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7748483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怎么写好调研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农村宗教信仰调研报告,供你参考。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神木县农村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模式及发展方向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三省交界处,属陕北黄土丘陵与内蒙古草原过渡地带。全县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辖15个镇629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672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一,西部第5位,全国第44位。但是神木县自然条件南北差异大,经济发展及不平衡。北部除矿区外,较适宜发展农业。中、南部乡镇交通等条件较差,信

2、息较为闭塞,受自然气候变化影响大,农业发展较为落后。为了加快我县的农业发展速度,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的到来,我县对农业信息化的要求猛增。神木县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省政府决定建设的八大民生工程之一,也是神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更是建设“民生神木”的生要目标。目前该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基础通信设施有了较快发展,信息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县政府建立了政府门户站,县农业局也建立了神木农业,大部分行政村建立村级信息综合服务站,打造贯通乡镇、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行政村的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站,成功探索了利用互联推广农贸产品等新型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农业生产、农产品流

3、通、农村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信息化水平有一定提高,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一定应用。一、神木县“信息入村”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一)基础设施情况神木电信已建成拥有软交换、程控交换、光纤、微波、卫星、数据等多功能通信手段、高效率的综合通信,覆盖了神木各100%的乡、镇、办事处,80%的行政村,基本已经实现了乡乡通光缆,村村通电话。在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手机,行政村手机信号覆盖率80%,为在农村启动和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神木全县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基础上有70%左右的自然村实现联。目前,通过直播卫星接收及无线覆盖方式覆盖自然村覆盖率在90%以上。(二)主要模式和进展情况主要模式是“三电合一”

4、等方式,电话、手机、站发挥了较大作用。主要牵头部门是县农业局。主要完成单位是神木县原种场、各乡镇信息站、各村及服务站。主要配合单位是县电信局、县联通公司。县农业局信息办在“神木农业”站中专门设立“三农新闻”等二十多个栏目,内容涵盖农业法规、科普、市场、资讯等信息,成为神木农业的官方权威站。县农业局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部门转变职能、全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举措,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信息服务社会化相结合的路子,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建成了“县有信息办、乡( 镇)、村有信息站”的较为完善的“三级联动式”信息服务体系。广电以及电信、联通等单位部门也在积极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绩。1.积极

5、组建信息服务络从20XX年开始,神木农业局与神木联通联合建设,在全县率先建成了“电子农务”信息服务络,涵盖了全县二十一个乡镇、办事处范围的种子、农药、化肥、土壤、植保、实用技术、涉农法律、农产品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并联合聘请30多位高级农业、林业、畜牧、政策、物价、气象等专家上线为广大群众解决农业生产难题。此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从20XX年起,县农业局通过与神木电信公司合作,利用电信部门雄厚的络技术优势,在全县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即: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服务员、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开始新建村级信息服务站,到20XX年全县629个行政

6、村建成了579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另外50个行政村由于信号、人员流动等原因村级服务站暂时托管到乡镇政府、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等。2.开通了“农业热线”电话语音自动查询热线和农业专家人工服务热线。“农业热线”农业专家人工服务热线通过农业专家值班,对农民需要了解的问题,通过农业专家人工热线对农民在农业生产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咨询给予“一对一”的远程解答。3.开通了农业信息服手机短信务平台20XX年10月份,县农业局与联通神木县分公司通力合作,开通了我县“电子农务”手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20XX年,20XX年神木电信又免费提供了“企信通”平台。通过手机短信、语音、WAP互联等方式,为广大农

7、民朋友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政策法规、市场供求、价格行情、农家百科等信息,并开通短信互动交流平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4.聘用30多位专家,定期值班服务农民20XX县农业局购买了5万元的设备,组建了农业信息专家值班室,安排30位粮食、经作、果树、植保、土肥、种子、水产畜牧、林业、水利、农机、气象等11个方面专家,进行电话、络、现场实时解答农民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满足农民朋友的技术需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费投诉的各类问题。5.建立了专业信息员培训教室,满足长期的培训需要 20XX年县农业局采购了近20万元的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农业信息化信息员培训教室。教室内电脑、络、投影、扩音等设备齐全。一次可容纳60人

8、进行培训,全县近700位乡镇及村信息员受到了多次培训。 6. 克服技术难关,创建“神木农业”由于互联、农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迫使我县必须创建、利用农业络的传播优势。我们在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认真学习,克服技术困难,在去年12月开通了神木农业信息,今年起正式建设并开通了神木农业,使我县农业宣传第一次走上互联,充分利用了互联的开放性、公开性,对宣传我县的农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神木农业”已开设二十个栏目,内容丰富,各大搜索引擎站基本可用中文直接搜到站,特别是百度、搜狗,还可以搜到“神木农业”的重要的文章。目前站还在进一步改版中,正在一步步向优秀站迈进。同时站受到广大民的关注,点击数

