 家。为提高对全国范围内的经销商的服务水平和订单响应时间,S 公司从 2007 年起先后在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建设了全新标准的配件配送中心。为满足业务发展需要,提高售后服务效率,提高对西南,西北地区的服务水平, S 公司决定在西南地区建设配送中心,随着该项目的启动,如何科学的规划配送中心成了企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S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乘用车制造商之一, 目前旗下拥有多个汽车品牌,共

2、二十多个系列的产品阵容, 覆盖了从顶级豪华车到经济型轿车各梯度市场,以及高性能豪华轿车, MPV,SUV 等细分市场。同时 S 汽车公司也是国内最早提出独立的售后服务品牌的车企业之一, 为了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及客户满意度,同时也是为了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和订单响应时间,自2007 年以来, S 公司积极在华南,华东,华北等地按照精益标准建设售后配件配送中心,同时在2009 年,公司根据对未来业务的规划,决定对华东地区售后配件配送中心进行优化,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即来源于该配送中心的规划和设计。随着配送中心选址的确定, 随之而来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配送中心规模的确定, 同时结合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进一步需

3、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配送中心内部的存储区的规划,运作区的规划, 设备及人员.精品文档的配置,配送中心的内部的各功能区的布局设计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配送中心的运营效率, 也密切的关系到公司的成本收入, 因此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但目前对于这些问题还没有建立一套评估方法,通常是参照以往的项目作为参考, 或者是一些业内典范型的配送中心作为参考, 但这样的方法所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依靠经验的成分较多,缺少理论和数据的支持,因此缺少一定的说服力。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寻找一种较为系统和合理的方法。S 公司目前在国内已建有三个售后配件配送中心,分别位于华南,华东,华北,服务于全国

4、约 900 家特约服务中心,覆盖省份和业务比例分布如下表 1 所示:表 1 配送中心服务省份分布配送中心省份数量特约服务中心业务量比重数量华南88028.7华东710337.0华北149534.3 本案例主要以华东地区配送中心为例展开优化:二确定设计目标进行配送中心总体规划设计时, 首先要明确配送中心在物流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 确定所规划配送中心的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将决定配送中心的功能与功能区构成。.精品文档从定性的角度分析, 由于 S 公司的华东配送中心在建立之初, 业务量大,而覆盖省份相对较少,回报率不高,从而公司对于配送中心的建造费用预算有限, 因此为保证效率同时使得配送成本最低收益最

5、大,应尽可能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使配送所耗费总时间最短, 充分考虑华东地区人力资源可获性特点,同时保证满足各项技术指标。在预算指标方面, 配送中心的建造费用预算也会直接影响到配送中心的规模和自动化水准, S 公司华东配送中心的建设投资决定了其技术水平。在时间指标方面, 配送总时间的长短主要反映在配送中心与各需求点的相对位置及配送路线的合理性方面, 同时配送中心内部布局及业务流程也影响着配送耗费时长。在技术指标方面, 必须考虑各需求点的需求情况, 在充分估计总出货量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品军库存量,使得配送中心周转率尽可能大;必须考虑配送中心备选地址周边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及可获情况,结合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

6、的自动化水平, 确定劳动率及总成本, 并进一步确定每单位配送成本。具体目标如下:1.缩短物流作业周期,降低物流运作成本。2.以适当的库存水平降低物流系统的总体库存。3.有效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4.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5.降低物流运作差错率。.精品文档6.信息网络高效畅通,实时掌握分销信息。7.力求降低投资成本。8.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另外,配送中心规划包括配送中心类型和规模的确定,选址,功能设计,信息系统设计,运营管理模式选择等,其内容非常复杂,而且一旦建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工程原则。合理规划一个配送中心,必须以系

