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坝径流式小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减缓仪器信息网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776335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7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坝径流式小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减缓仪器信息网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低坝径流式小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减缓仪器信息网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低坝径流式小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减缓仪器信息网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低坝径流式小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减缓仪器信息网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低坝径流式小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减缓仪器信息网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坝径流式小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减缓仪器信息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坝径流式小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减缓仪器信息网(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坝径流式小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减缓处置措施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加大西部特别是贫困山区经济发展制订了一系列开发措施和项目。近年来,各地积极发展小水电,对解决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用电需求,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小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农村小水电可以减少国家电网的化石燃料消耗量,相应的减少了电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轻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温室效应。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的CDM机制,能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项目。小水电项目满足CDM机制要求,可以申请注册成为CDM项目,将项目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在国际市场出售,获得相应的

2、经济效益。因此,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水能资源,建设农村小水电站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大政治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小水电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防止不合理开发活动造成生态破坏,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严格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要求,按照“统筹兼顾、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保护生态”的原则,依法实行环境影响评价。那么,农村小水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其环评重点主要有哪些方面呢?现在以某低坝径流式小水电站为例进行重点评述。一、工程内容及规模分析:某径流式电站

3、,由取水枢纽、引水建筑物和电站厂区建筑物等组成。工程主要任务是发电,电站设计水头70.5m,装机容量*kW,85保证出力*k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万kWh,装机年利用小时数*h。工程总投资*万元,计划工期19个月。根据项目设计报告,项目建设主要由主体工程、弃渣工程以及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组成。、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工程等级及建筑级别该水电站由拦水坝、隧洞、压力管道、主付厂房、升压站等工程组成。取水枢纽无库容,电站装机容量*kw。依据水利水电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电站为V等小(2)型工程,主、次要建筑物级别均为5级。依据水利水电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防

4、洪标准(GB50201-94)规定,取水枢纽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2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和校核洪峰流量分别为621 m3/s和762 m3/s;电站厂房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和校核洪峰流量分别为854m3/s和959 m3/s。2、坝址(线)及坝型选择选定枢纽坝线在*地下游270m处。坝型为坝顶溢流、跌流消能的浆砌石拱坝。该处两岸基岩裸露,左岸坡顺直,右岸为一雄厚的“凸包”,河床覆盖层厚度5.76.8m,开挖后为一宽阔的“U”字形河谷,弦长54m,坝高8m(不含河床局部深槽),河谷宽高比6.75。坝基岩石坚硬完整,坝高和荷载水平都很低;河床覆盖层很深,消能防冲问题不突

5、出;当地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凿和砌筑。3、取水枢纽取水枢纽由浆砌石溢流拱坝、穿过拱坝的冲沙孔和右岸进水闸组成。拱坝轴线长度58.644m,其中溢流坝段长度48.65m。坝顶高程895.00m,坝高8.0m。右岸坡坝段为挡水坝段,坝顶高程900.00m,坝段长度8.075m,冲沙孔从其中穿过,冲沙孔孔口尺寸1.51.5m,孔口底板高程891.50m。进水闸紧靠右拱段布置,轴线方向与右拱段切线方向大致平行,与冲沙孔轴线夹角为82,孔口尺寸2.32.0m,底板高程893.0m。4、引水建筑物根据地形条件,电站采用以隧洞为主的引水方案,引水系统首端采取溢流式截留坝取水,末端接前池,引水工程首末端为

6、隧洞,中间为明渠。引水建筑物总长3011m,底坡比降1/1000。为了便于施工,在某沟各布置一条施工支洞,将隧洞分割成了3段,其中1#隧洞(自上至下编号)隧洞长度411.421m,2#隧洞长度1948.99m,3#隧洞长度651.465m。隧洞断面为城门洞形,成洞后的断面尺寸为2.32.8m,设计引水流量4.80m/s。前池和压力管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在厂房里侧山坡上,前池由扩散段和前室组成。前池型式为半地下室,正向进水侧向溢流。前室顶高程892.6m,前池底高程886.8m。压力管道长116.8m,垂直于山坡等高线布置,根据地形,按两段布置,采用上段明敷、下段埋管的布置方案。管床坡度34.6。5

7、、厂区枢纽厂址位于*沟口上游侧,主厂房、进厂公路沿河岸布置,变电站布置在进厂公路里侧,进厂公路与*公路相接,从河道下游跨沟进厂。厂区防洪长度78m,防洪墙顶高程824.5m;进厂道路段长50m,采用浆砌石挡墙防护,最大墙高8m。、施工进度根据本工程建筑布置、施工强度及特点,计划施工总工期为19个月。本工程高峰期施工人数100人。项目建成后,运营期定员10人。淹没范围和工程占地 取水枢纽无库容,低坝抬高水位仅3.5m。经回水计算,5年一遇洪水不淹没取水枢纽上游农田;10年一遇洪水不淹没*公路。不存在淹没处理问题。按照电站工程布置、工程施工规划及工程管理机构规划布置计算整个工程总占地1.1334h

8、m2。其中:1.永久占地0.4667hm2(荒坡地0.1333hm2,灌木林地0.3334hm2),主要为厂区、前池管道、进场道路、生活区;2.临时占地0.6667hm2(其中耕地0.2667hm2,荒地0.4000hm2),主要为临时生活用房、临时仓库、临时加工厂等。本工程不设块料和沙砾石料取料场,块料选用引水隧洞弃渣料,沙砾石购买商品料及所在河道清理沙石。 主要工程量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明挖土方0.93万m3,明挖石方0.55万m3,洞挖石方1.99万m3,砂卵石填筑1.52万m,砌石0.34万m3,砼浇筑0.43万m3。工程区以及整个*河中下游河段以印支期侵入黑云母花岗岩构成山地和河谷基

