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发展与历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774887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乡的发展与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家乡的发展与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家乡的发展与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家乡的发展与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家乡的发展与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乡的发展与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乡的发展与历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2)知道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应会:(1)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2)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一步认识家乡,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2.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难点: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教学程序教师活动

2、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家乡庙会历史及发展的资料和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不同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培养采集信息的能力,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导入同学们,作为微山人,你们对家乡的古都风貌了解有多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家乡的庙会说起,来谈一谈我们微山风俗的历史与发展。感受现代微山庙会的风俗特点播放课件:不同地点、不同活动场景的现代庙会图片。提问:1.你参加过哪些地方举办的庙会?2.你对庙会中哪个活动场景印象最深?为什么?3.你认为现代庙会中的哪些活动继承了以往老微山庙会的风俗特点?在以春节序曲为背景音乐的氛围中,欣赏现代庙会图片,感受现代庙会的风俗特点及参与庙会时的喜悦心情

3、。针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如吃小吃、看节目表演、买玩具等场景谈自己的感受。引发回忆,激发兴趣。了解微山庙会的历史,感受传统庙会的风俗特点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发放相应的学习卡及部分辅助资料。教师适时出示相关课件资料。1.出示不同时期主要庙会的老照片。2.出示微山传统庙会中的民间玩具,如风筝、空竹、风车、拨浪鼓、布老虎等。请学生们学学老微山人的吆喝声。4.出示传统庙会中小吃的图片及表现娱乐节目的绘画作品。小结:传统庙会是民间艺术的博览会,是展示北京传统风情的大舞台。学生根据庙会的历史,庙会中的买卖、小吃、娱乐几方面,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结合成四组。每组学生结合学习卡上的问题讨论后回答并欣赏课件里的图片。历

4、史小组回答:1.“庙会”一词的由来。2.庙会起始的朝代。3.不同时期的主要庙会有哪些。买卖小组回答:1.在我微山的传统庙会中出售哪些民间玩具,这些民间玩具在造型和色彩上有哪些特色。2.画一种自己喜爱的民间玩具。3.有关传统庙会中的买卖活动你还知道些什么,学学买卖人的吆喝声。小吃组和娱乐组分别介绍具有民间传统特色的小吃和娱乐节目。全体学生欣赏教师出示的民间小吃图片中的造型、色彩以及表现庙会娱乐节目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动态,感受艺人精湛的技艺与娱乐节目的丰富性。通过对传统庙会多方面的讨论,学生了解老微山人的喜闻乐见,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感受民间玩具的造型美、色彩美,了解民间艺术中有哪些是起源和发展于庙

5、会的。感受民间艺人表演技术的精湛。通过学传统的吆喝声,感受老微山的风土人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微山庙会的发展提问:微山现代庙会与传统庙会相比在场地、内容和形式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思考并回答。了解微山庙会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骄傲的情感。艺术实践1.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微山庙会的知识和组内同学一起办一期图文并茂的手抄报。2.以庙会中不同的活动场景为表现内容绘制一幅庙会长卷。3.运用绘画、制作等多种表现形式,以家乡的艺术为表现内容进行艺术品的创作,并在节庆时拿到庙会中进行展示,丰富庙会的活动内容,宣传家乡文化。前两种作业形式自选,第3种以班级为单位到庙会中进行艺术品的展示。展示与总结今天

6、,我们通过畅谈家乡的庙会,了解到了我们北京这座古老城市民俗风情的历史与发展,感受到了传统民俗的魅力,可以说北京的庙会是一幅述说北京人市井百态的艺术长卷。课下,我们可以给家里人以及比自己小的人讲一讲我们老北京人的故事,讲一讲我们北京风俗的历史与发展。教学反思:在课上我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搜集材料,把搜集到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用的粮票、布票、粮本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了解我国20年前的国情,体会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英明,社会的进步,体会到家乡人生活的变化,这就充分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产生亲切感,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更乐于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体现在指导学生调查、访问活动;体现在课堂组织教学的设计上。 教学中,我也体会到本课题的教学密度过大了一些,使得课堂教学显得有些仓促,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加以注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