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7740626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1.1.1基本概况XX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西周王朝的的发祥地,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全县辖8镇,169个行政村,总面积706平方公里,总人口4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5 万人。县内山川塬皆有,物产资源丰富。优质小麦、绿色苹果、辣椒、秦川牛、奶牛、生猪等农产品资源丰富,被国家和陕西省列入粮油主产县、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县、秦川肉牛产业开发基地县。2010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57.35亿元,财税总收入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59元。全县现有耕地面积51.7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 80 万亩,蔬菜

2、等经济作物2.6万亩,果园面积8.95万亩,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28.98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 43 万亩,总产16.69万吨;秋粮37万亩,总产12.29万吨;优质粮食面积达到35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80;农民人均产粮780公斤。蔬菜总产3.2万吨,果品18.1万吨。全县农业总产值21.8亿元。是陕西省的农业生产大县之一。1996年,我县被国家确定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十六年来,通过农、林、水、科技措施的综合应用,现已改造并建成标准方田34万亩,占全县中低产田面积的65.7。粮食单产水平和优质粮比率不断提高,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县上先后被确定为全国

3、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产粮大县、全国首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2010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粮食安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高度重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占有率低,党中央国务院把粮食生产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制订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在全国800个产粮大县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国农办2009163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决定从

4、2009年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XX县作为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之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体制的客观需要。本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本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1.2项目区基本情况 XX镇地处乔山脚下、渭北黄土台塬区,距县城北偏9公里处,镇名以镇区中有XX寺而得名。该镇共有人口6.6万人,耕地 927

5、71亩。属冯家山自流灌区,土地平坦,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我县优质粮食生产的重点区域。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拟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0亩,涉及XX镇建和、赵家、墩底、冯家、张家5个村。主要建设内容有:水利措施为新建墩底、张家抽水站2座,新打机井25眼,维修配套井5眼,架设输电线路13km,配套50KVA变压器12台;新修斗、分、引渠30km,埋设管道25公里,配套建筑物350座,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农业措施为改良土壤1万亩,其中秸秆还田0.3万亩,测土配肥0.7万亩,建小麦一级种子田3000亩。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0.1万亩,植树1.5万株,绿化

6、路渠长度42.5公里,折合绿化面积1000亩,可控制防护农田1万亩。造林树种以国槐、女贞、红叶李为主。科技措施主要是开展技术培训0.5万人次,建科技示范户100户。推广小麦高产田0.3万亩,建高效玉米示范种植0.1万亩。拓宽砂石硬化田间道路17公里,其中:干道5公里,支路12公里。项目建设期限:2012年1月2012年12月。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012年项目计划总投资1280.44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813.44万元,农业措施投资115万元,林业措施投资80万元,科技推广投资74万元,其它工作及措施投资38万元,田间道路措施投资160万元。在资金筹措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省

7、级352万元、市级48万元,发动群众或集体筹资投劳80.44万元。1.4 效 益项目实施后,可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0亩,改善灌溉条件,节约水资源、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年节约水量75万m3、亩新增小麦80公斤、玉米100公斤,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144万公斤,新增优质小麦良种基地0.3万亩,生产优质小麦良种90万公斤,可满足9万亩大田所需用种。1.5 组织领导和管理项目由XX县财政局和XX县扶贫办组织实施,农业、水利、林业按归口设计并负责技术指导,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项目公示制。在资金管理中,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和财政县级报账制,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

8、成项目建设任务。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2012年拟建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XX镇位于渭北黄土台塬区,距县政府驻地城关镇9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是XX县优质粮食生产重点区域。2.1.2 水文气象2.1.2.1气象项目区属内陆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春寒冷干燥,夏秋温热多雨。年均气温12.4,全年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3600,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42.7,最低气温-19.5;平均日照时数2134.3小时,日照率48%;平均无霜期209天。总体而言,项目区气候温和,雨热同期,

9、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发育。2.1.2.2水文、地质我县多年平均降雨541.7mm,各季节降水分布差异较大。春季113.1mm,占全年降水量的20.9%,夏季261.1mm,占全年降水量的48.2%,秋季14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27.3%,冬季19.6mm,占全年降水量的3.6%。这种时间分配不能很好地配合农时,对农业有很大的影响。2.1.2.3 地形、地貌XX县地处我国地形第二阶梯黄土高原南缘,渭河盆地中西部,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西安市与宝鸡市中部地段。XX县大体可分为北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山前洪积扇区、黄土台塬区、南部渭河阶地区四种地貌类型。项目区地貌类型属于黄土台塬区。该区地势平坦,海拔高

