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再造成功与失败的生态再思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7749412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再造成功与失败的生态再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再造成功与失败的生态再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再造成功与失败的生态再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再造成功与失败的生态再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再造成功与失败的生态再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再造成功与失败的生态再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再造成功与失败的生态再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再造成功与失败的生态再思考 摘要:20世纪90年代哈默的企业再造被认为足企业管理的革命。然而,连哈默本人亦认为企业再造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实践表明其成功率仅在20左右。当今我国已加入WTO,企业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企业再造已成为我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中研究企业再造的成功与失败,尽力避免在再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挫折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对企业再造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创新,企业再造,企业生态环境,动态企业管理,生态位1引言随着我国加入WTO,如何进行企业再造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企业研究的热点课题。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企业再造的新思想,很快在

2、企业界刮起“企业再造”的台风,企业再造被称为企业管理的革命。然而经历了将近十年,不乏成功的案例,但失败者更多,就连哈默本人也承认成功率仅在20左右。任何成功的企业发展与管理模式必定植根于特定的内、外生态环境中,离开特定的企业生态环境,所谓成功的理论、方法与经验就失去它的效用。本文对企业再造进行了生态思考。2企业再造的生态背景企业创新、再造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企业的发展作了深刻的剖析,指出: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打破原有均衡的破坏与创新变革的动态过程;使资本主义经济由一种均衡到另一种均衡发展是资本主义企业的企业家的创新活动;破坏与创新是企业

3、家的职能,并是资本主义和其企业存在的首要要素;资本主义及其企业的发展成功将走到他的反面,企业家创新职能将逐步丧失而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熊彼特系统地提出了企业创新的理论,明确指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企业生存之根本。实际上早在熊彼特以前马克思与恩格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深刻地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在市场经济的生态环境下,企业是市场的行为主体;企业是谋求利益的理性人,并力求其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生存在特定的时期内,所能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与可利用的资源有限性,决定了企业间的竞争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同样是

4、优胜劣汰,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发展,取得竞争优势,才能战胜对手谋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时代,是前工业社会时代,在那个时代技术发展相对缓慢,企业与社会的发展只能利用缓慢发展的技术进行“创新变革”。到上世纪中叶整个社会生态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上世纪初开始的科学思想的*而引发起技术的*,从而引起生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结构的*,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阶段。可以说它粉碎了旧市场的一切,产品、生产技术、营销方法、劳资关系、投融资,甚至企业文化都需进行彻底的革命性变革。这场技术革命首先产生在美国,使美国必然成为这场新技术革命的最大受益者,使它能一直保持着全球超级经济大国的地位。然而,这次技

5、术*与过去的发明创造不同,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的:“这次技术革命与历次技术革命和发明不同,过去一切发明和技术革命是以经验知识为基础的,都是天才发明家的创造,它是依靠经验的积累,天才的直觉和试验,而这次技术革命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使用的是科学理论方法。”正是这个原故,所以:其一,它可以通过教育、学习使大多数人掌握和加以运用;其二,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使科学技术能迅速扩散和综合,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其三,由上述两点原因使它具有民众性,广大民众都可以登上过去天才才能进入的研究和开发的圣殿,参加研究与开发活动。这次技术革命的科学化、信息化和民众化,使得:新技术、新产品、新行业能持续不断涌现;技术迅

6、速发展而又迅速贬值、消亡;高新技术飞快地向更高新技术推进。在新的技术生态环境下,企业竞争被迫转向创新技术与创新产品竞争,人才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由产品经营向人才经营转折。企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与企业间、行业与行业间真正建立紧密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时空的阻隔消失;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跨国公司出现;人的价值观念随之变革;社会对环境等持续发展综合福利要求等;泡沫经济、金融风暴、区域化经济组织、高新技术产业、虚拟组合、企业文化、知识产权、知识管理、柔性管理、特许经营,大量企业生态的新特征层出不穷地涌现,企业生态系统进入瞬息万变的真正复杂性时期。在80年代初期美国各大公司

7、遭到全球性竞争对手的不断冲击,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单纯依靠提高效率的方法在竞争激烈和复杂多变的全球生态环境中占据、保持优势的几率越来越小,必须在改进质量、重新结构、裁员乃至再造方面不断创新。哈默等人正是在这样的企业生态背景下提出“企业再造”的思想。1990年哈默的不要自动化改造彻底铲除最早反映了再造思想中,不要改造彻底铲除,表示出与过去的彻底割裂。1993年哈默和钱皮共同发表了企业再造工商管理革命宣言,立刻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中掀起了一场工商管理革命。企业再造是以一种再生的思想重新审视企业,并对传统的管理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古典分工理论提出了质疑,产生管理学发展史中的一次巨大变革。其后哈默与斯坦顿

8、于1995年联合推出再造革命一书,这是一本指导企业再造实践的手册。紧接着哈默于1996年推出超越再造以流程为中心的组织怎样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一书,该书分析了企业再造运动对人们生活和工作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作好思想准备。后两本书的出版是对企业再造理论的丰富、发展和进一步诠释。最初哈默等人所提出的企业再造主要是指重新改组企业劳动组织和管理结构,但现代对企业再造的理解已大大超出原来的范围,包括产品结构、销售结构、资产与产权结构等方面的重*性变革,本文所论的企业再造正是这种意义下的企业再造。企业再造是一把双刃剑,再造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经历了近十年的进程,其结果连哈默本人亦惊叹成功率仅为