9、在12月份已突破40000人次。二、全国的基本情况1.全国农村信息化工程的总体进展20XX年,农业部在全国选择了部分地县农业部门开展“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努力打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20XX年农业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信息开发与利用”。据统计,全国目前各省农业部门,97%的地市和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64%的乡村设立了信息服务站点。已经建立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已经拥有深入到县级的各级农业广播电视节目,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农业信息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站。全国有30

10、00多个站与此站建立了链接,日均访问量近200万次。全国31个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左右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局域和农业信息服务站。2.近年来的成功典型(1)手机农业站。20XX年陕西省农业厅与联通陕西分公司合作,通过“手机短信”发送信息,目前全省推开。浙江绍兴的“绍兴数字农业”项目,市农业信息中心与联通合作建成WAP关和应用平台,让农民用手机免费查看绍兴农业“当前农事、供求信息、市场行情”。(2)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陕西、浙江、山东、湖南、贵州、安徽、江苏、新疆等建设的很好,特别是浙江省,建成了以省级中心库为核心,广电和电信两大前端播出平台为基础,辅助教学站和信息管理络为

11、支撑的省级服务系统。(3)“三电合一”工程试点。河南、河北、四川、江苏、湖南等地项目建设比较成功。(4)农民信箱工程。浙江省于20XX年9月全面启动了“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建立免费实名制信箱。(5)农民工信息服务平台。浙江杭州市建立了第一家农民工信息服务平台“新农门”,整合了互联、移动通信、固定通信功能,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培训机构、工业园、企业、服务机构等信息,针对农民工就业、培训、维权等迫切需求开展服务。3.主要模式(1)模式一:多媒体终端+农民。比如,语音电话(江苏省农业一线通、吉林省12316新农村热线等经验)、农业吧、手机短信(陕西、四川、青海、上海、温州等)、农科ATM(终端触摸服务)

12、、农业信息服务超市(河南洛阳等)等。(2)模式二:络平台+信息中介+农民。比如,金塔模式(利用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络平台建设村级信息点)、虚拟龙头形式(湖北黄冈市经验)等。(3)模式三:络平台+传统媒体+农民。比如,络加上电视、电话、广播和农民,互联+专家+农民(贵州经验)等。4.一些成功经验(1)广西农业厅利用络开通了广西农产品上流通交易平台,既有水果、食用菌、种苗等26个分类展厅,又有14个地级市展厅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4个精品展厅,产品一上,国内外的客户就看到了,纷纷通过电脑、电话渠道来洽谈订货。同时在上开办“广西上名特优农产品节”。成功举办广西名特优农产品节27次,夏橙、茶叶、

13、荔枝、芒果等在站上展销,累计促成农产品交易690多万吨,成交金额180多亿元。(2)广西还积极推进“创建数字农户、培养新型农民”行动,仅“农家乐”电话语音自动查询热线就发展了近20万户。20XX年的低温冷冻灾害袭来时,农业部门通过“农家乐电话语音系统”、“12316农业专家热线”和“移动农信通”等农业信息化项目, 24小时为广大农民及时解答农民群众当前遇到的冷冻灾害农业生产疑难问题,共发布指导农业生产信息150多条,解答农业生产疑难问题16700多次,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农业电子保姆”。三、我县农村信息化工程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方向(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农村信息化的建设虽然具备了一定基础,取

14、得了一定成绩,但这仅仅是取得了最基础的一步,距离真正的应用还想差甚远。神木县农业人口20万,人均纯收入只有8000元,由于对农业信息化的应用认识肤浅,给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经营分散,农村规模小也是一个制约因素。另外,还存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备,信息分散、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尤其是对农村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629个村级服务站能正常开展工作的还占不到50%,严重影响着我县农村信息化工程的步伐。今后神木的农村信息化工作怎样开展,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二)神木县农村信息化工程今后的工作方向根据全国和全省一些典型经验和做法,

15、结合神木实际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提高认识农村信息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是简单的建设一条电话线,建设一个宽带,买一套电脑、打印机,建设一个站,上传或下载几条信息就完成的事。是关联到三农各个安全生产、人文生活、交通运输、产品交易、文化娱乐、风土人情等环节的系统工程。也是“五个神木建设”在我县农村的综合体现。所以我们要组织信息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提高对农村信息化的全面认识。2.完善重点村信息服务站每个乡镇建立510个重点村信息服务站,特别是结合农技体系改革,在区域站完善重点站的建设,健全乡(镇)、村两级信息传播络,根据我县的情况,在特色农产品较为丰富的乡镇建立试点,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可以依托乡镇农技站等部门进行建设。要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有条件的村建立站,无条件的村,鼓励经济能手、种养大户、合作社 “信息村”建设作为信息富农和优化农业结构的重点。使这些重点服务站达到全省乃至全国的信息服务水平。3. 要继续建设好“神木农业”要继续建设好“神木农业”,特别是“三农频道”,丰富各乡镇、各部门涉农子站,使其成为全县农业信息最集中、最权威的站,同时做好与省、市、国家信息站的对接工作。有条件的建立完善镇、村站或页,将服务向下延伸,尽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4. 做好计算机络与传统媒体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