10、程598-636m。2.1.2.4土壤项目区土壤以塿土、黄绵土为主,土壤层次分明,表层即熟化层厚度一般30-120厘米,母质为新黄土,层深厚,土体紧实,质地疏松透气,透水抗旱,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耐旱耐涝,适耕期较长,耕性良好。土壤有机质为11.42g/kg,碱解氮72.8mg/kg,有效磷为18.9 mg/kg,速效钾为160 mg/kg,适宜于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多种作物。2.1.3 水资源 2.1.3.1大气降水: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41.7mm。 2.1.4.2蒸发:项目区多年作物植被平均蒸发量在754mm。2.1.4.3地下水:该区属中部黄土台塬区,地势平坦,黄土层厚,降水多滞于

11、地表或渗入土壤。浅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河流和农田灌溉入渗补给,浅水层埋深6085米,最深95米。含水层为砾石黄土,底部为黄土状亚粘土含钙质结核,承压水顶板埋深120130米,含水层属下更新世三门细砂砾石层,区内地下水较富余。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属渭北黄土台塬区,共有耕地10323亩,具备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开发条件。该区虽有灌溉条件,但由于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缺乏后劲。主要表现在:部分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年久失修,水源不足,渠道渗漏严重;加之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同时化肥等施用不规范,致使耕层变浅,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状较差,耕地肥力下降,农业生产水平较低。若对灌溉设施进行高标

12、准配套,提高灌溉保证率,对地力进行改良和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则具有很大的生产潜能。2.1.6 自然灾害项目区气象性灾害主要有干旱、雨涝、冰雹、暴雨、大风、干热风和霜冻等;地理性灾害主要有洪水、渍水、水土流失、地震四种,给项目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直接威胁。据有关资料,1959年全县春、夏、秋大旱,全年受灾面积19.5万亩,全县粮食减产2839万斤; 1985年夏秋大旱,夏粮减产3700万斤,秋田8万余亩未灌,减产4000万斤;1994-1995年持续大旱,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灾害。2008年汶川大地震也给我县工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动力 项目区共涉及

13、XX镇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 10323 亩,农业人口8197人,其中劳动力4191 人。2.2.2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耕地面积10323亩,人均耕地1.16亩。项目区耕地的复种指数在150,主要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一年两熟。2.2.3 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2010年粮食总产600万公斤,年耕地粮食单产750公斤,粮食总产值1230万元。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1524万元,比上年增长47.6,农民人均纯收入5159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126元。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农、林、水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健全,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特别是在良

14、种统繁统供、病虫统防统治、施肥统测统配方面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县、镇、村服务组织配合良好。2.3 基础设施2.3.1交通设施项目区位于佛教圣地XX寺东,法乾旅游专线贯穿项目区东西,另有乡村公路3条,长度5.6公里,交通条件便利;项目区现有田间路、生产路42.5公里,宽度2-3米左右,布局不合理,素土路面,路面质量较差,不能保证晴雨通车,也不利于农作物机械作业。2.3.2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属于冯家山水库灌区。70年代初期修建的农田灌溉设施,利用冯家山北干渠进行农田灌溉。项目区主要利用北干渠十三支、十四支两条支渠,长度7.2km。十三支已于2009年改造完毕,十四支改建计划已经批复,目前正在组

15、织实施。支渠运行情况基本良好,但支渠以下田间配套的大部分工程年久失修,已不能正常运行。2.3.3 田间工程现状XX镇项目区现有中深机井10眼,配套完好5眼,完好率50%,现有斗渠及斗渠以下各类渠道96条长度53.86公里,配套完好率16.1%。由于大部分水利设施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稳定的投资来源,工程建设标准不高,渠道衬砌率低,大部分灌区仍旧依靠土渠输水,水资源利用率极低,已有渠道由于缺乏维修改造资金,再加上经过几十年运行,老化失修渗漏严重,给用水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导致灌溉水利用率低。2.3.4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2010年末项目区农机总动力2.6万千瓦,主要有大中型拖拉机、农

16、用三轮、五轮轻型货车、农用载重汽车、联合收割机等。2.3.5农田林网绿化现状项目区属于我县平原绿化重点区,2001-2006年期间持续在村庄、田间路渠、主干公路两侧全面进行绿化造林,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但近几年林木开始老化、感染病虫害,加之近几年干旱、干热风、冻害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林网保存率逐年降低,防护性能减弱,直接影响到农业产量。林网集中分布在村庄周围,主要树种有杨树、泡桐、柿树、女贞等,森林覆盖率11.4%。2.3.6电力设施项目区5村电网改造工程已经全部完成,项目区距东桥110KV变电站2公里;区内380V线路23.5公里,能够满足农村用电及灌溉设施所需用电。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