9、20左右。我国加入WTO,企业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生态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导入再造过程中,不但应吸取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更应紧密结合我国现实的国情。3成功与失败的生态思考企业再造获得成功者不乏其例,如顾新建等人在知识型制造企业中国制造企业如何赢得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一书中所介绍的美国电报电话 (ATT)租赁服务公司的例子;季建中、顾培亮等人在企业过程再造管理模式的变革一文中介绍福特公司美国总部的案例;海尔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再如,Hallmark CardsInc的流程再造,使设计开发新品种的周期由原来的2年3年变为1年;Taco Bell通过再造使年获利率平均增长 31;IBM信用

10、公司通过再造使原来需两周的公文旅行时间降低到4个小时;Kodak公司通过再造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近50,制造工具的成本降低了 25;麦道公司则利用再造使每架军用运输机降低成本100多万美元,以上均为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案例。部分企业再造取得初步的成功,其他企业纷纷效仿,形成一股再造浪潮。但是到了90年代末期,企业再造频频受挫。据统计,7080的企业再造项目5年后均归于失败。在如此高的失败率面前,哈默本人亦对企业再造重新思考。企业是企业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生命体,在发展中存在着延续和再造的演化过程。正如达尔文所说的:生物的变异在于更适应于环境,同时生物在变异中以遗传来保持原来对环境适应的基质。然而企业的

11、进化与生物的进化不同,生物的进化是“随机变异,自然选择”,它是非目的性的达尔文式的,企业进化是具有主动性、目的性的非达尔文式的。企业进化正如熊彼特理论:“主动创新者生存”。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通过遗传与创新(再造)变异去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同时使生态环境有利于自身发展演化。所以企业再造是否成功是由企业内、外生态环境最终裁判的。企业再造是高风险的,一点错误就会导致彻底失败。吉林省长春市某汽车配件厂曾经是中国一汽集团最大的零配件提供商之一,年产值超过12亿人民币,为了改善竞争地位,保持快速增长,决定采用一套国外著名同行业福特公司使用的流程对企业进行再造。由于国外厂商基于信用制社会设计的数据库

12、结构,其流程的高标准化,不适应国内多种交易方式,而该厂只对采购、物流、生产、营销、财务等环节进行了重大改组,1997年系统开始上线后,并没有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系统与原有工业控制、财务系统不匹配,导致业务环节增多,应收账核对不清,致使该企业不但没有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反而丧失了原先固有的灵活机制。再如,1998年实达公司在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卡锡的帮助下提出了一个超前、大胆而且更符合国际潮流的再造方案,但由于再造方案的战略方向不清楚,领导的观念没有真正转变,组织结构与再造方案不配套导致员工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盲目自大的企业文化,特别是这一符合国际性企业管理体制潮流的方案与中国文

13、化传统发生冲突,最终导致更大的失败。在我国正兴起企业再造浪潮的时候,应当吸收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但在当今如此低的成功率的情况下,更应分析失败的原因。本文下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31生态位选择的错位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物种只能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才能生存。每一个物种在某个生态因子的轴上,都有一个能够生存的范围,范围的两端是该物种生,存的耐受极限,能够生存范围的跨度称为生态幅,又称生态位。单因子生态位如图1所示。图1一维生态位图自然界中每个物种在进化的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特定的形态和功能,在生态空间中占有特定的生态位,形成生命系统多样性。在自然生命系统中,

14、只有生态位重叠的生命系统才产生争夺生态位的竞争,竞争是争夺最适宜的生态区。同样,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一个企业的内外生态环境使企业只能处于特定的生态位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企业竞争实质上是争夺稀有的生态资源的竞争,企业生态位是企业在整个生态资源空间中所能获得利用的资源空间的部份。企业再造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内环境的再造而谋求获得更优的生态位。然而企业内环境往往是具有强稳定性的,如果企业再造的生态位目标选择与原来的内环境发生严重的冲突,形成企业再造生态位选择的严重错位,必然导致企业再造的失败。康柏公司曾经是计算机质量最好的生产公司,以产品的高技术、高质量著称。为确保产品的稳定可靠,主要元部件自产,整机出

15、厂前进行96小时连续运转测试,微机装箱后从三层楼上摔下来不出问题,一开箱就可使用。上世纪80年代,购买计算机的主要是企业的工程科技和管理人员以及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康柏“高科技、高质量、高价格、高服务”正确的生态位选择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公司成立8年后,销售额达到35亿美元,创造了企业成长速度的世界记录。但是,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计算机行业生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计算机硬、软件的技术标准趋向统一,计算机整机和元器件的价格开始大幅度下跌,计算机价格的下降,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行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从科研开发转向生产制造和销售。以Dell公司为代表的、大量的计算机组装厂商迅速涌现,这种组装产品在技术上并不

16、是最先进的,但对于大多数用户已经足够了。康柏坚持保持在原来的生态位上便渐渐成为问题,1991年一季度公司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亏损。康柏这一时期的失败是由于以作为计算机专家的总载凯宁为首的技术专家,不了解新情况下消费者的效用要求和效用的主观价值生态环境,过分强调高技术和可靠性,完全忽视了在新的生态环境下普及型计算机的竞争优势。幸而,康柏董事长尧申当机立断,进行企业再造,实行产品生态位调整,免去首席执行官凯宁的职务,由原副总裁瑞法任首席执行官,并直接领导低档机生产与销售的独立分部,产品销量迅速增长,1998年销售额达310亿美元。尧申企业再造的成功一是选好转移的生态位;二是成立独立分部,化解原醉心于高技术、高质量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