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研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774970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颍泉区宁老庄镇王新庄小学 葛晓美2013-4-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颍泉区宁老庄镇王新庄小学 葛晓美【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使用于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增强数学课本的实用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必须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恰当好处地应用相关教学策略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关键词】教学方法、联系生活、

2、合作学习、创设情境【正文】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我们的教学改革、教学观点的更新、学习方法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的开放,已成为时代教育教学的主旋律。新课标有了新的要求,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种水平。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观点和做法: 1. 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增强数学课本的实用性从学生日常的买菜、买学习用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

3、为了更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所以,我在备每一课时都要想到所讲的知识与哪些生活的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景中融入数学知识,做到不干巴巴的讲;有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代替乏味的课本例题;能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总之,数学教学就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校园植树活动,植树的路线老师已经画好了

4、,现在我把同学们飞成三组,小组长负责栽树,每个组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第一组同学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6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5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仅仅我把它换成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也能够先想一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讨论、计算,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

5、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二创建具有实效性地小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组织实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组织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对应的规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爱好、成绩等实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水平为目标的。例如我在

6、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等。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合作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常有一些不擅长合作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拖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学生溜到别的小组,有的东张西望,有的沉默不语不愿意与别人合作交流。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的

7、水平。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哪些内向的、怕羞的学生更要多加鼓励和点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实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学生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假如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你在倾听他人发言的同时,你的大脑也产生一种思维的过程。便于对小组内的认知冲突实行交流探讨,从而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其次,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交流的增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

8、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课堂学习中。对于学困生,教师应多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好。擅长捕捉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三把数学学习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学习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一个五彩缤纷、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和亲近,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的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说明,儿童学习数

9、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实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扳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在一年级比高矮这局部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老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的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老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黑板擦拿下来?”上来拿的孩子因为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

10、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刚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刚拿黑板擦的那位同学上来站到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实行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同时,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矮,谁比较高,才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表达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

11、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四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打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但给枯燥的数学课赋予了活力,更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很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途、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地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

12、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图片、实物、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还用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更具有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较好。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书上的青蛙吃害虫的情景图,让两个孩子戴上青蛙的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的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孩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有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长大嘴,表演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实行遇面后的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2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骄傲的说:“比你多多了,我吃了3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

13、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保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总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我在教学中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参考文献: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 江苏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