9、座,以全新统为主构成的第四系松散层覆盖在河谷基座之上。本区大地构造位于*山脉地槽褶皱系印支褶皱带之内,区内印支期岩浆岩侵入发育,形成了约1500km花岗岩区。区域褶皱及断裂均未波及该区,仅见有两组相互呈“X”型裂隙发育,构造相对简单。工程区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45s。坝址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无不良或制约项目建设因素。二、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该工程未建前,周围植被良好、人烟稀少、水土流失轻微,河流含沙量少,除洪水期外,河流终年清澈。周围区域无工业污染源,基本无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本底清洁。该电站建设不存在移民搬迁问题。三、水文分

10、析:1、径流特性*河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地下水,径流的年内变化与降雨一致。每年4月下旬开始,随着降雨增加,径流也相应增大,4月为汛前过渡期,5-10月流域进入主汛期,径流量大增,但本地区常年伏旱,伏旱期径流显著减少。10月为汛后过度期,降雨减少,径流也逐渐减少,11月至次年2月很少降雨,径流主要由地下水补给,1-3月是径流的最枯时期。属典型的山溪性河流。以*河口水文站为参证站,根据该水文站19642004年共41年径流系列资料统计分析,经计算,水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34亿m,多年平均流量4.25m/s,最大年径流量2.97亿m,最小年径流量0.54亿m,最大月平均流量10.45m

11、/s(9月),最小月平均流量0.66m/s(2月),其日平均流量用以85%保证率设计日平均流量为0.63m/s。2、洪水该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一致,每年5月上旬开始进入汛期,7-9月为本流域大暴雨多发季节,特大暴雨、洪水常发生在此时期。10月以后,伏旱南移,流域内降水较多,但雨量较少,一般不会形成大洪水。西河流域为山区性河流,洪水具有汇集快,洪水过程陡涨陡落,峰形尖瘦,峰顶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坝址处1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621m/s,2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762m/s;厂址处3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854m/s,5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959m/s。取水枢纽5年一遇的枯水期

12、洪峰流量13.3m/s。3、河流泥沙*河流域植被良好,土地垦殖率低,坡面可侵蚀量少。流域内降水多、强度大,造成表面岩层及土壤的侵蚀和滑动,并形成地表径流冲刷表层土壤;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增多,毁林开荒,沿河两岸筑路建房等,对流域水土流失影响较大。因此,流域泥沙主要来源于降水侵蚀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推移质主要来自两岸和一沟的崩塌、滑坡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如采石、垦植等。以*水文站为参证站泥沙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实测泥沙资料统计,经分析计算,水电站坝址处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985万t。推移质按悬移质20%概算,坝址处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0.78万t。四、植被分析:项目地区植被茂密,属暖温

13、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植被垂直分布特性明显,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生长季节也相应缩短。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则逐渐增加,风速增大,太阳辐射增强,土壤条件也发生变化。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植物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分布带。2000m1000m主要分布锐齿栎树,建群地为锐齿栎树伴生种有板栗、角木秦、漆树、华山松。1000m以下地带为杂果林及次生灌丛,以侧柏、紫荆、桃、杏、核桃、板栗等。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五、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依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及*县水土保持三区划分公告,项目区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为轻度流失区,但在集

14、中强降雨情况下,易发生自然灾害。本区域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重力侵蚀次之。泥石流泻流、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现象时有发生,往往和水蚀相伴发生,区内土壤多年平均侵蚀模数在730吨/km2.年,主要以面蚀为主。整个项目区属轻度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总量中一般悬移质大于推移质。根据全国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工作报告(报告)中的土壤侵蚀数据统计,截至2000年,项目区所在*县地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面积如下表所示。*县土壤侵蚀强度分级面积表项 目水蚀面积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面积(km2)3694.662437.61732.39410.2370.2827.98面积比100%66201121六、生物多样性1、水

15、生生物多样性调查该区域水生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分布广、种类多。湿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有着紧密地联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会直接反应到湿地生态系统中,湿地栖息地质量、生物多样性、水生植物等生态指标具有评价水资源生态功能的作用。2、浮游植物调查根据*省动物研究所1999年在此流域河段调查共计发现藻类21种属,其中硅藻最多,有11种属,占52.38%;绿藻5种属,占23.81%;蓝藻4种属,占19.05%;裸藻1种属,占4.76%。3、浮游动物调查浮游动物共17种属原生动物5种;水生昆虫主要有羽摇蚊幼虫和灯蛾等9种。*河流域多为泥沙基底,水流速较缓,人为干扰较少,水体理化性质较为稳定,形成了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和分布的场所,主要以竹叶眼子菜、狐尾藻、篱齿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为主。在浅水区有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形成多种群落类型。该河段生物多样性较高、物种分布比较均匀,群落生物量较大。4、水生动物*河流域内有两栖动物大鲵和少量的土鱼,大鲵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现场调查,由于近年来*河流域实施梯级电站开发影响,水电站工程又位于*河流域的下游,该电站坝址和厂址周围未发现大鲵活动。七、水电站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1、某自然保护区简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