7、统观点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使配送中心整体最优。2.价值工程。在配送中心规划的每个阶段,都要体现价值工程,消除或减少不必要的作业, 缩短作业周期, 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3.以人为本原则。充分重视人的因素,营造安全,舒适,方便的作业环境。4.可持续发展原则。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预留发展空间,在一定范围内适应配送需求的变化。充分考虑地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5.配送功能齐全,配送作业高效运作。6.交通便利原则。位于运输主干道,方便运输与配送。7.兼顾服务对象,位于客户中心。8.避开市中心,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9.合理配

8、置设施设备,避免盲目追求现代化。.精品文档三需求量计算1、历史销量数据分析为了预测未来华东配送中心内存放的零件种类, 需要通过对配送中心服务范围内经销商的历史销量数据进行分析, 未来数据分析资料的准确,获取了上述所确定的 7 个地区从 2011 年至 2013 年底三年内的历史销量数据。数据格式如表所示:总销量(万) 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地区年销量年销量年销量年销量上海32343841杭州22242728南京23263032南昌22232426济南20222426福州23252829合肥20252832总计162179199214以上海为例, 利用一元回归法, 可近

9、似认为上海地区的年销售量符合一元函数Q=3N+29 其中,Q为上海地区每年的销售量, N 为年份,设 2011 年为第一年,以此类推。从而计算可预测得2015 年的年销售量为44 万, 2016 年的年销售量为 47 万。.精品文档依照同样方法, 可分别预测其他六个地区的以后各年销售量。如下表:(单位:万)地区上海杭州南京南昌济南福州合肥201544303526283136201647323827303340四配送中心选址1、配送中心选址原则( 1)交通运输条件。配送中心地址选择应靠近交通运输枢纽,以保证配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 2)用地条件。配送中心建设须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的来源、

10、地价、土地的利用程度等要充分考虑并落实。( 3)顾客分布情况。准确掌握配送中心现有服务对象的分布情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变化情况, 因为顾客分布状况的改变、 配送商品数量的改变及顾客对配送服务要求的改变都会对配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产生影响。( 4)政策法规条件。掌握政府对配送中心建设的法律法规要求,那些地区不允许建设配送中心、那些地区政府有优惠政策等。( 5)附属设施条件。 配送中心周围的服务设施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如外部信息网络技术条件, 水电及通信等辅助设施, 北方地区的供暖保温设施等。( 6)其他。要考虑不同类别的配送中心对选址的需要的不同的。如有些配送中心所保管的商品有保温设施、 冷

11、冻设施、危险品设施等对.精品文档选址都有特殊要求。2、配送中心选址方法选择下面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选择配送中心选址所需采用的方法, 得出选用重心法进行选址。我们选用单中心选址方法中的重心法进行决策, 这是由于基于定性分析可知,选择 S 公司的华东配送中心只需采用单一选址的定量方法,而单中心选址方法最常用的是连续选址模型。 其选址决策的关键因素包括运输费率和该点的货物运输量等, 这也是 S 公司本次配送中心规划设计关注的重点所在。而代表性的方法就是重心法。重心法是一种选择配送中心位置,从而使配送总成本降低的方法。它把配送成本看成运输距离和运输数量的线形函数。 此种方法利用地图确定各点的位置, 并将

12、一坐标重叠在地图上确定各点的位置主要用于物流选择最低成本运送的方法。3、重心法选址模型构建(1)华东配送中心所覆盖的七大省区的地理位置如下地图所示:.精品文档该地图以 1:500 的比例显示了华东地区七大省区的相对位置, 转化为坐标图,如下:(2)具体计算过程:重心法: 在某待定区域内有n 个供应点或需求点,各点的供应量或需求量为 j (j=1 、2、 n),各点的坐标为( xj ,yj ), (j=1 、2、 n) 。需设置一个配送中心,设配送中心的坐标为( x,y),配送中心至供应点或需求点的运费率为 cj.各配送城市的需求量和运费率如下表所示:(单位:万件)城市需求量( w)至配送中心的运费率(c)上海440.5杭州300.5南京350.5南昌260.75济南280.75福州310.75合肥360.75.精品文档nj1c jjx jxnc jjj1(1 .1)nj1c jjy jync j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