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个疑问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7748668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个疑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个疑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个疑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个疑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个疑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个疑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个疑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个疑问作者:日期:问题1:如何正确应用药物敏感结果?正确运用药敏试验结果应考虑以下3个方面:首先要确定病原菌,如未找到真正的致病菌,药敏实验不但不能指导用药甚至可能误导临床;重视耐药监测,这是经验用药的一个重要的参考;考虑到药敏试验的局限性:体外报告敏感的药物体内治疗不一定有效,而体外报告耐药的药物体内治疗不一定无效。问题2:是否MIC越低的药物越好?不一定。因为不同药物对同种细菌,同一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折点均可不同,并且若细菌产生某些特殊耐药机制时,即使体外敏感也应报耐药,另外尚需考虑药动学和耐受性。因此,不能单纯比较MIC值而认为MIC越低的药物就一定越好。MIC只

2、表示一种药物对某一株细菌抗菌作用的强弱,MIC越低(离中介值越远)说明该药物对相应的病原菌的作用越强。只能比较同一种药对同一株菌、若MIC值升高,可认为其耐药性提高。问题3:是否所有报告的细菌均为病原菌?不一定。原因如下:所报告细菌为污染菌或定植菌,细菌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大小与所取标本有关。如为血液等无菌标本则临床意义较大,但即使血培养阳性也可能为污染菌。某些标本易受污染如痰标本易于受咽喉部携带菌的污染,尿培养易受下尿道、尿道口寄居菌污染。可能为应用抗菌药后的菌群交替或菌群失调。特别是原为复数菌感染时,针对优势菌治疗一段时间后可能非优势上升为优势菌,或广谱抗菌药治疗后可能出现真菌感染。有2种以

3、上病原菌时因生长速度不同、营养要求不同,培养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病原菌的种类、数量。问题4:为什么有时痰涂片结果与痰培养结果不一致?由于痰标本进行培养和涂片时选取的部位不一致;某些快生长菌所占比例并不多,但由于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低,能在培养过程中迅速变为优势菌而掩盖其他菌的生长;标本从采集到接种的时间过长,造成部分苛养菌死亡,在涂片中看到的只是菌的残骸而非活菌。问题5:我们想用的药物在药敏试验中没有做?1 .天然耐药2 .可能是药物的敏感性被其他药物所预报问题6:为什么有的菌报告很多种药物,有的仅报告几种药物?报告的药物种类根据细菌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铜绿假单胞菌报告的药物较多,而嗜麦芽窄食

4、单胞菌报告的药敏较少。问题7:是否能将所用的药都做药敏试验?1 .没有必要:通过耐药机制和标志性药物可以预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2 .没有可能:不是所用药物都可以做药敏试验(需要药物在体外稳定,需要有操作标准和解释标准)问题8:选择药敏报告敏感的药物,为什么临床治疗无效?体外药敏试验只能预测体内治疗效果,并不等同;一般来说,耐药=治疗无效;敏感丰治疗有效;可能不是真正的致病菌(污染或定植菌);细菌本身因素(如诱导耐药,生物被膜);感染部位与药代动力学因素;细菌的MIC,给药剂量和用药方式;敏试验药物中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无效,但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药物剂型及生物利用度(纯品、商品)。问题9:涂

5、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涂片镜检是报告所有检见的细菌,而培养的目的是检出致病菌,因此会产生涂片和培养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一些苛氧菌需在特殊的环境或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因此可能在培养后才能得到。问题10:取的明显就是脓液标本,为何鉴定报告为无菌生长?我们做的是有氧培养,脓液可能为厌氧菌感染。可能细菌被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吞噬。问题11:鉴定结果明明写着四联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为何没有药敏结果?四联球菌为微球菌,一般不引起人体致病,为非致病菌,故考虑污染可能;药敏结果参照CLSI标准,目前革兰氏阳性杆菌没有参照标准,故暂不能做药敏试验,若需治疗可参照阳性球菌用药。问题12:一般培养不是三天出结果吗,

6、今天第四天了怎么还没出来?一般培养经48小时后,即第三天出报告,若需分离致病菌的则第四天出报细菌生长慢,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细菌一般以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分裂一次需要2030分钟,结核分枝杆菌需18-20小时才分裂一次。对数期(鉴定、药敏常用该期的培养物)一般在培养后8-18小时。普通细菌培养一般需48小时(培养需12-24小时,鉴定药敏需要12-24小时);酵母样真菌阳性报告需要2-3天,阴性报告需5天;丝状真菌(霉菌)阴性报告需2-4周;血培养阳性报告需3天以上,阴性报告需5-7天。问题13:今天的培养结果怎么与前天的不一样?取材是否规范。痰标本,有时选优势菌做,就可能导致两次不一样。抗生素的使用问题14:明显稀便,培养结果为何正常?大便普通培养,通常只能鉴定志贺菌、沙门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怀疑霍乱时,需开霍乱弧菌培养;可能病毒感染(轮状病毒)。问题15:为什么阳性率太低,临床符合率差?不合格的标本直接导致病原菌分离率降低。操作程序不规范,未进行直接涂片,未严格执行拒收制度等也是重要原因。微生物和人体关系复杂。致病和条件致病,定植和感染等,导致细菌室判断病原菌困难,要证明培养结果与感染相关性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所面临的难题。已使用抗菌药,病原菌受到伤害,不能正常生长。实验室条件有限,苛养菌漏检,常规培养不能检测厌氧菌、结核杆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