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457741588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4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下列海洋牧场实施的行为中,可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受到危害的是( )A. 因地制宜养殖海洋生物B. 大量使用抗生素保证产量C. 合理控

2、制饵料的投放量D. 动态监测牧场的种群规模【答案】B【解析】【分析】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它没有拓展海洋运输空间,更不会加大海洋渔业的捕捞力度,它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详解】大量使用抗生素保证产量,会破坏当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受到危害;因地制宜养殖海洋生物,合理控制饵料的投放量,动态监测牧场的种群规模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CD错误,B正确。故选B。2.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在冬季高发的呼吸道疾病,引发该病的支原体是一种单细胞原核生物。下列有关支原体

3、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膜系统仅由细胞膜构成B. 在核糖体和内质网上合成膜蛋白C. 细胞含DNA但不含染色体D. 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合成ATP【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除核糖体外没有其余的细胞器。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细菌、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等。【详解】A、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支原体为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A错误;B、肺炎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无内质网,B错误;C、肺炎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含DNA但不含染色体,C正确;D、肺炎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无线粒体,D错误。故选C

4、。3. 长尾鸡是经人类驯化得到的观赏鸡,与今天常见的肉用鸡有着共同的祖先。决定长尾鸡品种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用进废退B. 表观遗传C. 自然选择D. 人工选择【答案】D【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详解】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长尾鸡新品种的形成,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进行人

5、工选择的结果。ABC错误、D正确。故选D。4. 正常人体细胞会经历衰老和凋亡等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较正常细胞小B. 细胞呼吸速率随细胞凋亡而不断增大C. 细胞凋亡过程中因始终有膜封闭,不会引起炎症D. 细胞衰老、凋亡和坏死对正常生命活动都有积极意义【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6、。(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A、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较正常细胞大,A错误;B、细胞凋亡过程中呼吸速率不一定增大,B错误;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凋亡中形成凋亡小体,始终有膜封闭,不会引起炎症反应,C正确;D、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积极意义,而细胞坏死对生物体有害,D错误。故选C。5. 2017年中科院动物所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猪的精巢,使之发生突变,在子代中获得大量突变猪,为培育猪的新品种和研究发育原理提供了便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这种育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突变概率B. 一般挑选猪的体细胞作为诱变的材料C. 部分突变性状需

7、在F2中才能观察到D. 得到突变猪后往往需要寻找突变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猪新品种的培育利用的是基因突变的原理,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概率,A正确;B、诱变育种一般选择猪的生殖细胞作为诱变的材料,B错误;C、若突变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则需在F2中才能够观察到,C正确;D、当得到突变猪后,往往需要根据后代的性状,寻找突变的基因,D正确。故选B。6. 单细胞蛋白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微生物菌体,可通过发酵工程大量制备并用于饲料添加等领域。下列关于单细胞蛋白制备过程的叙

8、述,正确的是( )A. 配制培养基时添加琼脂糖以作为能源物质B. 接种时加入多种菌体细胞以提高发酵效率C. 发酵过程需监控温度、pH、溶氧量等参数D. 对发酵液离心并取上清液以获得单细胞蛋白【答案】C【解析】【分析】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代谢产物,另一类是菌体本身;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详解】A、发酵工程培养基采用液体培养基,而琼脂糖常做凝固剂,A错误;B、发酵工程采用单一菌种,B错误;C、发酵过程需要需监控温度、pH、溶氧量等参数,环境条件既会影

9、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形成,C正确;D、单细胞蛋白是微生物菌体,不需要对发酵液离心,只需要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即可,D错误。故选C。7. 已知max4基因可调控抑制分枝的信号分子独角金内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现将max4突变体和野生型(WT)植物进行嫁接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接穗是指嫁接到砧木上的芽、枝等分生组织,砧木是指在嫁接时承受接穗的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中,分枝的数目取决于砧木中合成的物质B. max4突变体不合成独角金内酯,导致分枝更少C. 与WT/WT嫁接相比,max4/WT嫁接导致更多的分枝D. 与WT/WT嫁

10、接相比,max4/max4嫁接导致更少的分枝【答案】A【解析】【分析】砧木是指嫁接繁殖时承受接穗的植株。砧木可以是整株果树,也可以是树体的根段或枝段,有固定、支撑接穗,并与接穗愈合后形成植株生长、结果的作用。砧木是果树嫁接苗的基础,它嫁接亲合性好,苗木寿命长,也容易培植。【详解】A、据题目信息可知,max4基因可调控抑制分枝的信号分子独角金内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实验结果显示砧木相同,接穗不同,分枝数相同,而砧木不同,接穗相同,分枝数不同,故分枝的数目取决于砧木中合成的物质,A正确;B、max4基因可调控抑制分枝的信号分子独角金内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max4突变体完全不合成独角

11、金内酯,而只是调控其合成,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砧木相同,接穗不同时,分枝数相同,C错误;D、据图分析可知,WT/WT嫁接、max4/max4嫁接两组中,砧木和接穗都不同,max4/max4组的分枝数明显高于WT/WT组,出现此结果是因为max4作为接穗时,接穗产生的独角金内酯或其衍生物减少,导致更多的分枝,D错误。故选A。8. 为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细胞中存在一系列检验点:检验点评估细胞是否适合进行DNA复制;检验点评估是否有未复制的DNA;检验点评估DNA是否损伤及全部复制完成;检验点评估是否所有染色体都与纺锤体相连并排列在赤道面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检验点,细胞核内

12、将进行DNA复制B. 通过检验点,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 通过检验点,染色体与核DNA数量比为1:2D. 若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将停留在检验点所处的时期【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详解】A、检验点评估细胞是否适合进行DNA复制,因此通过检验点,细胞核内将进行DN

13、A复制,A正确;B、检验点评估是否有未复制的DNA,说明该检测点在S期和G2期之间,而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是分裂期中的前期特征,因此通过检验点,若不能通过G2期的检测,也不能进入分裂期,B错误;C、检验点评估DNA是否损伤及全部复制完成,说明该检测点在S期后,DNA已经完成了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DNA,即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为12,C正确;D、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检验点评估是否所有染色体都与纺锤体相连并排列在赤道面上,该检测点位于中期和后期之间,因此若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将停留在检验点所处的时期,D正确。故选B。9. 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存在

14、Na+-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可对原尿中的葡萄糖进行重吸收,其运输方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和Na+通过SGLT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不同B. 据图推测葡萄糖进入细胞时所消耗的能量来自Na+的浓度梯度C. SGLT同时转运两种物质,故不具有特异性D. SGLT在转运物质的过程中形状会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SGLT2可以协同转运葡萄糖和Na+,Na+ 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来自于Na+ 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Na+排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主动运输,需要ATP水解供能

15、,葡萄糖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顺浓度的协助扩散。【详解】A、Na+ 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两者运输方式不同,A正确;B、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来自于Na+ 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B正确;C、SGLT2是一种Na+-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专门运输葡萄糖和Na+ ,其具有专一性,C错误;D、SGLT是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的过程中形状会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C。10. 生物体内存在一种RNA编辑现象。哺乳动物ApoB基因的mRNA在肝中能翻译为含4536个氨基酸的蛋白,但该mRNA在肠细胞中会被替换掉1个碱基,最终翻译为仅含2152个氨基酸的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肠细胞中ApoB基因模板链发生相应改变B. RNA编辑是转录后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C. 该碱基替换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D. RNA编辑可以实现1个基因表达出多种蛋白【答案】A【解析】【分析】小肠细胞中合成的氨基酸数减少与mRNA编辑有关,可能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进而最终导致翻译的肽链变短。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R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